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然而,纵观身边的朗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秉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这一目的,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朗读的概述
朗读指的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范读、领读、齐读、个人读包括自由读和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但朗读和默读、朗诵、背诵、复述等是截然不同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之一。通过朗读,能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提高普通话语言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二、当前朗读教学的现状
纵观身边的朗读教学现状却不很理想,主要体现在:
1、朗读时间偏少
当今教学在“向40分钟要质量”的倡导下,许多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机会被挤掉了,整节课充斥了教师的“讲文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成了形式,成了一个过渡环节。
2、朗读范围狭窄
一是朗读的对象范围狭窄,一堂课里,读来读去都是那几个尖子生;二是朗读的内容范围狭窄,多数人以朗读课文为主,课外读物少之又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更没课外读物了。如此状况,怎能使学生会读;怎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又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呢?
3、缺乏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单调、机械、生硬,阅读教学中常见教师在分析,讲解课文时突然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读出怎样怎样的语气”,而学生却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我想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缺乏朗读方法的指导。假如教师能够范读演示一番,并做适当地指点,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到朗读的精髓,而且能学得惟妙惟肖,有模有样。
三、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中想读、能读、爱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呢?
1、教师范读引路,学生模仿前行
朗读训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所以,阅读教学时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有感动,有热情,教师首先要有感动,有热情。此时教师不仅仅是严肃或是和蔼的简单划分,平日里可能是严师慈母,这时则应该是投入到课文“剧本”中的“专业演员”了。只有教师真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才能以情悟情,以神悟神,才能让学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观其色,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通过模仿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低年级的同学而言,教师的范读,就更能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了。
2、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侧重于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外部技巧侧重于准确表达,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和“音色”等等,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生在未真切感悟到文本的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都是徒劳的。只有从文本中唤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产生情感共鸣,再适当示范点拨下,运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正确朗读,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3、创设文本情境,引起心灵共鸣
教师在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情感,领会文章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媒体、音乐、图片等,创设文本情境,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人的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所以,创设文本情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入情入境,再正确运用朗读技巧,学生就会朗读得有声有色,感人肺腑。
4、采取多元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评价是提高朗读能力最好的方法。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崇、增加其它的评价方式和对象。如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本人、交给其他同学、交给家长等。不妨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可能会对自己评价颇高那么就让他们阐述高度评价的理由和道理。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谦虚或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朗读得不够理想,那么就给他再次表演的机会,或是让他与大家评价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相互间的优缺点比较,之后发现不足,改进后再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只有多读,才能多忆、多思、多感,才能提高寫作能力和吸收能力。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多大啊!大阅读教学观主张“读”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更是进一步扩展了“读”的概念和外延。《诗经》有曰:“吟咏情性,以风其上”,俗话也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道出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啊!
一、朗读的概述
朗读指的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范读、领读、齐读、个人读包括自由读和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但朗读和默读、朗诵、背诵、复述等是截然不同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之一。通过朗读,能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提高普通话语言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二、当前朗读教学的现状
纵观身边的朗读教学现状却不很理想,主要体现在:
1、朗读时间偏少
当今教学在“向40分钟要质量”的倡导下,许多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机会被挤掉了,整节课充斥了教师的“讲文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成了形式,成了一个过渡环节。
2、朗读范围狭窄
一是朗读的对象范围狭窄,一堂课里,读来读去都是那几个尖子生;二是朗读的内容范围狭窄,多数人以朗读课文为主,课外读物少之又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更没课外读物了。如此状况,怎能使学生会读;怎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又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呢?
3、缺乏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单调、机械、生硬,阅读教学中常见教师在分析,讲解课文时突然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读出怎样怎样的语气”,而学生却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我想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缺乏朗读方法的指导。假如教师能够范读演示一番,并做适当地指点,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到朗读的精髓,而且能学得惟妙惟肖,有模有样。
三、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中想读、能读、爱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呢?
1、教师范读引路,学生模仿前行
朗读训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所以,阅读教学时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有感动,有热情,教师首先要有感动,有热情。此时教师不仅仅是严肃或是和蔼的简单划分,平日里可能是严师慈母,这时则应该是投入到课文“剧本”中的“专业演员”了。只有教师真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才能以情悟情,以神悟神,才能让学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观其色,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通过模仿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低年级的同学而言,教师的范读,就更能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了。
2、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侧重于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外部技巧侧重于准确表达,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和“音色”等等,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生在未真切感悟到文本的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都是徒劳的。只有从文本中唤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产生情感共鸣,再适当示范点拨下,运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正确朗读,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3、创设文本情境,引起心灵共鸣
教师在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情感,领会文章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媒体、音乐、图片等,创设文本情境,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人的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所以,创设文本情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入情入境,再正确运用朗读技巧,学生就会朗读得有声有色,感人肺腑。
4、采取多元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评价是提高朗读能力最好的方法。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崇、增加其它的评价方式和对象。如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本人、交给其他同学、交给家长等。不妨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可能会对自己评价颇高那么就让他们阐述高度评价的理由和道理。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谦虚或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朗读得不够理想,那么就给他再次表演的机会,或是让他与大家评价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相互间的优缺点比较,之后发现不足,改进后再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只有多读,才能多忆、多思、多感,才能提高寫作能力和吸收能力。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多大啊!大阅读教学观主张“读”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更是进一步扩展了“读”的概念和外延。《诗经》有曰:“吟咏情性,以风其上”,俗话也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道出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