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扶贫措施,但是,教育扶贫实施过程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了教育扶贫的实效。本文通过以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例对广西教育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试图为我区教育扶贫的有效实施提供经验借鉴和现实思路。
关键词:教育扶贫;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政府责任;机制;部门协作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广西农村地区的不少村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出路问题,必须走教育扶贫的路子,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使其掌握过硬的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的目标,帮助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一、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概述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区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出路问题,我区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开始全面铺开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2005年区扶贫办制定了《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貧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门就业(或创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并稳得住,收入好。除了进行技能培训,还扶持贫困村家庭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提高其文化和技能水平,使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更有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区安排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1.03亿元,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63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6%以上,就业率达到95%以上,稳定就业在80%左右。大批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培训后,掌握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稳定性明显增强,为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虽然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取得很大成效,但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象瞄准精准度不够、各项机制未完善、部门协作不够等,因此要不断完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此不断推进我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我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建议
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各项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抓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其富民效益。
(一)坚持政府负责,强化政府责任
1.建制责任
首先建立健全机构,通过成立职能机构负责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管理,并明确相关职责。其次深入调研,结合贫困村劳动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和细化一系列和措施,为促进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扶的宣传,帮助贫困村劳动力更深入了解贫政策,激发他们参与的动力,提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效。
2.监管责任
必须有总体的规划和规范的组织监管,才能使得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序进行。
一是建立完善公正客观的贫困监测系统。保证和监督贫困统计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各级政府在扶贫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扶贫精准度。
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基层政府、村委会要严格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并设置合理的监督举报方式,方便群众监督。
三是建立完善对培训基地的监管制度。严格对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加强对已被认定培训基地的各项资质的检查认证,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基地要责令整改,整改不力的逐步取消其培训基地的资格。
四是建立健全对培训效果监督检查的制度。采用培训中抽查和培训后反馈相结合的制度,及时对培训过程的相关环节和相关内容进行抽查,及时对培训后的就业安排情况进行回访反馈。
3.服务责任
政府需要不断强化服务责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不断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信息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对扶贫政策、培训细则、就业信息等进行宣传,提高贫困村劳动力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指导他们顺利参与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个环节。
二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并逐步向村延伸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政策宣传、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扶贫参与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协作,同时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贫困村劳动力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就业服务,提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完善各项机制,提高各项机制的科学性、实效性
1.建立完善扶贫目标瞄准机制
为了提高扶贫的目标瞄准率,需要实施精准扶贫。一是“扶贫对象要精准”,要实事求是地甄别贫困人口,基层政府、村委会要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及时对真正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对脱贫人口进行撤销;二是“扶贫措施要精准”,保证所采取的扶贫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扶贫考核要精准”,对扶贫政策落实进行专项考核,细化内容,以最严格的考核促进扶贫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2.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一方面,要构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动力机制,调动贫困村劳动力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从而满足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二是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通过对培训基地采取针对培训效果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同时在培训基地内部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培训基地不断注重培训质量和特色。三是完善培训体系,建立适合不同劳动层次需求的培训体系,满足不同劳动者的培训要求。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培训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劳动者培训的前期、中期、后期投入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提高培训效率。
3.建立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一方面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劳动市场,实行按需培训,推行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增强贫困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建立“用工信息库”后,将用工信息通准确、及时传送到农村劳动力身边,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自觉参与到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 4.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估机制
应以社会需要为准绳,考查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否符合市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并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培训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以便发挥优势,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经验和解决问题。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计划、师资情况、培训质量及培训后的就业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过程中,对各项指标不能达标的培训机构,政府应及时取消其培训资格;对难以就业的培训工种,要及时进行调整。促使培训单位在市场中找订单,根据市场的需求取舍专业,修正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使培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
(三)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作,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强重视,利用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是政府主导,增加沟通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使部门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同时发现扶贫政策落实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要坚持以整体利益消解部门利益的指导原则,充分认识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理顺部门关系,实现扶贫实施过程的协调运转。三是合理界定部门间职能分工和权限,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并对对部门间协调配合承担牵头和配合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的权责事项进行梳理并作出明确规定。
三、结语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形式,以转移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培训就业渠道,实现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的目标,应该通过“坚持政府负责,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各项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強沟通协作”推动贫困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扶贫效益。
参考文献:
[1]覃爱宣.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形势,切实做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DB/OI)].广西扶贫网,2010-9.
[2]张永军.精准扶贫助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J].西部大开发,2015(4):35-48.
[3]劳小波,叶开杏.浅析技能培训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B/OI)].广西扶贫网,2014-1.
[4]吕玲丽,叶开杏.广西农村贫困测量及分析-基18个贫困村372户农户的调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35-39.
作者简介:胡春艳,女,壮族,广西武鸣人,讲师、实验师。
关键词:教育扶贫;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政府责任;机制;部门协作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广西农村地区的不少村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出路问题,必须走教育扶贫的路子,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使其掌握过硬的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的目标,帮助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一、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概述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区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出路问题,我区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开始全面铺开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2005年区扶贫办制定了《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貧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门就业(或创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并稳得住,收入好。除了进行技能培训,还扶持贫困村家庭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提高其文化和技能水平,使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更有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区安排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1.03亿元,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63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6%以上,就业率达到95%以上,稳定就业在80%左右。大批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培训后,掌握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稳定性明显增强,为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虽然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取得很大成效,但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象瞄准精准度不够、各项机制未完善、部门协作不够等,因此要不断完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此不断推进我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我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建议
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各项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抓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其富民效益。
(一)坚持政府负责,强化政府责任
1.建制责任
首先建立健全机构,通过成立职能机构负责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管理,并明确相关职责。其次深入调研,结合贫困村劳动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和细化一系列和措施,为促进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扶的宣传,帮助贫困村劳动力更深入了解贫政策,激发他们参与的动力,提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效。
2.监管责任
必须有总体的规划和规范的组织监管,才能使得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序进行。
一是建立完善公正客观的贫困监测系统。保证和监督贫困统计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各级政府在扶贫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扶贫精准度。
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基层政府、村委会要严格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并设置合理的监督举报方式,方便群众监督。
三是建立完善对培训基地的监管制度。严格对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加强对已被认定培训基地的各项资质的检查认证,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基地要责令整改,整改不力的逐步取消其培训基地的资格。
四是建立健全对培训效果监督检查的制度。采用培训中抽查和培训后反馈相结合的制度,及时对培训过程的相关环节和相关内容进行抽查,及时对培训后的就业安排情况进行回访反馈。
3.服务责任
政府需要不断强化服务责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不断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信息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对扶贫政策、培训细则、就业信息等进行宣传,提高贫困村劳动力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指导他们顺利参与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个环节。
二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并逐步向村延伸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政策宣传、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
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扶贫参与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协作,同时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贫困村劳动力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就业服务,提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完善各项机制,提高各项机制的科学性、实效性
1.建立完善扶贫目标瞄准机制
为了提高扶贫的目标瞄准率,需要实施精准扶贫。一是“扶贫对象要精准”,要实事求是地甄别贫困人口,基层政府、村委会要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及时对真正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对脱贫人口进行撤销;二是“扶贫措施要精准”,保证所采取的扶贫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扶贫考核要精准”,对扶贫政策落实进行专项考核,细化内容,以最严格的考核促进扶贫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2.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一方面,要构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动力机制,调动贫困村劳动力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从而满足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二是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通过对培训基地采取针对培训效果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同时在培训基地内部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培训基地不断注重培训质量和特色。三是完善培训体系,建立适合不同劳动层次需求的培训体系,满足不同劳动者的培训要求。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培训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劳动者培训的前期、中期、后期投入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提高培训效率。
3.建立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一方面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劳动市场,实行按需培训,推行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增强贫困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建立“用工信息库”后,将用工信息通准确、及时传送到农村劳动力身边,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自觉参与到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 4.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估机制
应以社会需要为准绳,考查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否符合市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并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培训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以便发挥优势,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经验和解决问题。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计划、师资情况、培训质量及培训后的就业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过程中,对各项指标不能达标的培训机构,政府应及时取消其培训资格;对难以就业的培训工种,要及时进行调整。促使培训单位在市场中找订单,根据市场的需求取舍专业,修正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使培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
(三)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作,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强重视,利用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是政府主导,增加沟通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使部门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同时发现扶贫政策落实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要坚持以整体利益消解部门利益的指导原则,充分认识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理顺部门关系,实现扶贫实施过程的协调运转。三是合理界定部门间职能分工和权限,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并对对部门间协调配合承担牵头和配合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的权责事项进行梳理并作出明确规定。
三、结语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形式,以转移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培训就业渠道,实现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的目标,应该通过“坚持政府负责,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各项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強沟通协作”推动贫困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扶贫效益。
参考文献:
[1]覃爱宣.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形势,切实做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DB/OI)].广西扶贫网,2010-9.
[2]张永军.精准扶贫助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J].西部大开发,2015(4):35-48.
[3]劳小波,叶开杏.浅析技能培训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B/OI)].广西扶贫网,2014-1.
[4]吕玲丽,叶开杏.广西农村贫困测量及分析-基18个贫困村372户农户的调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35-39.
作者简介:胡春艳,女,壮族,广西武鸣人,讲师、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