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有声的,而语音语调正是它的物质外壳,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流利、优美的语言语调是发展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在保障。既然语音是语言的躯体,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发音,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发音习惯,强化他们的英语语感,引导他们找感觉,抓语调,说一口流利、漂亮的英语。为此,我就小学英语中的语音语调教学展开了如下探究,谈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经验。
一、词汇发声,别有洞天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根,它能汇句成篇,是我们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的基本素材。因此,要想让学生有一口“原汁原味”的口语,我们就要在发音的“第一声部”——词汇的发声教学开始着手。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开口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求学生识记,还应该从词汇内在的语音表达上深入钻研,以语音引导发音,诱导识记、强化对比。我在词汇的发音教学中,常以诱导的形式,鼓励学生模仿,引导学生发现,把原本单一、枯燥的读词汇、背单词,变成跌宕起伏、充满趣味的事儿。如在读单词时,我习惯让学生分别用声调与降调完成,如读“nose”这个单词,学生看到词汇卡片,就能主动地读两遍,一升一降,“nose↗,nose↘”。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学习惯,学生在读句子的时候,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升降调带进句子中,如“I have a nose↗ and a mouse↘.”而在教学“nose”这个词汇时,我还利用了音节的分割法,将 [n z]这个发音进行分割。在教学中,我将词汇卡片进行对折,将“no”、“se”分开,通过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no”入手,帮助学生读好主音“no”,并以“no,no,no...(竖起食指,配合手势)”展开练习,随后再加入辅音[z]。由此顺利过渡,以知识的正迁移,帮助学生由简到繁,在发好音的同时,促进他们的理解与识记。由此一来,语音教学自然而不刻意,学生不仅认识了新词汇,而且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以音节发音和识记。
二、情境助力,激发体验
情感是语音语调产生的内因。在语音教学中,生硬的命令、反复的强调或许并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初衷,还可能产生“厌学、畏难、逃避”的消极作用。我想,我们还得从教学的内因着手,尝试打造轻松愉快、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渲染英语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自主感知的过程中,亲历交际过程,充分感受语音语调的魅力。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在课前预设中,要对教学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以情境让学生的表达油然而生,为语音语调的出现,寻找最佳时机。
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Unit 3 Asking the way》这单元的“sound time”时,我结合主人公“Sharon(莎伦)”,创设故事情境,以“Meet Sharon——Help Sharon find the way——Help Sharon choose the shoes”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故事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呈现这个有趣的rhyme:
Sharon is/ in the shoe shop.
She likes / shiny shoes.
But there are / so many,
She doesn’t know/ which to choose!
通过故事饱满的语言情境,渗透语音教学,帮助学生发好“sh [ ]”这个音,并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强化他们对这个音的理解与掌握。
三、歌谣传情,声声入耳
“Rhyme /Sing and song”一直以来都是译林版英语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谣有着丰富而宝贵的语言教学价值,是我们小学英语课堂的“常客”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把英语歌谣作为“热场工具”,用以串联知识,激活课堂,而忽视了其在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中的内在价值,虽说“用”,却“用得不精”。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插入一些以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谣,如在译林版5A 《Unit 8 At Christmas》这单元时,我尝试以“圣诞节主题曲”贯穿教学,在教学中插入学生耳熟能详的圣诞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Merry Christmas》等,通过儿歌,渲染浓厚的节日范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歌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感受英语传统节日的喜悦与魅力。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尝试以音乐为背景,创编英文小歌曲,或者韵律十足的rhyme,如在教学“[i]”这个发音时,我设计了绕口令,“A big pig is drinking milk.”,在说绕口令的同时,我尝试提高难度,给出节奏(快慢变化),要求学生以说唱的形式完成,通过这样的小变化,让学生有模仿,有创造,在发好音的同时,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总之,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口语表达中最具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部分。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要把好基础关,抓好学生的语音语调,教会他们准确地说,鼓励他们自信地说,让他们的英语表达悦耳动听,充满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实验校区)
一、词汇发声,别有洞天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根,它能汇句成篇,是我们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的基本素材。因此,要想让学生有一口“原汁原味”的口语,我们就要在发音的“第一声部”——词汇的发声教学开始着手。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开口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求学生识记,还应该从词汇内在的语音表达上深入钻研,以语音引导发音,诱导识记、强化对比。我在词汇的发音教学中,常以诱导的形式,鼓励学生模仿,引导学生发现,把原本单一、枯燥的读词汇、背单词,变成跌宕起伏、充满趣味的事儿。如在读单词时,我习惯让学生分别用声调与降调完成,如读“nose”这个单词,学生看到词汇卡片,就能主动地读两遍,一升一降,“nose↗,nose↘”。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学习惯,学生在读句子的时候,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升降调带进句子中,如“I have a nose↗ and a mouse↘.”而在教学“nose”这个词汇时,我还利用了音节的分割法,将 [n z]这个发音进行分割。在教学中,我将词汇卡片进行对折,将“no”、“se”分开,通过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no”入手,帮助学生读好主音“no”,并以“no,no,no...(竖起食指,配合手势)”展开练习,随后再加入辅音[z]。由此顺利过渡,以知识的正迁移,帮助学生由简到繁,在发好音的同时,促进他们的理解与识记。由此一来,语音教学自然而不刻意,学生不仅认识了新词汇,而且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以音节发音和识记。
二、情境助力,激发体验
情感是语音语调产生的内因。在语音教学中,生硬的命令、反复的强调或许并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初衷,还可能产生“厌学、畏难、逃避”的消极作用。我想,我们还得从教学的内因着手,尝试打造轻松愉快、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渲染英语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自主感知的过程中,亲历交际过程,充分感受语音语调的魅力。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在课前预设中,要对教学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以情境让学生的表达油然而生,为语音语调的出现,寻找最佳时机。
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Unit 3 Asking the way》这单元的“sound time”时,我结合主人公“Sharon(莎伦)”,创设故事情境,以“Meet Sharon——Help Sharon find the way——Help Sharon choose the shoes”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故事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呈现这个有趣的rhyme:
Sharon is/ in the shoe shop.
She likes / shiny shoes.
But there are / so many,
She doesn’t know/ which to choose!
通过故事饱满的语言情境,渗透语音教学,帮助学生发好“sh [ ]”这个音,并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强化他们对这个音的理解与掌握。
三、歌谣传情,声声入耳
“Rhyme /Sing and song”一直以来都是译林版英语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谣有着丰富而宝贵的语言教学价值,是我们小学英语课堂的“常客”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把英语歌谣作为“热场工具”,用以串联知识,激活课堂,而忽视了其在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中的内在价值,虽说“用”,却“用得不精”。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插入一些以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谣,如在译林版5A 《Unit 8 At Christmas》这单元时,我尝试以“圣诞节主题曲”贯穿教学,在教学中插入学生耳熟能详的圣诞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Merry Christmas》等,通过儿歌,渲染浓厚的节日范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歌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感受英语传统节日的喜悦与魅力。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尝试以音乐为背景,创编英文小歌曲,或者韵律十足的rhyme,如在教学“[i]”这个发音时,我设计了绕口令,“A big pig is drinking milk.”,在说绕口令的同时,我尝试提高难度,给出节奏(快慢变化),要求学生以说唱的形式完成,通过这样的小变化,让学生有模仿,有创造,在发好音的同时,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总之,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口语表达中最具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部分。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要把好基础关,抓好学生的语音语调,教会他们准确地说,鼓励他们自信地说,让他们的英语表达悦耳动听,充满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实验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