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时代背景下,安全应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个体防护装备的要求已入法,个体防护装备课程也就应运而生。某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经历两年的培训实践,课程逐步完善,受到了企业和学员的认可。本文对培训教学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个体防护;培训;教学;应急救援
1.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简介
《个体防护装备》相关的理论、实践课程是应急救援培训当中的必备课程,其开设既有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又有法律上的强制要求。
1.1课程背景
当前,在“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企业除了在硬件是下功夫,如改进工艺,排除隐患,关停危险项目,配备物资等,在软件上也做了积极的投入,如定期、不定期演练,全员培训,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这种应急能力既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法律、理论、医疗、消防、装备等通用知识,个体防护装备课程也就应运而生。
1.2法律支持
《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1]《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 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应急救援队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并定期组织训练。” [3]這些法律、条例给予该课程明确的法律支持,使课程不仅处于知识层面的学习与交流,更是受训者应履行的义务和可行使的权力。
1.3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受训主体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受训主题较为宽泛,以某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为例,其受训员工主要为某油田员工以及社会大众。如前线的采油工、集输工、钻井工等,公众中的各类职员,甚至是老人、幼儿,都可以是受训的学员。
2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培训内容
2.1 核心内容
个体防护装备是指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4],也是行业上公认的能够保障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国家标准,结合人体特征将个体防护装备分为7种防护,分别是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听觉器官、手部、足部、躯干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繁多,根据GB/T 11651-2008将其分为72类。要想合理的选择使用正确的防护用品,划分作业类别是第一步,根据相关标准,作业类别共计39种。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般情况,应用防护装备时往往是多种作业类别交叉的工况,如既是高处作业又是受限空间作业。其次就是风险辨识,辨识完风险后判断是否能做工程措施将风险规避掉,不能则要继续判断对人体的伤害部位。最后结合个人的现实情况,科学选择正确的防护用品加以使用。
2.2 相关标准
该课程关联标准较多,如仅头部防护与“选择”、“使用”关联性较大的就有《安全帽》、《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等。如若考虑材料、设计等其他标准,数量更多。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优选关联性大的相关标准,让学员有充分的知识外延的空间和渠道。
2.3关联课程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作为应急培训、安全培训的配套课程,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科目的关联,如风险识别、医疗、法律、消防等,在课程当中给与了衔接,让学员对安全、应急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培训实践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在某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经过了两年的实践,得到了逐步完善,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课程作为某油田新入职员工入厂教育班、重要岗位员工应急持证上岗取证班、基层站队长应急能力提升班、管理干部应急能力提升班的配套课程,在不同的培训班里表现出了不同的状态。
3.1 新入职员工班
新入职员工的年龄普遍偏小,年龄跨度在23-26中间,这部分员工普遍比较好学,接受能力和主动性都比较高,授课时主要以培训师讲授为主,学员交流案例、经验的状况较少,主要表现为接受新知识。由于岗位不确定,针对性相对较弱,课程设计上主要以广度为主,用以提升应急意识,增加知识储备,给学员提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
3.2 重要岗位员工班
重要岗位员工的从业时间不等,年龄跨度较大,可达23-60岁。由于重要岗位员工有不同程度的现场经验,职称有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突发事件。班次的设计特别考虑了专业岗位的区别,岗位分布较为集中。这使得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更有针对性,如有的班次重点突出了受限空间作业的呼吸防护,有的班次突出高空作业的头部、躯干防护等。在教学设计上,增加案例的比例,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里边,增强代入感。在培训的过程中,学员往往能够给培训师提供一些案例素材,不断的丰富课程内容。
3.3 基层领导班
基层领导班又分为小队级、分公司级等不同级别,整体具有协调、管理、指挥的职能,在课程设计上针对这些职能适当降低详细内容的比例,增加了物资配备、检查、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在案例环节,侧重事故的原因分析、经验教训,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原因。另外增加了时代背景分析,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形势,党中央对安全应急工作的要求与指导,突出其管理能力的提升。
建议
(1)前期调研应充分。培训课程不同于学历教育,一般周期短,也就是学时较少,但是针对性强,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送培单位或者个人遇到的、关心的实际问题。由于个体防护装备课程覆盖的内容较多,必须做好需求分析。
(2)授课形式应多样化。个体防护装备课程涉及具体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结合实操训练,提升培训质量。
(3)课程内容应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及各类标准,做好标准化这一环节,用以避免“三违”。
(4)考核应严格,实事求是。能否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关乎到人的生命安全、健康质量,不能有半点侥幸,培训单位应严把考核关,实事求是,已保证学员的生命健康为己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4]GB/T 12903-2008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作者简介:芮阁(1984.10.17-)女,黑龙江省大庆人,硕士,主要从事应急、储运销售、石油工程课程开发及培训管理等工作。
关键词:个体防护;培训;教学;应急救援
1.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简介
《个体防护装备》相关的理论、实践课程是应急救援培训当中的必备课程,其开设既有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又有法律上的强制要求。
1.1课程背景
当前,在“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企业除了在硬件是下功夫,如改进工艺,排除隐患,关停危险项目,配备物资等,在软件上也做了积极的投入,如定期、不定期演练,全员培训,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这种应急能力既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法律、理论、医疗、消防、装备等通用知识,个体防护装备课程也就应运而生。
1.2法律支持
《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1]《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 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应急救援队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并定期组织训练。” [3]這些法律、条例给予该课程明确的法律支持,使课程不仅处于知识层面的学习与交流,更是受训者应履行的义务和可行使的权力。
1.3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受训主体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受训主题较为宽泛,以某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为例,其受训员工主要为某油田员工以及社会大众。如前线的采油工、集输工、钻井工等,公众中的各类职员,甚至是老人、幼儿,都可以是受训的学员。
2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培训内容
2.1 核心内容
个体防护装备是指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4],也是行业上公认的能够保障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国家标准,结合人体特征将个体防护装备分为7种防护,分别是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听觉器官、手部、足部、躯干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繁多,根据GB/T 11651-2008将其分为72类。要想合理的选择使用正确的防护用品,划分作业类别是第一步,根据相关标准,作业类别共计39种。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般情况,应用防护装备时往往是多种作业类别交叉的工况,如既是高处作业又是受限空间作业。其次就是风险辨识,辨识完风险后判断是否能做工程措施将风险规避掉,不能则要继续判断对人体的伤害部位。最后结合个人的现实情况,科学选择正确的防护用品加以使用。
2.2 相关标准
该课程关联标准较多,如仅头部防护与“选择”、“使用”关联性较大的就有《安全帽》、《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等。如若考虑材料、设计等其他标准,数量更多。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优选关联性大的相关标准,让学员有充分的知识外延的空间和渠道。
2.3关联课程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作为应急培训、安全培训的配套课程,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科目的关联,如风险识别、医疗、法律、消防等,在课程当中给与了衔接,让学员对安全、应急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培训实践
个体防护装备课程在某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经过了两年的实践,得到了逐步完善,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课程作为某油田新入职员工入厂教育班、重要岗位员工应急持证上岗取证班、基层站队长应急能力提升班、管理干部应急能力提升班的配套课程,在不同的培训班里表现出了不同的状态。
3.1 新入职员工班
新入职员工的年龄普遍偏小,年龄跨度在23-26中间,这部分员工普遍比较好学,接受能力和主动性都比较高,授课时主要以培训师讲授为主,学员交流案例、经验的状况较少,主要表现为接受新知识。由于岗位不确定,针对性相对较弱,课程设计上主要以广度为主,用以提升应急意识,增加知识储备,给学员提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
3.2 重要岗位员工班
重要岗位员工的从业时间不等,年龄跨度较大,可达23-60岁。由于重要岗位员工有不同程度的现场经验,职称有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突发事件。班次的设计特别考虑了专业岗位的区别,岗位分布较为集中。这使得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更有针对性,如有的班次重点突出了受限空间作业的呼吸防护,有的班次突出高空作业的头部、躯干防护等。在教学设计上,增加案例的比例,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里边,增强代入感。在培训的过程中,学员往往能够给培训师提供一些案例素材,不断的丰富课程内容。
3.3 基层领导班
基层领导班又分为小队级、分公司级等不同级别,整体具有协调、管理、指挥的职能,在课程设计上针对这些职能适当降低详细内容的比例,增加了物资配备、检查、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在案例环节,侧重事故的原因分析、经验教训,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原因。另外增加了时代背景分析,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形势,党中央对安全应急工作的要求与指导,突出其管理能力的提升。
建议
(1)前期调研应充分。培训课程不同于学历教育,一般周期短,也就是学时较少,但是针对性强,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送培单位或者个人遇到的、关心的实际问题。由于个体防护装备课程覆盖的内容较多,必须做好需求分析。
(2)授课形式应多样化。个体防护装备课程涉及具体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结合实操训练,提升培训质量。
(3)课程内容应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及各类标准,做好标准化这一环节,用以避免“三违”。
(4)考核应严格,实事求是。能否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关乎到人的生命安全、健康质量,不能有半点侥幸,培训单位应严把考核关,实事求是,已保证学员的生命健康为己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4]GB/T 12903-2008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作者简介:芮阁(1984.10.17-)女,黑龙江省大庆人,硕士,主要从事应急、储运销售、石油工程课程开发及培训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