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他辞职创业,成立了一家不被人看好的公司。谁也没想到,20年后,他会跻身福布斯2018年度世界10强CEO名单。他就是腾讯CEO“小马哥”,马化腾。
从一个深圳新移民,到如今2263亿身家的富豪。有人总结,马化腾成功的原因是运气太好了。而马化腾却说,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这一路走得艰辛,走得痛苦。
1984年,13岁的马化腾因父母工作关系来到深圳。这年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给马化腾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门口正在施工的国贸大楼,三天盖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被称作“深圳速度”,还有那句后来常被他提及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原本,马化腾的志向是要做和天文相关的工作。后来随着电脑的逐步普及,这个天文少年的生活有了新的主宰。留着标准学生头的他恐怕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叱咤中国的IT大佬。
1989年,马化腾进入深圳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那时,喜欢钻研的他,计算机水平比老师都厉害,不仅能攻克各种电脑病毒,还会为学校电脑的日常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
大学毕业后,马化腾先是在一家传呼台做了6年软件工程师。1997年,他第一次接触到ICQ,随即被吸引。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全是英文的ICQ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方便。
为什么不做一个类似于ICQ的中文软件呢?
199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刚迈过100万大关,已经升任公司开发部主管的马化腾递交了辞职报告。同年11月11日,他与高中同学张志东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相继加入,并称为“腾讯五虎”。几个人的命运与深圳紧紧联系了起来。
第二年,一个戴着红色围脖的小企鹅誕生了,它是带有“中国特色”的ICQ,也就是腾讯QQ。
刚开始,人们说QQ是抄袭ICQ的产品,对它并不认可。马化腾只能自己去网上推广,没人聊天他就去当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以显得社区有人气。
从一开始的拓展无线网络寻呼提供,到即时通讯服务的开通,再到第一个100万注册用户的“成就达成”,腾讯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100万的注册用户意味着什么。
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让原本就为数不多的服务器压力骤增,而公司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根本无法满足购买大量服务器的需求,马化腾犯了难。那段时间,他跑了不少地方却融不到资,每天在煎熬中度日,心中甚至起了要卖掉公司的想法。
好在当时深圳市政府举办了第一届高交会,互联网开始升温。同时,马化腾也受到老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便带着改了6次、总共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终拿到了IDG和盈科数码投资的250万美元,这才让腾讯在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裂的困境中勉强存活下来。
到了2001年,QQ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平台,那只小企鹅成了中国年轻人最熟悉的卡通形象。3年后,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马化腾也从一个只会写软件的书呆子,蜕变成无人不知的“小马哥”。
过去的20年,是中国互联网乃至世界互联网史上飞速发展的20年,马化腾与腾讯,也早已成为BAT三巨头之一。如今站在金字塔尖,腾讯被当成靶子,裹挟在业内嚷着要“超越”的无休止的声音中。听得多了,马化腾自己也焦虑了。
在一次分享会中,马化腾说:“千亿级公司没落是很常见的事情。人要清醒,别人不是打不赢你,外面掌声越热烈就越危险。”所以直到今天,他仍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只会写软件的产品经理,不断寻找和解决用户需求。
2010年,微博的出现,让一直坐在社交领域霸主位置的马化腾如坐针毡,而当听说有大学的班级要全班使用微博做通信工具时,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马上让公司内部几个团队同时开发竞品,谁最先解决问题就胜出。刚好此时,张小龙的邮箱团队带着“微信”出现在了马化腾面前,这个在后来创造出每月10亿活跃用户的“神级互联网产品”,成了“小马哥”的救命恩人。
而类似的事情,在腾讯内部不停地上演。
吴晓波曾这样总结腾讯:“腾讯内部的生态养成和赛马机制,最终决定了它可以在长期的奔袭过程中保持战略上的准确性,在关键的节点出现关键的人物有关键性的产品来继续往前打,没有这个,腾讯已经死了好几回了。”
的确,勇于自我革新才能永立潮头。即便是已经站上顶端,马化腾也时刻保持焦虑,居安思危。今年9月30日,腾讯宣布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启动战略升级,宣布下一个20年,腾讯将从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将从消费互联网的战场转移到产业互联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年,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浪潮,才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曾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把多少家互联网公司拍死在沙滩上,马化腾与腾讯这对弄潮儿却历经多年的积累,始终奔跑在第一梯队。他说:“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直到现在,马化腾依然会不时地回想:“如果不是在深圳,腾讯还会不会是今天的腾讯?我和我的同伴们,还能不能坚持得下去?”
而他的心中显然已经有了答案:“我有幸赶上一个时代,赶上和特区一起成长,并在成长的历程中感悟一步一脚印地走向成功的喜悦。事实上,我个人更多的感受是心存感激。”
从一个深圳新移民,到如今2263亿身家的富豪。有人总结,马化腾成功的原因是运气太好了。而马化腾却说,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这一路走得艰辛,走得痛苦。
1984年,13岁的马化腾因父母工作关系来到深圳。这年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给马化腾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门口正在施工的国贸大楼,三天盖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被称作“深圳速度”,还有那句后来常被他提及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原本,马化腾的志向是要做和天文相关的工作。后来随着电脑的逐步普及,这个天文少年的生活有了新的主宰。留着标准学生头的他恐怕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叱咤中国的IT大佬。
1989年,马化腾进入深圳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那时,喜欢钻研的他,计算机水平比老师都厉害,不仅能攻克各种电脑病毒,还会为学校电脑的日常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
大学毕业后,马化腾先是在一家传呼台做了6年软件工程师。1997年,他第一次接触到ICQ,随即被吸引。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全是英文的ICQ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方便。
为什么不做一个类似于ICQ的中文软件呢?
199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刚迈过100万大关,已经升任公司开发部主管的马化腾递交了辞职报告。同年11月11日,他与高中同学张志东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相继加入,并称为“腾讯五虎”。几个人的命运与深圳紧紧联系了起来。
第二年,一个戴着红色围脖的小企鹅誕生了,它是带有“中国特色”的ICQ,也就是腾讯QQ。
刚开始,人们说QQ是抄袭ICQ的产品,对它并不认可。马化腾只能自己去网上推广,没人聊天他就去当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以显得社区有人气。
从一开始的拓展无线网络寻呼提供,到即时通讯服务的开通,再到第一个100万注册用户的“成就达成”,腾讯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100万的注册用户意味着什么。
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让原本就为数不多的服务器压力骤增,而公司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根本无法满足购买大量服务器的需求,马化腾犯了难。那段时间,他跑了不少地方却融不到资,每天在煎熬中度日,心中甚至起了要卖掉公司的想法。
好在当时深圳市政府举办了第一届高交会,互联网开始升温。同时,马化腾也受到老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便带着改了6次、总共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终拿到了IDG和盈科数码投资的250万美元,这才让腾讯在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裂的困境中勉强存活下来。
到了2001年,QQ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平台,那只小企鹅成了中国年轻人最熟悉的卡通形象。3年后,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马化腾也从一个只会写软件的书呆子,蜕变成无人不知的“小马哥”。
过去的20年,是中国互联网乃至世界互联网史上飞速发展的20年,马化腾与腾讯,也早已成为BAT三巨头之一。如今站在金字塔尖,腾讯被当成靶子,裹挟在业内嚷着要“超越”的无休止的声音中。听得多了,马化腾自己也焦虑了。
在一次分享会中,马化腾说:“千亿级公司没落是很常见的事情。人要清醒,别人不是打不赢你,外面掌声越热烈就越危险。”所以直到今天,他仍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只会写软件的产品经理,不断寻找和解决用户需求。
2010年,微博的出现,让一直坐在社交领域霸主位置的马化腾如坐针毡,而当听说有大学的班级要全班使用微博做通信工具时,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马上让公司内部几个团队同时开发竞品,谁最先解决问题就胜出。刚好此时,张小龙的邮箱团队带着“微信”出现在了马化腾面前,这个在后来创造出每月10亿活跃用户的“神级互联网产品”,成了“小马哥”的救命恩人。
而类似的事情,在腾讯内部不停地上演。
吴晓波曾这样总结腾讯:“腾讯内部的生态养成和赛马机制,最终决定了它可以在长期的奔袭过程中保持战略上的准确性,在关键的节点出现关键的人物有关键性的产品来继续往前打,没有这个,腾讯已经死了好几回了。”
的确,勇于自我革新才能永立潮头。即便是已经站上顶端,马化腾也时刻保持焦虑,居安思危。今年9月30日,腾讯宣布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启动战略升级,宣布下一个20年,腾讯将从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将从消费互联网的战场转移到产业互联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年,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浪潮,才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曾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把多少家互联网公司拍死在沙滩上,马化腾与腾讯这对弄潮儿却历经多年的积累,始终奔跑在第一梯队。他说:“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直到现在,马化腾依然会不时地回想:“如果不是在深圳,腾讯还会不会是今天的腾讯?我和我的同伴们,还能不能坚持得下去?”
而他的心中显然已经有了答案:“我有幸赶上一个时代,赶上和特区一起成长,并在成长的历程中感悟一步一脚印地走向成功的喜悦。事实上,我个人更多的感受是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