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考评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嵌入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评的实践中并使之量化、细化、融化,实现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价值维度和教育管理质量的科学维度统一,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质量考评 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嵌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28-02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日益引起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围绕大学生党员培养路径创新、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青年团员的管理方法创新、团员意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对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系统化和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对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评标准、考评执行、培养质量及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推优的路径创新、高校学生党团组织管理、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法创新、党员意识教育等问题的研究,而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标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式教育研究很少。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素质结构、能力要求、技能准入和职业规划方面与本科学生党员具有很大差异有关。本文探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嵌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评的实践中。
一、“考评硬化”概述
硬化指物体由软变硬的一种过程。一是通过改变材质使物体由软变硬,如路面硬化;二是因为发生病变使物体由软变硬。如动脉硬化、肝硬化等。其反义词“软化”或“柔化”,本章中特指“量化”“具体化”“刚性”。“考评硬化”指考评指标量化、细化,考评路径立体化、多样化,培养过程岗位化(以岗育人),考核方式数字化,本质上属于一种刚性教育评估理念,一种确定性、精确性评估模式。随着教育评价精细化和教育质量量化理念的推崇,传统的模糊教育评估模式必须向“刚性评估”模式转化,以适应现代教育评价实践需要。考评硬化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企业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以及经济运营评估密切相关,对提高企业管理、生存能力和市场、商品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参考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考评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评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考评模糊化现象,培养联系人对发展党员的评价以单方面评价为主,以所见所闻所感为考评依据,感性材料为主要依据,缺乏数据依据,缺乏具有群众说服力的事实和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重结果,轻过程。高职院校各基层学生党组织更关注发展谁、什么时候发展、发展了多少人等问题,对发展之后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样、培养计划及培养方案的差异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存在轻视倾向。
(二)重理论教化,轻实践育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走程序”的思维惯性,对学生黨员的培养习惯用传统的“理论说教”、开会、培训、学习、座谈等模糊育人模式代替,缺乏能力培养和实践考核平台,培养路径缺乏创新性,对学生党员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是什么、应该怎样培养和提升学生党员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问题没有深入实践探索。
(三)重数量、轻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应坚持质量优先原则,而不是坚持计划原则,学生党员发展应严格执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动态发展规律,应完善“年度发展指标”惯例,打破发展时间节点规定,把质量作为学生党员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逻辑结合点。
(四)重表象,轻内涵。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党员的最主要培养人,按照党员培养的本质要求,“培养”应该是一个师生间双向互动的影响感化过程,实践中却是老师主动找学生谈话,而非学生主动寻求老师的指导,导致“发展—培养—考察—转正”这个流程中存在“信息肠梗阻”现象,培养联系人不知道学生现在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现状,同时培养联系人的培养泛化、空化和责任缺位现象,导致所发展的学生质量内涵和素质大打折扣,学生党员竞争力和示范性不突出,说服力和感召力不强。
(五)学生党员发展参考权重分配不科学。推优是学生党员发展的第一步,许多高职院校将特定群体成员对拟推优对象的模糊评价直接作为是否发展的唯一依据,必然将群体成员的偏见、喜好、感情等因素渗透在投票中,容易导致“性格派”“习惯派”“老乡派”“金钱派”,即学生将性格开朗、习惯趋同、老乡、出手大方、经济丰裕等非主要因素作为重要的权重指标。学习基础好、踏实能干、动手能力强、有思想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却被忽视,学校缺乏一种长远、宽容、理智的育人视野和责任自觉设置。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考评硬化的科学对策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科学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四有”人才和接班人培养的内涵诉求。
(一)凸显硬性培养考评理念,增强培养考核实践的可测性、可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硬化是一种教育质量评价刚性理念,教育质量评估的刚性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精确性和教育资源集约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可是,高职院校对如何培养“精英”,“精英”的硬指标是什么,“ 精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体现等一直没有一个共识性操作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的硬化理应涵括以下内容:
1.指标高量化,具有可测量性。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指标量化指将德、智、体、美各项指标具体化,可按百分制、十分制具体化,避免模糊评价制,例如分为优、良、中、差或A、B、C等,尽量避免文字性评价语系,提倡数字化评价和评价数字化,增强评价的精确性。
2.过程可视化,具有可模仿性。大学生党员培养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集合,而非即时结果。搭建和创造培养载体,制定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过程的可视化,做到有载体、有任务、有目标、有指导、有考核。例如,以岗育人(针对大学生党员专门设置党员发展培养岗位),提高党员发展培养的实效性,将淘汰制引入党员转正考核实践。 3.方案可行性,具有强针对性。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应避免方案“大一统”、措施“齐步走”、标准“一刀切”的培养模式,每个学生党员具有鲜活的个性特点,培养联系人应在坚持党员培养标准、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针对所培养的学生个性和素质差异制订可行的、科学的个体培养方案,并及时开展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自我评估及纠偏,确保培养质量。
4.理念科学化,具有强真理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精英,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精英这是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的价值逻辑终端。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联合体是未来共产主义实现的基础。大学生党员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四有新人”“五爱”是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话语标志和理想人格指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政治信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特性表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才评价标准真理性的体现。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柔性嵌入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其教育实效化的最佳选择,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只有融入生活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行动诠释,而非仅指话语表述和记忆背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细化、嵌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核各个环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述力和渗透力,提升学生党员主流意识自觉和主导价值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党员日常言行举止,实现“理论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诠释”的统一。
(三)创新培养路径和载体,坚持路径多样化和载体平台化。大力推行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岗位制,在特定的岗位上培养拟定的素质,提供差异性的岗位,一一匹配,对号入座,要求培养联系人在发展阶段对发展对象作党员资质摸底,针对拟发展对象的优缺点,制订有针对性的素质完善和能力培养备选方案,将方案上报学校、学院党委,作为培养考核岗位设置和招标的参考,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避免“放养型”“粗放型”“程序型”“关怀型”理念。同时,拓宽培养考核路径口径,提高第三方或群众的权重,突出培养考核依据实证性和实绩,倡导拔尖,尊重创造,凸显能力,提高学生党员的含金量和说服力,让学生党员认识到发展考核并非是一团和气的情感投资或政治投机,强化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竞争危机感。
总之,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只有坚持标准硬化、理念创新、路径创新和打破考评陋习的有机统一,才能實质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工作质量和育人质量。
【作者简介】周政龙,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石有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黄文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邹凤婵,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樊泽慧,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质量考评 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嵌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28-02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日益引起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围绕大学生党员培养路径创新、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青年团员的管理方法创新、团员意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对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系统化和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对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评标准、考评执行、培养质量及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推优的路径创新、高校学生党团组织管理、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法创新、党员意识教育等问题的研究,而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标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式教育研究很少。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素质结构、能力要求、技能准入和职业规划方面与本科学生党员具有很大差异有关。本文探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嵌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评的实践中。
一、“考评硬化”概述
硬化指物体由软变硬的一种过程。一是通过改变材质使物体由软变硬,如路面硬化;二是因为发生病变使物体由软变硬。如动脉硬化、肝硬化等。其反义词“软化”或“柔化”,本章中特指“量化”“具体化”“刚性”。“考评硬化”指考评指标量化、细化,考评路径立体化、多样化,培养过程岗位化(以岗育人),考核方式数字化,本质上属于一种刚性教育评估理念,一种确定性、精确性评估模式。随着教育评价精细化和教育质量量化理念的推崇,传统的模糊教育评估模式必须向“刚性评估”模式转化,以适应现代教育评价实践需要。考评硬化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企业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以及经济运营评估密切相关,对提高企业管理、生存能力和市场、商品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参考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考评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评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考评模糊化现象,培养联系人对发展党员的评价以单方面评价为主,以所见所闻所感为考评依据,感性材料为主要依据,缺乏数据依据,缺乏具有群众说服力的事实和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重结果,轻过程。高职院校各基层学生党组织更关注发展谁、什么时候发展、发展了多少人等问题,对发展之后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样、培养计划及培养方案的差异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存在轻视倾向。
(二)重理论教化,轻实践育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走程序”的思维惯性,对学生黨员的培养习惯用传统的“理论说教”、开会、培训、学习、座谈等模糊育人模式代替,缺乏能力培养和实践考核平台,培养路径缺乏创新性,对学生党员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是什么、应该怎样培养和提升学生党员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问题没有深入实践探索。
(三)重数量、轻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应坚持质量优先原则,而不是坚持计划原则,学生党员发展应严格执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动态发展规律,应完善“年度发展指标”惯例,打破发展时间节点规定,把质量作为学生党员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逻辑结合点。
(四)重表象,轻内涵。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党员的最主要培养人,按照党员培养的本质要求,“培养”应该是一个师生间双向互动的影响感化过程,实践中却是老师主动找学生谈话,而非学生主动寻求老师的指导,导致“发展—培养—考察—转正”这个流程中存在“信息肠梗阻”现象,培养联系人不知道学生现在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现状,同时培养联系人的培养泛化、空化和责任缺位现象,导致所发展的学生质量内涵和素质大打折扣,学生党员竞争力和示范性不突出,说服力和感召力不强。
(五)学生党员发展参考权重分配不科学。推优是学生党员发展的第一步,许多高职院校将特定群体成员对拟推优对象的模糊评价直接作为是否发展的唯一依据,必然将群体成员的偏见、喜好、感情等因素渗透在投票中,容易导致“性格派”“习惯派”“老乡派”“金钱派”,即学生将性格开朗、习惯趋同、老乡、出手大方、经济丰裕等非主要因素作为重要的权重指标。学习基础好、踏实能干、动手能力强、有思想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却被忽视,学校缺乏一种长远、宽容、理智的育人视野和责任自觉设置。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考评硬化的科学对策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科学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四有”人才和接班人培养的内涵诉求。
(一)凸显硬性培养考评理念,增强培养考核实践的可测性、可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硬化是一种教育质量评价刚性理念,教育质量评估的刚性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精确性和教育资源集约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可是,高职院校对如何培养“精英”,“精英”的硬指标是什么,“ 精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体现等一直没有一个共识性操作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的硬化理应涵括以下内容:
1.指标高量化,具有可测量性。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指标量化指将德、智、体、美各项指标具体化,可按百分制、十分制具体化,避免模糊评价制,例如分为优、良、中、差或A、B、C等,尽量避免文字性评价语系,提倡数字化评价和评价数字化,增强评价的精确性。
2.过程可视化,具有可模仿性。大学生党员培养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集合,而非即时结果。搭建和创造培养载体,制定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过程的可视化,做到有载体、有任务、有目标、有指导、有考核。例如,以岗育人(针对大学生党员专门设置党员发展培养岗位),提高党员发展培养的实效性,将淘汰制引入党员转正考核实践。 3.方案可行性,具有强针对性。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应避免方案“大一统”、措施“齐步走”、标准“一刀切”的培养模式,每个学生党员具有鲜活的个性特点,培养联系人应在坚持党员培养标准、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针对所培养的学生个性和素质差异制订可行的、科学的个体培养方案,并及时开展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自我评估及纠偏,确保培养质量。
4.理念科学化,具有强真理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精英,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精英这是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的价值逻辑终端。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联合体是未来共产主义实现的基础。大学生党员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四有新人”“五爱”是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话语标志和理想人格指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政治信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特性表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才评价标准真理性的体现。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柔性嵌入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其教育实效化的最佳选择,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只有融入生活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行动诠释,而非仅指话语表述和记忆背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细化、嵌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核各个环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述力和渗透力,提升学生党员主流意识自觉和主导价值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党员日常言行举止,实现“理论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诠释”的统一。
(三)创新培养路径和载体,坚持路径多样化和载体平台化。大力推行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岗位制,在特定的岗位上培养拟定的素质,提供差异性的岗位,一一匹配,对号入座,要求培养联系人在发展阶段对发展对象作党员资质摸底,针对拟发展对象的优缺点,制订有针对性的素质完善和能力培养备选方案,将方案上报学校、学院党委,作为培养考核岗位设置和招标的参考,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避免“放养型”“粗放型”“程序型”“关怀型”理念。同时,拓宽培养考核路径口径,提高第三方或群众的权重,突出培养考核依据实证性和实绩,倡导拔尖,尊重创造,凸显能力,提高学生党员的含金量和说服力,让学生党员认识到发展考核并非是一团和气的情感投资或政治投机,强化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竞争危机感。
总之,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只有坚持标准硬化、理念创新、路径创新和打破考评陋习的有机统一,才能實质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工作质量和育人质量。
【作者简介】周政龙,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石有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黄文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邹凤婵,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樊泽慧,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