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教学做充分的准备与努力。
一、情感的投入
时代的发展对所有工作岗位的人提出了共同的道德要求就是敬业奉献。既然已为人师,我们就应该深知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与教育如沐春风;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明天。
我们应该投入全副身心,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在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一丝不苟、恪尽职守、辛勤耕耘,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奉献我们的青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二、学生的投入
千教万教都要教人求真,教会做人,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这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感知教育的真谛,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真正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要上好政治课,我们不能是盛气凌人、端架子的“半桶水”老师,而应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政治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谈社会,与学生在风雨路上一起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必然会以无比的敬意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多份心,上课少费神。对学生的投入也必然会成为展现政治课魅力的必要条件。
三、备课的投入
思想政治课教出的应该是“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并善于利用知识;把技能生活化,教会生存;把课堂生活化,致力于课堂与社会、个人的紧密相连,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备好课,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与准备中。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通常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每课甚至是整本书中的地位,结合课程标准找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相关的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最后反复斟酌课堂的操作步骤。而且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班学生的特点,实现备课本与备学生的合理搭配与结合。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反应,可以发现如果备课备得好,教师上起课来就胸有成竹,学生学得也得心应手。
四、教学信息的投入
政治课是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了时代的政治课就成为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作,注定是缺乏生机的一潭死水。当今学生对于社会新闻、民生热点和时事政治都很关注,因此在教学信息中应该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握时代的脉搏,用新时代的新闻去说明课本上的老知识与理论,实现时政知识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我特别注意相关的政治时事要闻,坚持看报、上网、看电视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学生或教学有关的内容,就把它整理下来充实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例如:看到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就利用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学中;看到下了化学原料的粽子和超标的雀巢奶粉就充实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讲解中;我市举行争当现代小公民的系列活动,结合六一的游行活动,让学生畅谈对游行示威权利的看法。这样不仅使得学生有新鲜感,也使学生能“足不出门,通晓天下事”,让学生时刻跟着时代走,作新时代的小公民。
所谓深,指课堂上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和记忆上,要上升到更深的层次中,教会学生论证理论,寻找理论知识的源头与方法。如在讲到台湾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历史知识,讲到为什么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有机会收复台湾却放弃了,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面对日本否认二战时的历史,为什么作为受害国的中国和韩国采取的态度是比较温和和強硬,从侧面上加深学生对世界和国际形势的认识,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让课堂永远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对教学信息的投入,换来的是学生与教师课堂上的充分互动,也换来了思想政治课的成功。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更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的形成。因此,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的教学行为、精神、态度去感染学生,充分上好每一节政治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条件。
一、情感的投入
时代的发展对所有工作岗位的人提出了共同的道德要求就是敬业奉献。既然已为人师,我们就应该深知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与教育如沐春风;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明天。
我们应该投入全副身心,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在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一丝不苟、恪尽职守、辛勤耕耘,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奉献我们的青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二、学生的投入
千教万教都要教人求真,教会做人,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这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感知教育的真谛,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真正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要上好政治课,我们不能是盛气凌人、端架子的“半桶水”老师,而应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政治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谈社会,与学生在风雨路上一起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必然会以无比的敬意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多份心,上课少费神。对学生的投入也必然会成为展现政治课魅力的必要条件。
三、备课的投入
思想政治课教出的应该是“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并善于利用知识;把技能生活化,教会生存;把课堂生活化,致力于课堂与社会、个人的紧密相连,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备好课,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与准备中。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通常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每课甚至是整本书中的地位,结合课程标准找出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相关的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最后反复斟酌课堂的操作步骤。而且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班学生的特点,实现备课本与备学生的合理搭配与结合。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反应,可以发现如果备课备得好,教师上起课来就胸有成竹,学生学得也得心应手。
四、教学信息的投入
政治课是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了时代的政治课就成为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作,注定是缺乏生机的一潭死水。当今学生对于社会新闻、民生热点和时事政治都很关注,因此在教学信息中应该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握时代的脉搏,用新时代的新闻去说明课本上的老知识与理论,实现时政知识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我特别注意相关的政治时事要闻,坚持看报、上网、看电视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学生或教学有关的内容,就把它整理下来充实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例如:看到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就利用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学中;看到下了化学原料的粽子和超标的雀巢奶粉就充实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讲解中;我市举行争当现代小公民的系列活动,结合六一的游行活动,让学生畅谈对游行示威权利的看法。这样不仅使得学生有新鲜感,也使学生能“足不出门,通晓天下事”,让学生时刻跟着时代走,作新时代的小公民。
所谓深,指课堂上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和记忆上,要上升到更深的层次中,教会学生论证理论,寻找理论知识的源头与方法。如在讲到台湾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历史知识,讲到为什么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有机会收复台湾却放弃了,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面对日本否认二战时的历史,为什么作为受害国的中国和韩国采取的态度是比较温和和強硬,从侧面上加深学生对世界和国际形势的认识,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让课堂永远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对教学信息的投入,换来的是学生与教师课堂上的充分互动,也换来了思想政治课的成功。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更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的形成。因此,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的教学行为、精神、态度去感染学生,充分上好每一节政治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