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而写作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作文教学要根据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出发,精心定位教学起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多管齐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兴趣;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阶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了如下目标:“从写话习作入手,降低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善于书面表达,逐渐增强习作自信心”;鼓励学生积累课内课外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有话可说,有米可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脑子里有没有可供表达的内容,同时取决于学生表达的自学性和表达的技技巧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我们的写作离不开生活,凡是学生写自己熟悉而有体验的生活,他们一般都能写的有血有肉。因此作文指导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通过参加访问、参加社区的有益活动来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其获得感性的材料,并要求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凡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或者新鲜的感受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内容生动,感情真挚,形式活泼。比如:第十一册习作六的作文,它要求我们写一个家乡的名人,那么老师就要带领他们去走访一些名人,了解这位名人的特长,成长经历,了解这位名人在哪些方面做了贡献,学生与名人接触后,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要有自强不息的学习品质。经过这次采访,学生写出的作文虽然语言朴实,但语句通顺,把这位名人介绍的很清楚了,使习作有序有度了。
二、重视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重视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因为农村的学生除了学校内上课以外,跟家长、社会交流基本是本地的方言,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完成习作练笔的要求,必须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对于农村学生尤其是刚学写作文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和口头作文能力,首先要对他们在口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如有些农村学生害怕说话,可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语境,从而克服说话时的心理障碍。由于有的学生不善倾听,经常使对话难以产生针对性,这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话者的表情,抓住时机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内容和语调。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简短的句子。因为口头作文只有做到口语化、简短化,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也便于上口、入耳。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课内外多讲普通话,如定期举办班级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等,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三、启发学生依据现实展开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虽然想象本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但它和胡思乱想又有本质区别。想象一定是依据现实世界的,而胡思乱想则是毫无现实依据,缺乏思维逻辑的。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加强了,如果有实现中暂时实现不了的事,全都可以通过想象得到心灵满足。同学们写想象作文时,就不能是胡思乱想,不能真是“大白天说梦话”,应让自己的想象以现实为落脚点。有人说“儿童都是幻想家。”这话一点没错!有个故事说有个人在黑板上写了一个“0”,然后问大学生这是什么,“零。”大学生们异口同声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人又来到小学里,问小学生同样的问题,“太阳!”“饼干!”“周杰伦的嘴巴,他正在唱歌呢!”……答案真是丰富多彩。这是多么精彩的想象力呀!一个普通的“0”可以引发孩子们无尽的想象,而每天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普通”事又有多少啊!所以学生写想像作文并不是“无本之木”!
四、注重在讲评中激励学生
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总之,我相信,如果我们教师善于用心教学作文课,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情趣爱好,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就会犹如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令学生才思泉涌,文采飞扬,写起作文得心应手,作出佳作一篇篇。到那时,我们可以说:我做到了,我交给学生一支生花妙笔,这支笔将描绘学生的以及我们的绚丽多姿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 李德燊;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J];教育导刊;1985年02期
2 陈文翔;潘一涵;;作文教学中教师畏难心理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10期
3 周怡和,任建中;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二)[J];江苏教育;1998年05期
4 施茂枝;转化·表象·命题——小学作文教学断想[J];小学语文教学;1999年05期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兴趣;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阶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了如下目标:“从写话习作入手,降低作文起始阶段的难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善于书面表达,逐渐增强习作自信心”;鼓励学生积累课内课外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有话可说,有米可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脑子里有没有可供表达的内容,同时取决于学生表达的自学性和表达的技技巧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我们的写作离不开生活,凡是学生写自己熟悉而有体验的生活,他们一般都能写的有血有肉。因此作文指导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通过参加访问、参加社区的有益活动来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其获得感性的材料,并要求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凡遇到新鲜有趣的事物或者新鲜的感受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内容生动,感情真挚,形式活泼。比如:第十一册习作六的作文,它要求我们写一个家乡的名人,那么老师就要带领他们去走访一些名人,了解这位名人的特长,成长经历,了解这位名人在哪些方面做了贡献,学生与名人接触后,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要有自强不息的学习品质。经过这次采访,学生写出的作文虽然语言朴实,但语句通顺,把这位名人介绍的很清楚了,使习作有序有度了。
二、重视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重视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因为农村的学生除了学校内上课以外,跟家长、社会交流基本是本地的方言,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完成习作练笔的要求,必须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对于农村学生尤其是刚学写作文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和口头作文能力,首先要对他们在口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如有些农村学生害怕说话,可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语境,从而克服说话时的心理障碍。由于有的学生不善倾听,经常使对话难以产生针对性,这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话者的表情,抓住时机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内容和语调。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简短的句子。因为口头作文只有做到口语化、简短化,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也便于上口、入耳。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课内外多讲普通话,如定期举办班级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等,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三、启发学生依据现实展开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虽然想象本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但它和胡思乱想又有本质区别。想象一定是依据现实世界的,而胡思乱想则是毫无现实依据,缺乏思维逻辑的。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加强了,如果有实现中暂时实现不了的事,全都可以通过想象得到心灵满足。同学们写想象作文时,就不能是胡思乱想,不能真是“大白天说梦话”,应让自己的想象以现实为落脚点。有人说“儿童都是幻想家。”这话一点没错!有个故事说有个人在黑板上写了一个“0”,然后问大学生这是什么,“零。”大学生们异口同声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人又来到小学里,问小学生同样的问题,“太阳!”“饼干!”“周杰伦的嘴巴,他正在唱歌呢!”……答案真是丰富多彩。这是多么精彩的想象力呀!一个普通的“0”可以引发孩子们无尽的想象,而每天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普通”事又有多少啊!所以学生写想像作文并不是“无本之木”!
四、注重在讲评中激励学生
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总之,我相信,如果我们教师善于用心教学作文课,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情趣爱好,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就会犹如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令学生才思泉涌,文采飞扬,写起作文得心应手,作出佳作一篇篇。到那时,我们可以说:我做到了,我交给学生一支生花妙笔,这支笔将描绘学生的以及我们的绚丽多姿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 李德燊;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J];教育导刊;1985年02期
2 陈文翔;潘一涵;;作文教学中教师畏难心理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10期
3 周怡和,任建中;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二)[J];江苏教育;1998年05期
4 施茂枝;转化·表象·命题——小学作文教学断想[J];小学语文教学;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