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建设的完善,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并加强了贫困地区的扶持,提高贫困地区学生入学人数比例,从而贫困生比例大大提高,使贫困资助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实现贫困资助全覆盖化,协助众多贫困学子完成了他们的大学梦。同时在广覆盖的趋势下,也出现了贫困生不励志不进取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与思考,以期进一步做好贫困生励志教育,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为其助力。
关键词:资助; 贫困生; 励志教育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高校不断扩招,众多贫困地区学生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下实现了大学梦,但是部分受资助学生没有受到政策激励,反而出现很多问题,造成助学金没有实现助学本意,形成攀比之风,助学金变成高消费的资本,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与实际情况走访,发现受资助学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认为“我贫困我应该”,获得国家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资助的本意缺乏理解,受资助学生毫无感恩意识。典型的我贫穷我骄傲的心态,缺乏上进心,没有想着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好吃懒做。
二是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为了提高资助等级,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获取不当资金,使助学金失去了原有的资助属性。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会形成不良风气,违背了公民道德。
三是部分学生受资助不上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对于资助激励的理解,一味享受,自甘堕落。资助的本意是协助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不是用来享乐,一味沉迷,不思进取。
四是部分学生攀比成风,资助资金用于吃喝玩乐,对学习与生活没有帮助,反而养成不良风气。对于物质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学业要求却不断降低,力求及格,最后造成挂科重修,甚至高消费贷款,走上网贷,套路贷的不归路。
以上问题是众多高校资助问题的通病,通过走访与学生沟通了解,发现造成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长辈缺乏文化素养,对下一代思想教育缺乏。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与山区,父母出去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老一辈缺乏素质教育,文化不高,思想觉悟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资助政策不了解,单纯理解为有钱拿,众多长辈有“不拿白不拿”“拿少了吃亏”“拿得多,占便宜”的小市民思想,而学生从小受此影响,造成贪图小便宜、自私的情况,严重情况会造成小偷小摸的发生,走上不法道路。以至于学生思想觉悟不够,政治格局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而缺乏感恩意识。
二是因贫困生认定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任务,耗时耗力,众多高校无法做到深入了解,一一核查,只能根据户籍地政府开具的证明、学校同学情况反映、个人家庭情况说明来认定情况,但是认定方式有很大漏洞,无法全面核查清楚,所以造成部分学生钻学校认定漏洞,提供虚假材料,获取助学金。
三是受爷爷奶奶辈溺爱,认为大学生了不起,眼高手低,缺乏吃苦精神。在校沉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无故旷课,逃课的情况发生。出现贫困学生不努力,反而城市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与引导,积极进取,更能适应社会竞争。爷爷奶奶陪伴长大的学生是有严重的教育弊端的,思想固化,不接受正确的价值观,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净化。
四是突然改变生活环境,从贫困地区到城市读书,丰富的城市生活,与现代化的设施让贫困生大开眼界,发现新的事物。与同学的对比,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对于穿衣打扮格外敏感,追求名牌与城市生活。有部分资金的情况下乐于享受生活,迷失自我。自卑与自尊相对立的矛盾情绪不断产生,向往与跟风意识的鼓动,从而造成高消费,形成攀比意识。
贫困学生出现以上问题很多是受原始环境所影响造成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认识有所局限,原生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与正确的自我认知,是造成贫困生思想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变现状,并有效的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呵护学生内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敢于面对困难,并举办资助知识分享会,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站位,充分理解资助政策。让学生从根本上摒弃老一辈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脑。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树立榜样,从“溺爱”与“清高”中走出来,真实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真实收入水平,脱离网络的虚假暴富,与时代接轨,开阔眼界,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当代大学生。
二是完善贫困认定体系,制定监管体系。对于大额消费进行监管,核查消费构成,评估3个月的消费水平,并进行同等情况学生消费比对。消费比例与消费构成成为考核标准之一。与监管体系加入快递数量考核,对与非必需消费进行监管,核查3个月内购物情况。以上行为不是为了侵犯学生隐私,而是一种监管手段。众多大学生有成熟的年纪,但是心态与心理还是孩子心态,缺乏引导。
三是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定期开展学习分享会,汇报学习进度。并对受资助学生每学期进行评估,对坚持艰苦奋斗学生进行表彰与鼓励,并加大资助力度,助其成长。树立学习榜樣,促进学习氛围的养成,使受资助群体一起进步,实现资助的本意,助学生成才。
四是建立助学金申请机制,撰写申请书,规划助学金使用方式,学期末ppt讲解助学金使用方式与学业学术进展,并进行规划对比,确保学生正确使用,也杜绝了投机倒把机会分子的助学金申请。严格申请流程,也避免了非必要学生的申请。
总之,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要深入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贫困学生的人格和隐私,从生活细微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面对贫困差距,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高学识修养,并开展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乐观,敢于担当,直面困难,艰苦奋斗,学习是改变贫困的最好方式。改变自己人生道路最快的方式就是学习,艰苦奋斗一定会展现出光彩,不要沉迷低级趣味。要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树立积极阳光人设,成为众人的榜样,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共同营造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校园环境,并通过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减轻学习生活负担,将生活中心转移到学习中,远离游戏与物质攀比,鼓舞他们学会战胜困难、坚持学业、成人成才。才能发挥资助政策的本意,让学生正确认识奖助学金的意义,更好地完成学业,并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实现多层次化的资助育人教育。
(1湖北工程学院;2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资助; 贫困生; 励志教育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高校不断扩招,众多贫困地区学生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下实现了大学梦,但是部分受资助学生没有受到政策激励,反而出现很多问题,造成助学金没有实现助学本意,形成攀比之风,助学金变成高消费的资本,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与实际情况走访,发现受资助学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认为“我贫困我应该”,获得国家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资助的本意缺乏理解,受资助学生毫无感恩意识。典型的我贫穷我骄傲的心态,缺乏上进心,没有想着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好吃懒做。
二是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为了提高资助等级,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获取不当资金,使助学金失去了原有的资助属性。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会形成不良风气,违背了公民道德。
三是部分学生受资助不上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对于资助激励的理解,一味享受,自甘堕落。资助的本意是协助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不是用来享乐,一味沉迷,不思进取。
四是部分学生攀比成风,资助资金用于吃喝玩乐,对学习与生活没有帮助,反而养成不良风气。对于物质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学业要求却不断降低,力求及格,最后造成挂科重修,甚至高消费贷款,走上网贷,套路贷的不归路。
以上问题是众多高校资助问题的通病,通过走访与学生沟通了解,发现造成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长辈缺乏文化素养,对下一代思想教育缺乏。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与山区,父母出去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老一辈缺乏素质教育,文化不高,思想觉悟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资助政策不了解,单纯理解为有钱拿,众多长辈有“不拿白不拿”“拿少了吃亏”“拿得多,占便宜”的小市民思想,而学生从小受此影响,造成贪图小便宜、自私的情况,严重情况会造成小偷小摸的发生,走上不法道路。以至于学生思想觉悟不够,政治格局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而缺乏感恩意识。
二是因贫困生认定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任务,耗时耗力,众多高校无法做到深入了解,一一核查,只能根据户籍地政府开具的证明、学校同学情况反映、个人家庭情况说明来认定情况,但是认定方式有很大漏洞,无法全面核查清楚,所以造成部分学生钻学校认定漏洞,提供虚假材料,获取助学金。
三是受爷爷奶奶辈溺爱,认为大学生了不起,眼高手低,缺乏吃苦精神。在校沉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无故旷课,逃课的情况发生。出现贫困学生不努力,反而城市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与引导,积极进取,更能适应社会竞争。爷爷奶奶陪伴长大的学生是有严重的教育弊端的,思想固化,不接受正确的价值观,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净化。
四是突然改变生活环境,从贫困地区到城市读书,丰富的城市生活,与现代化的设施让贫困生大开眼界,发现新的事物。与同学的对比,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对于穿衣打扮格外敏感,追求名牌与城市生活。有部分资金的情况下乐于享受生活,迷失自我。自卑与自尊相对立的矛盾情绪不断产生,向往与跟风意识的鼓动,从而造成高消费,形成攀比意识。
贫困学生出现以上问题很多是受原始环境所影响造成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认识有所局限,原生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与正确的自我认知,是造成贫困生思想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变现状,并有效的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呵护学生内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敢于面对困难,并举办资助知识分享会,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站位,充分理解资助政策。让学生从根本上摒弃老一辈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脑。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树立榜样,从“溺爱”与“清高”中走出来,真实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真实收入水平,脱离网络的虚假暴富,与时代接轨,开阔眼界,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当代大学生。
二是完善贫困认定体系,制定监管体系。对于大额消费进行监管,核查消费构成,评估3个月的消费水平,并进行同等情况学生消费比对。消费比例与消费构成成为考核标准之一。与监管体系加入快递数量考核,对与非必需消费进行监管,核查3个月内购物情况。以上行为不是为了侵犯学生隐私,而是一种监管手段。众多大学生有成熟的年纪,但是心态与心理还是孩子心态,缺乏引导。
三是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定期开展学习分享会,汇报学习进度。并对受资助学生每学期进行评估,对坚持艰苦奋斗学生进行表彰与鼓励,并加大资助力度,助其成长。树立学习榜樣,促进学习氛围的养成,使受资助群体一起进步,实现资助的本意,助学生成才。
四是建立助学金申请机制,撰写申请书,规划助学金使用方式,学期末ppt讲解助学金使用方式与学业学术进展,并进行规划对比,确保学生正确使用,也杜绝了投机倒把机会分子的助学金申请。严格申请流程,也避免了非必要学生的申请。
总之,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要深入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贫困学生的人格和隐私,从生活细微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面对贫困差距,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高学识修养,并开展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乐观,敢于担当,直面困难,艰苦奋斗,学习是改变贫困的最好方式。改变自己人生道路最快的方式就是学习,艰苦奋斗一定会展现出光彩,不要沉迷低级趣味。要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树立积极阳光人设,成为众人的榜样,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共同营造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校园环境,并通过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减轻学习生活负担,将生活中心转移到学习中,远离游戏与物质攀比,鼓舞他们学会战胜困难、坚持学业、成人成才。才能发挥资助政策的本意,让学生正确认识奖助学金的意义,更好地完成学业,并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实现多层次化的资助育人教育。
(1湖北工程学院;2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