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今天,我们线上线下互动、“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推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发布成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和人才新政“2.0版”,与社会各界共话成都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共谋西部科学城协同协作、共建共享的发展之道,以实际行动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载体、营造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这次会议原定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会议被迫延期。大会虽然迟到,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这个极不寻常的春天从未缺席。疫情发生之初,检测试剂、在线问诊等新产品、新平台快速上线,帮助城市科学精准防控保供;复工复产之时,无人工厂、健康代码等新场景、新应用破茧而出,帮助企业打通阻隔赋能重生;常态化防控之际,线上经济、云端商務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普及,帮助社会加快恢复生机活力。在“抗疫”斗争中,全市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型企业勇挑重担、协同攻关,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助力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复工复产复市最快、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科技创新进步史。伦敦依托全球金融中心优势,构建科技金融协同共兴模式,诞生了全欧洲50%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30%的独角兽企业,成为“世界创新之都”。东京依托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形成政产学研内生驱动模式,集聚了日本30%高校院所和40%大学生,专利转化率高达80%,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最强的城市。上海依托开放包容的文化优势,建设“最高最好最优”的营商环境,集聚超过7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深圳依托改革开放的窗口优势,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创新,诞生了一大批本土领军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历史和实践启示我们,唯有在创新发展中持续放大自身比较优势,最大程度集聚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才能持续提升发展的位势能级,始终屹立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2300多年成都建设发展史,也是一部改天换地、创新创造的奋斗史。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的修建,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蜀锦织机的发明,铺展了“互通有无、文明交融”的丝绸之路;纸币交子的诞生,成就了“优雅时尚、商业繁荣”的世界都会。今天的成都,传承创新创造的天府文化,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我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跨越龙泉山向东与重庆相向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新区,开辟城市永续发展空间,开创大都市发展新格局。我们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14个产业生态圈引领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加速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同城化配套,构建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枢纽的泛欧泛亚国际战略大通道和覆盖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我们创造公园城市形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公园场景,推动价值转化,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我们创建世界文化名城,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向全球传播城市的理念和气质,凝聚城市走向世界的深厚力量。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成都带来了时代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东部新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构筑增长极、形成动力源是党中央交给成都的光荣使命,我们深刻认识到:
  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依靠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我们将顺应科技革命深刻改写全球竞争规则、重塑世界创新版图的时代大势,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推动科技功能布局与城市战略方向相契合、科技攻关重点与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科技应用场景与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实现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依靠创新这一“第一驱动力”。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科技型企业为主角,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未来城市”一体贯通的全周期创新体系,实现城市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依靠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我们将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协同深度嵌入创新链场景,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环境优势、人才可获取优势、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城市宜业宜居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通过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层次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实现从追求人口红利向释放人才红利的战略性转变。
  构筑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依靠环境这一“第一优势”。我们将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智慧物联网、公共服务网、社会治理网和产业生态圈相融共生,营造透明规范、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高效集约、有机协同的产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城园相融、诗意栖居的生活环境,实现从拼政策优惠到比综合环境的格局性转变。
  当前,全球创新已从线性范式、体系范式演进为生态系统范式,呈现出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的突出特征。成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构建一个互利共生、高效协同、开放包容、宜业宜居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每一位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创新创造的企业家、善为善成的投资人、追梦圆梦的创业者构筑创新共同体,汇聚成与时代同发展、与城市共奋进的创新潮。   我们将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最前沿的科研平台。着眼长远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焦航空航天、生物科技、信息科学、网络安全、智能智造等重点领域,携手高校院所共同争取大科学装置,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探索未知领域。积极培育高水平实验室集群,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集群,推动成都超算中心、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落地建设,带动前沿交叉技术学科加快攻关。
  我们将为创新企业配置最优质的资源要素。市场主导的发展才是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企业主体的创新才是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创新。我们将聚焦初创型科技企业成长需求,设立创业投资母基金和蓉漂人才发展基金,年内建成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设立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支持创新产品市场验证、技术迭代、应用推广、首购首用。聚焦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强做大需求,“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扶持政策,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
  我们将为创新人才提供最优越的发展环境。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们将努力营造优越政策环境,突出城市战略和市场需求导向,实施“科学城人才行动计划”,在创新激励、创业孵化、人才公寓、股权激励、贡献奖励等方面精准支持。努力创造优越生活环境,凡是有利于人才安居乐业的事,我们马上办、马上干,让各类人才在成都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努力创造优越社会环境,尊重科学、礼敬创新,持续开展城市创新人才、优秀创新企业、卓越创新团队评选,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
  我们将为创新成果构建最高效的转化体系。创新的使命在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更在于从“1到N”的应用转化。我们将着力打通体制堵点,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为高校院所“放权松绑”,让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着力打通过程断点,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服务机构,鼓励高校院所开放创新资源,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技术转移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难点,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行政执法、审判执行、仲裁协调多渠道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为创新创造保驾护航。
  我们将为创新产业营造最友好的金融生态。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我们将完善风投资本引育机制,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创业孵化器等主体发起和参与设立创投风投机构,依托新经济“双千”发布活动搭建常态化路演平台,大力扶持“耐心资本”,实现价值投资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放宽引导基金出资期限、杠杆要求和财政出资返投比例,鼓励产业基金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投资本联投跟投,健全兼并收购、股权回购、科创板等多元化退出机制。建立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支持机制,支持企业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形成的底层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科技金融共生共荣。
  科技是国之利器,民族赖之以复兴、企业赖之以成长、生活赖之以美好。真诚期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企业家、蓉漂创业者深耕天府、扎根蓉城,与我们一道把西部科学城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让我们共同响应习近平总书記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发出的号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梦想,勇攀科技高峰,为民族复兴、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为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6月3日在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其他文献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是著名的保路运动的发源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为迷茫中苦苦探寻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成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己任,他们创办刊物,成立社团,宣传、介绍国内外各种新思想以唤醒民众,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团体。  创立 
期刊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道出了成都自古以来作为天府之国的山水之美。近年来,成都“西控”区域区(市)县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控促优、以控提质”助力转型发展,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布局,努力提升绿色发展能级,统筹公园城市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三区一地”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
期刊
成都市规划院副总工朱直君谈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在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城市工作中,成都掷地有声地提出“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营建工程”,积极回应各年龄段市民对于新时期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并将其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全龄友好,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也是成都这座移民城市的人文光辉。成都正以各年龄段市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海
期刊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现摘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重要论述,这是2017年11月30日在会见出席
期刊
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谈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成都市决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期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这一部署和决策,抓住了收入是民生之源、提高收入水平是提升居民幸福
期刊
2021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以“成都蓉漂专家”身份参加了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在成都筑梦成功的段丽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六年前,为了找到适合做实验室的大楼几经周折,今天我们自己的大楼马上就可以交付使用了,旁边还有职工宿舍楼和各种休息运动场所。成都真是一个筑梦之城、圆梦之都。”80后农学博士段丽丽,借助成都人才政策的东风,带着对农业农村的向往,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成为“蓉漂”圆梦成
期刊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适应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和要素保障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支撑下的职业教育提升是重要手段。本文从长期技术产业消费变革对新职业人群的需求趋势和现有供给能力及其背后机制进行考察,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  经济发展将对未来职业产生深刻影响  在我国,伴随着刘易斯第二拐点的逐步到来,城乡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升级要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果,将导致城乡实际工资的均衡化,进
期刊
1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市规委会2020年第5次主任会议,谢瑞武、田蓉、刘守成、方存好、刘筱柳、刘玉泉、王平江参加。  2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唐川平,李仲彬参加省委第九巡视组巡视成都市工作动员会及工作汇报会,朱志宏、吳凯、谢瑞武、王川红、
期刊
中规院风景院院长王忠杰谈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立足新發展阶段,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切实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部署实施“十四五”时期“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前置性、基础性配置要素的重要价值。以生态环境为底,建设天蓝山绿水清土净景美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更健康
期刊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谈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系统谋划部署,是成都增强发展战略优势、保持生活城市特质的重要抓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让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心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重大使命的本源,是成都作为推进以人为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