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阅读成了一个提升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九年阅读量不得少于400万字,高中要求三年不少于150万字。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甚至是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调查显示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而周边国家以及法国、以色列国民年阅读量是: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一对比,我们就发现差距原来如此之大。长期以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一直被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语文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我们曾理所当然地认为,备受高考压力折磨的高中生当阅读活动来临之时应该如饥似渴地投入阅读的怀抱。但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高中语文的薄弱环节。阅读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立刻受到学生的欢迎。阅读在很多时候仍然难以拓展加深下去,老师们更多停留在阅读与考试的训练上,学生们也并不愿真正地投入阅读之中,所以阅读教学提了这么多年,可阅读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当然,这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因素,也有我们的阅读本身的原因。如果阅读还仅仅是以考试为目的,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喜欢这道“大餐”。那么怎么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阅读,?让学生从这道“大餐”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就成了我们教育者,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从阅读的处所来说,阅读可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平时上课学习的教室之中进行阅读。不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阅读课都是在教室完成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缺少一种阅读的氛围,各种其它的学习要求或者作业都在影响着阅读时专心的程度。所以阅读课如果总是单一的课堂阅读,则阅读的效果就不会太明显。
课外阅读则是指课堂之外的所有可以阅读的处所。譬如阅览室阅读。当然,可以在多种多样的场合阅读,以便培养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进入阅读状态。围坐在草坪上、集体活动的空隙时间,都能用来作为进行或长或短的阅读时间。在这些环境下,学生心无旁骛,能够专心地进入阅读状态。
二、从内容来说,阅读可分为随机阅读和专题阅读
随机阅读就是指不限体裁,不限题材,就最近大家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或者是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可以是小说,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杂文随笔。总之,只要是又阅读的可能性和鉴赏的必要性,就可以成为阅读的内容。这样的阅读对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对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的把握,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专题阅读,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体裁的阅读,一类是同题材的阅读。所谓同体裁,也就是根据不同体裁来进行专题阅读,可以有小说专题、散文专题、戏剧专题、诗歌专题、杂文随笔专题等等。
譬如某次阅读课,我就选择了几篇名家写冬天、雪景的文章集中进行阅读。有郑伯奇的《冬》、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萧红的《初冬》、郁风的《冬日抒情》等文章。这样的同题材阅读,学生容易受到较为集中地阅读鉴赏的刺激,一次能掌握众多的对冬天对雪景的描写方法,积累不同的语句,从写作角度而言,集中阅读之后,学生再来描写冬景则必然会有话可说。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课的下一次随笔之中就描写了自己感受到的冬景之美,而且写得还都不错,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从文章来源来说,可以分为教师推荐阅读和学生推荐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选择文本来阅读的时候,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而偶尔让学生推荐一些作品来作为阅读课的阅读内容,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觉到阅读课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事情,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
这一点,一开始我也曾想到,但是考虑到学生选择的文章会不会不适合作为阅读课的材料等等原因,并没有实行这一模式。但几次阅读课之后,就有学生找到我,向我推荐他最近阅读到的一些好文章,从这个学生身上,我觉得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进行推荐,即使文章不适合阅读,也可以从中汲取反面的教训。这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变得更高了,他们阅读的文章明显增多,都想着自己推荐的文章能作为阅读课的阅读素材。
四、从阅读的参与者来说,可以分为纯自由阅读和阅读欣赏或汇报课
自由阅读就是在拥有阅读材料之后,主动权在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得到自己的感悟,有阅读有感悟足矣,并不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告诉其他人,至多在自己的阅读积累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这种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个人投入和个人感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享受阅读带给自己个人的一些私密的愉悦体验。
阅读欣赏或汇报课则不同于纯自由地阅读。这种阅读强调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之后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感悟展现出来,与同学、老师互相分享、交流探讨,以期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期纠正自己的阅读偏差。这种阅读不仅强调感受,而且便于和考试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不忘高考,比单纯的专题复习更易于接受。
当然,形式也是可以多样化的。譬如某次阅读课,指定某篇文章,让所有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一个学生提出某种观点,有学生反对,提出不同看法。赞成与反对的成为两派,一节课就成了对文章某一个点的辩论课。通过辩论,学生对这个点得理解以及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都更深入更透彻。
总之,阅读的兴趣在于培养。若没有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那么阅读就永远无法真正深入人心,阅读课永远也只能成为语文教学中得“鸡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停地思考积累,多措并举,语文阅读课的效益才能最大化,阅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
一、从阅读的处所来说,阅读可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平时上课学习的教室之中进行阅读。不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阅读课都是在教室完成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缺少一种阅读的氛围,各种其它的学习要求或者作业都在影响着阅读时专心的程度。所以阅读课如果总是单一的课堂阅读,则阅读的效果就不会太明显。
课外阅读则是指课堂之外的所有可以阅读的处所。譬如阅览室阅读。当然,可以在多种多样的场合阅读,以便培养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进入阅读状态。围坐在草坪上、集体活动的空隙时间,都能用来作为进行或长或短的阅读时间。在这些环境下,学生心无旁骛,能够专心地进入阅读状态。
二、从内容来说,阅读可分为随机阅读和专题阅读
随机阅读就是指不限体裁,不限题材,就最近大家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或者是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可以是小说,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杂文随笔。总之,只要是又阅读的可能性和鉴赏的必要性,就可以成为阅读的内容。这样的阅读对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对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的把握,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专题阅读,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体裁的阅读,一类是同题材的阅读。所谓同体裁,也就是根据不同体裁来进行专题阅读,可以有小说专题、散文专题、戏剧专题、诗歌专题、杂文随笔专题等等。
譬如某次阅读课,我就选择了几篇名家写冬天、雪景的文章集中进行阅读。有郑伯奇的《冬》、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萧红的《初冬》、郁风的《冬日抒情》等文章。这样的同题材阅读,学生容易受到较为集中地阅读鉴赏的刺激,一次能掌握众多的对冬天对雪景的描写方法,积累不同的语句,从写作角度而言,集中阅读之后,学生再来描写冬景则必然会有话可说。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课的下一次随笔之中就描写了自己感受到的冬景之美,而且写得还都不错,能做到学以致用。
三、从文章来源来说,可以分为教师推荐阅读和学生推荐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选择文本来阅读的时候,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而偶尔让学生推荐一些作品来作为阅读课的阅读内容,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觉到阅读课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事情,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
这一点,一开始我也曾想到,但是考虑到学生选择的文章会不会不适合作为阅读课的材料等等原因,并没有实行这一模式。但几次阅读课之后,就有学生找到我,向我推荐他最近阅读到的一些好文章,从这个学生身上,我觉得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进行推荐,即使文章不适合阅读,也可以从中汲取反面的教训。这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变得更高了,他们阅读的文章明显增多,都想着自己推荐的文章能作为阅读课的阅读素材。
四、从阅读的参与者来说,可以分为纯自由阅读和阅读欣赏或汇报课
自由阅读就是在拥有阅读材料之后,主动权在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得到自己的感悟,有阅读有感悟足矣,并不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告诉其他人,至多在自己的阅读积累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这种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个人投入和个人感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享受阅读带给自己个人的一些私密的愉悦体验。
阅读欣赏或汇报课则不同于纯自由地阅读。这种阅读强调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之后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感悟展现出来,与同学、老师互相分享、交流探讨,以期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期纠正自己的阅读偏差。这种阅读不仅强调感受,而且便于和考试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不忘高考,比单纯的专题复习更易于接受。
当然,形式也是可以多样化的。譬如某次阅读课,指定某篇文章,让所有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一个学生提出某种观点,有学生反对,提出不同看法。赞成与反对的成为两派,一节课就成了对文章某一个点的辩论课。通过辩论,学生对这个点得理解以及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都更深入更透彻。
总之,阅读的兴趣在于培养。若没有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那么阅读就永远无法真正深入人心,阅读课永远也只能成为语文教学中得“鸡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停地思考积累,多措并举,语文阅读课的效益才能最大化,阅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