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我们的既定方针和发展方向,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问题是改革中不可避免的,又要坚持目标和方向,坚持不懈地推进小学素质教育。小学素质教育是个社会问题,所以它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社会、家庭的事。本文认为,要提高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个途径入手:
素质教育 小学生
1、社会应引导方向,确立原则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当前对素质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混乱,以致于有些学校就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权利。还有的学校做面子工程,把四书五经引入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模范。这种倾向是有害的,舍本逐末,背离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终极目标。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开展素质教育,有时候难免出现意外,不能一出现意外就把老师推向被告席,这样是无法开展素质教育的。
2、学校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学生作为目标
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
3、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德育教育
教师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直接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明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用启发性、鼓励性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举和自信心,诱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独立问题的解决方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一环,一个品德高尚但常识一般的人,要远比一个品德低劣但学识很高的人对社会更有贡献。教师要利用一个机会,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父母、讲文明、有责任心、有同情心等。
4、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承担起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校的工作,父母应积极配合,如学校要组织学生春游,父母就应该配合;学校要组织学生军训,父母也要配合。再者,家庭要积极承担起孩子的人文教育。父母要教导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讲信用,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有孝心,要孝敬长辈;帮人要关心兄弟姐妹,要学"孔融让梨";做人要守规则讲文明,过马路要过人行横道,遇见师长要主动打招呼。
5、强化学习,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要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问题共同研究,那是因为只有学习才是万能的,只有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成果的大小,而在于不断的追求,不断地努力,促成组织以及全体成员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而,我们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抓学习。通过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做到积极进取,不懈怠不懒惰不被动,不唯利是图,讲奉献,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教育工作不可能急功近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会耐性,学会持之以恒。三是通过学习改进职业技术,教育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来由于教育者的职业技术的落后和教育需求的增大,职业倦怠日趋严重,因而职业技术的改进已成为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心理問题、能力问题、合作问题、沟通问题等等需要解决。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来逐一排除。从学习途径来看,首先是培训。要强行培训,强化培训,全面培训,全体培训。其二是引导自觉,因为我们都知道主动地学习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利用心得展出、论文大赛、读书笔记、演讲讨论等形式进行评比,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并及时奖励,从而促成分层带动,整体推进的良性格局。
6、利用人、物、时、空信息网络
我县现在的教育组织结构还显得十分松散,针对各所学校而言甚至可以说还是处于孤军混战的局面,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即使有什么先进的东西也得不到交流和利用。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网络信息的建构和使用,有利于高效管理。一个县应有自己的信息网站和教育网站,并且各乡、各校要有自己的主页。要出自己的教育杂志,要有真正能研究而且愿付出的人组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
7、落实校长权利
现在的校长即使是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也很难把一所学校治理得有新意、有创意。就因为校长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校长没有人事权,也没有经济权。教职员工就是不负责任,消极怠工,你也没有权力停职、罚款,更没有权力辞退,至于扣点工资,不痛不痒,根本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因此要失去我县的教育,我们要迟早实施校长管理,要让校长既承担责任,同时又赋有相对的权力。在精神和物质利益方面,校长的付出与其待遇极不相合。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保证,只有把校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才有希望,因而在物质和精神利益上,要保障校长的相应待遇,甚至给予倾斜,尤其要加大鼓励性和鼓励面。
素质教育 小学生
1、社会应引导方向,确立原则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当前对素质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混乱,以致于有些学校就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权利。还有的学校做面子工程,把四书五经引入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模范。这种倾向是有害的,舍本逐末,背离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终极目标。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开展素质教育,有时候难免出现意外,不能一出现意外就把老师推向被告席,这样是无法开展素质教育的。
2、学校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学生作为目标
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
3、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德育教育
教师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直接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明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用启发性、鼓励性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举和自信心,诱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独立问题的解决方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一环,一个品德高尚但常识一般的人,要远比一个品德低劣但学识很高的人对社会更有贡献。教师要利用一个机会,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父母、讲文明、有责任心、有同情心等。
4、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承担起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校的工作,父母应积极配合,如学校要组织学生春游,父母就应该配合;学校要组织学生军训,父母也要配合。再者,家庭要积极承担起孩子的人文教育。父母要教导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讲信用,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有孝心,要孝敬长辈;帮人要关心兄弟姐妹,要学"孔融让梨";做人要守规则讲文明,过马路要过人行横道,遇见师长要主动打招呼。
5、强化学习,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要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问题共同研究,那是因为只有学习才是万能的,只有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成果的大小,而在于不断的追求,不断地努力,促成组织以及全体成员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而,我们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抓学习。通过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做到积极进取,不懈怠不懒惰不被动,不唯利是图,讲奉献,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教育工作不可能急功近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会耐性,学会持之以恒。三是通过学习改进职业技术,教育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来由于教育者的职业技术的落后和教育需求的增大,职业倦怠日趋严重,因而职业技术的改进已成为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心理問题、能力问题、合作问题、沟通问题等等需要解决。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来逐一排除。从学习途径来看,首先是培训。要强行培训,强化培训,全面培训,全体培训。其二是引导自觉,因为我们都知道主动地学习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利用心得展出、论文大赛、读书笔记、演讲讨论等形式进行评比,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并及时奖励,从而促成分层带动,整体推进的良性格局。
6、利用人、物、时、空信息网络
我县现在的教育组织结构还显得十分松散,针对各所学校而言甚至可以说还是处于孤军混战的局面,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即使有什么先进的东西也得不到交流和利用。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网络信息的建构和使用,有利于高效管理。一个县应有自己的信息网站和教育网站,并且各乡、各校要有自己的主页。要出自己的教育杂志,要有真正能研究而且愿付出的人组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
7、落实校长权利
现在的校长即使是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也很难把一所学校治理得有新意、有创意。就因为校长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校长没有人事权,也没有经济权。教职员工就是不负责任,消极怠工,你也没有权力停职、罚款,更没有权力辞退,至于扣点工资,不痛不痒,根本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因此要失去我县的教育,我们要迟早实施校长管理,要让校长既承担责任,同时又赋有相对的权力。在精神和物质利益方面,校长的付出与其待遇极不相合。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保证,只有把校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才有希望,因而在物质和精神利益上,要保障校长的相应待遇,甚至给予倾斜,尤其要加大鼓励性和鼓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