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真正把文学作品引入课堂的很少,英语阅读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大多都是通过做与考试题型相一致的短文阅读来实现,这种单调重复的模式使本来有趣的文学阅读变成了耗时费力的苦差事,考试成绩也不甚理想。为此,笔者通过对某位高中生英语学习历程的剖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中阶段文学类阅读有效教学进行了可行性探索。
1. 个案分析及教学启示
个案研究对象为苏州地区某四星级高中的一位毕业生A学生,该生2012年高二时参加雅思考试,成绩7.5分(其中reading 8.0分),并在2013年参加高考,英语成绩为106分(本地区最高分,江苏省满分120分),被南京大学录取。该生11岁开始学英语,初中开始阅读英汉对照简写本小说,累计达五十余本;高一开始读各种英文小说原著和各类中外主流媒体英语新闻,像《中国日报(China Daily)》、《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今日美国(USA Today)》等。在日常学习中,有良好的文学阅读计划和习惯,能自发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并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在高中学习期间,曾获苏州市英语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市英语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一等奖。
当然,该生的成功与其具备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但她对于英语学习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学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语言能力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应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尤其要关注英语文学类作品的深入阅读,该学生的成功案例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很有启发。
2. 文学阅读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进行文学类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改变目前快餐式的文学阅读学习方式,避免追求“短、易、快”式的机械操练性阅读,减少各种阅读选择题式的英语阅读学习模式。要遵循英语文学作品的学习规律,回归语言学习的本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适合文学类阅读的教学模式
英语文学类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改变过去过于倚重英语知识尤其是课本知识的思维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基本的英语阅读技巧或者是对文章进行粗略的文本分析,更要重视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激趣引导→自读反省→研读交流→逐步拓展”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教学相关热点或某一时期热播的电影、电视剧或流行主题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势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像上文提到A学生最初就是从接触中文版的童话故事,进而对英语版的同名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自己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之旅的。文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自身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篇幅和教学课时的安排,让学生自己阅读,而不是仅听教师的讲解;在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专门的文学阅读课)和空间(学校阅览室)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以默读与感悟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阅读模式。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交流,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的障碍, 教师也可适当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此来加深理解,将文学阅读引向深入。
另外,在课时安排上,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每周有一节或每隔一周有两节的英语文学阅读课,同时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予以重视,保持文学阅读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比如译林牛津英语模块八中的《远大前程》,笔者在课堂上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该小说简写本的开头部分,并且在随后连续几天的课后作业中,安排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该小说的后半部分,效果非常好。
2.2整合阅读资源,开发与学生心智水平相适应的文学阅读材料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英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译林牛津版教材中就有专门的文学欣赏版块,比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歌剧《图兰朵》、电影《哈利·波特》等。同样,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莫泊桑的《项链》、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文学欣赏的能力,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外语言输入。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文学阅读材料。文学材料的选用要依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顺序依次推进。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偏好,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趣味性强的文学作品,如简易英语读物,英语卡通故事书等,当然词汇量也不要太大,以3000词左右为宜。在信息时代,除了纸质文本,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好手中的电子设备(电脑、手机、Ipad等)阅读电子文本,无论何种阅读方式,关键是能够持之以恒,把坚持文学阅读视为一种学习习惯,日积月累,自然会有进步。
此外,要开发课外文学阅读资源。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语言地道、图文并茂的经典作品。也可以依据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单篇鉴赏阅读、经典阶梯阅读和主题式阅读等等。首先,作品的内容要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相符。高中生思想活跃, 好奇心强, 精力充沛,善憧憬,教师要挑选一些语言优美、情节动人、催人奋进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像《唐吉珂德》、《老人与海》、《匹克威克外传》等。其次,文学作品的语言难度要适合中学生。衡量阅读材料是否合适的标准是词汇、句型和内容。每页生词不超过5个;句型复杂而难懂的,也不适宜;即使词汇和句型都没问题,内容有一定难度,也无法深入理解。偏难的文学作品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语言障碍,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过易的作品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 可以从文学作品的改写本或简易版入手, 如外研社引进的牛津“书虫”系列和英国人韦斯特主编的《新法读本》等。这些作品选材恰当,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动人, 学生很容易进人阅读状态, 从而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再次,调适阅读速度。刚开始阅读时,学生会有一些语言的困难,如生词、俗语、复杂的句子结构等,解决和弄懂这些问题必然要利用词典等工具书,且可以放慢速度。当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应该换一种方式处理阅读中的困难。如遇到生词不必急于查找词典,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久而久之,英语语感和阅读思维的连贯性就培养出来了,阅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2.3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学阅读评价方式
文学类阅读的重点是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效果,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激励评价方式。首先,在课堂上,除了安排一定时间内涵,并培养学生自发的阅读习惯。要达到这样的的静心研读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中的困惑,并尝试在学生内部讨论解决;也可以对所读的文学作品提出一些任务型要求。比如,让学生找出描述性的段落,如刻画人物的、描写景物的、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赏析;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分析人物、赏析小说语言,使学生在分析文本、品味词句中获得对作品的感悟,并适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其次,尝试写文学评论(读后感)。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两者互为补充。根据教材(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八)中的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在阅读后尝试写读后感,并对优秀习作加以表扬和张贴展示,会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另外,尝试文学作品舞台剧表演。对于英语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编和表演。参加编演的学生在研读作品、改编剧本、准备道具、背台词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高二模块八后,全年级学生积极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和排练,由各班学生讨论并选定参演作品。在年级汇演时,各班的节目异彩纷呈,有根据经典戏剧、小说改编的《灰姑娘》、《图兰朵》和《项链》;有经典电影、电视剧片段的展示《音乐之声》、《成长的烦恼》和《哈利·波特》;亦有热情似火的英文原创歌舞等。演出获得师生一致好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文学阅读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 结束语
文学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学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1. 个案分析及教学启示
个案研究对象为苏州地区某四星级高中的一位毕业生A学生,该生2012年高二时参加雅思考试,成绩7.5分(其中reading 8.0分),并在2013年参加高考,英语成绩为106分(本地区最高分,江苏省满分120分),被南京大学录取。该生11岁开始学英语,初中开始阅读英汉对照简写本小说,累计达五十余本;高一开始读各种英文小说原著和各类中外主流媒体英语新闻,像《中国日报(China Daily)》、《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今日美国(USA Today)》等。在日常学习中,有良好的文学阅读计划和习惯,能自发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并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在高中学习期间,曾获苏州市英语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市英语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一等奖。
当然,该生的成功与其具备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但她对于英语学习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学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语言能力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应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尤其要关注英语文学类作品的深入阅读,该学生的成功案例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很有启发。
2. 文学阅读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进行文学类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改变目前快餐式的文学阅读学习方式,避免追求“短、易、快”式的机械操练性阅读,减少各种阅读选择题式的英语阅读学习模式。要遵循英语文学作品的学习规律,回归语言学习的本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适合文学类阅读的教学模式
英语文学类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改变过去过于倚重英语知识尤其是课本知识的思维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基本的英语阅读技巧或者是对文章进行粗略的文本分析,更要重视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激趣引导→自读反省→研读交流→逐步拓展”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教学相关热点或某一时期热播的电影、电视剧或流行主题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势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像上文提到A学生最初就是从接触中文版的童话故事,进而对英语版的同名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自己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之旅的。文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自身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篇幅和教学课时的安排,让学生自己阅读,而不是仅听教师的讲解;在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专门的文学阅读课)和空间(学校阅览室)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以默读与感悟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阅读模式。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交流,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的障碍, 教师也可适当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此来加深理解,将文学阅读引向深入。
另外,在课时安排上,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每周有一节或每隔一周有两节的英语文学阅读课,同时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予以重视,保持文学阅读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比如译林牛津英语模块八中的《远大前程》,笔者在课堂上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该小说简写本的开头部分,并且在随后连续几天的课后作业中,安排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该小说的后半部分,效果非常好。
2.2整合阅读资源,开发与学生心智水平相适应的文学阅读材料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英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译林牛津版教材中就有专门的文学欣赏版块,比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歌剧《图兰朵》、电影《哈利·波特》等。同样,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莫泊桑的《项链》、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文学欣赏的能力,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外语言输入。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文学阅读材料。文学材料的选用要依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顺序依次推进。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偏好,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趣味性强的文学作品,如简易英语读物,英语卡通故事书等,当然词汇量也不要太大,以3000词左右为宜。在信息时代,除了纸质文本,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好手中的电子设备(电脑、手机、Ipad等)阅读电子文本,无论何种阅读方式,关键是能够持之以恒,把坚持文学阅读视为一种学习习惯,日积月累,自然会有进步。
此外,要开发课外文学阅读资源。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语言地道、图文并茂的经典作品。也可以依据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单篇鉴赏阅读、经典阶梯阅读和主题式阅读等等。首先,作品的内容要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相符。高中生思想活跃, 好奇心强, 精力充沛,善憧憬,教师要挑选一些语言优美、情节动人、催人奋进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像《唐吉珂德》、《老人与海》、《匹克威克外传》等。其次,文学作品的语言难度要适合中学生。衡量阅读材料是否合适的标准是词汇、句型和内容。每页生词不超过5个;句型复杂而难懂的,也不适宜;即使词汇和句型都没问题,内容有一定难度,也无法深入理解。偏难的文学作品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语言障碍,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过易的作品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 可以从文学作品的改写本或简易版入手, 如外研社引进的牛津“书虫”系列和英国人韦斯特主编的《新法读本》等。这些作品选材恰当,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动人, 学生很容易进人阅读状态, 从而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再次,调适阅读速度。刚开始阅读时,学生会有一些语言的困难,如生词、俗语、复杂的句子结构等,解决和弄懂这些问题必然要利用词典等工具书,且可以放慢速度。当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应该换一种方式处理阅读中的困难。如遇到生词不必急于查找词典,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久而久之,英语语感和阅读思维的连贯性就培养出来了,阅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2.3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学阅读评价方式
文学类阅读的重点是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效果,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激励评价方式。首先,在课堂上,除了安排一定时间内涵,并培养学生自发的阅读习惯。要达到这样的的静心研读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中的困惑,并尝试在学生内部讨论解决;也可以对所读的文学作品提出一些任务型要求。比如,让学生找出描述性的段落,如刻画人物的、描写景物的、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赏析;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分析人物、赏析小说语言,使学生在分析文本、品味词句中获得对作品的感悟,并适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其次,尝试写文学评论(读后感)。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两者互为补充。根据教材(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八)中的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在阅读后尝试写读后感,并对优秀习作加以表扬和张贴展示,会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另外,尝试文学作品舞台剧表演。对于英语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编和表演。参加编演的学生在研读作品、改编剧本、准备道具、背台词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高二模块八后,全年级学生积极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和排练,由各班学生讨论并选定参演作品。在年级汇演时,各班的节目异彩纷呈,有根据经典戏剧、小说改编的《灰姑娘》、《图兰朵》和《项链》;有经典电影、电视剧片段的展示《音乐之声》、《成长的烦恼》和《哈利·波特》;亦有热情似火的英文原创歌舞等。演出获得师生一致好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文学阅读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 结束语
文学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学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