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而美好的话题。处在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恋爱几乎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尤其在网络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大学生恋爱心理也在随之不断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促进学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恋爱心理 恋爱观 价值观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
心理特征一般是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不同的人特征各异,有的人思维活跃、有人呆板,有的意志坚定,有的却优柔寡断等。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关于大学生所处的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和特殊的身份现状下的特有的恋爱心理过程活动时所通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恋爱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
如今90后大学生已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以及个性需求方面都明显有别以往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生在网络信息时代,接受新事物多而快,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强调自我,他们自主、自我,却缺乏自立能力,同时,物质条件的优越,父母的溺爱,自立能力相对缺乏;他们自信,有个性,敢于挑战传统、权威,同时也往往自我意识过强,过分自信,过分强调自我个性;他们往往抗挫折能力差、担当精神缺乏,吃苦精神缺乏;他们能力强,功利意识也强。 他们智商普遍较高,思维敏捷、眼界开阔。但功利色彩浓厚,信仰缺失,甚至部分表现出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
相较以往的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有如下几个特征:
1.恋爱动机更加多元化。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所在,是恋爱需求引起的,指向恋爱目标。它决定了恋爱对象将对恋爱目标、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恋爱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包括:调剂紧张的学习压力、满足心理生理需求、选择人生伴侣或打发无聊时间等表现,动机多元化。其中,“选择人生伴侣”在恋爱动机中所占比例不大,或许与“恋爱并不一定要结婚”的观念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们的多数的恋爱并不直接指向“选择人生伴侣”这一目标,表明他们的恋爱动机还不够纯正。
2.恋爱中虚荣心强,功利色彩较重。在信息时代的加速,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呈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有研究发现,当今90后大学生中相当部分学生找对象时尤其注重对方的经济条件。浮躁的社会风气、强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在恋爱中更注重个人个人利益、物质享受的获得,变得更加功利和现实。当代大学生虚荣攀比心较以往大学生都要严重,有资料显示,广州大学生中有近六成女生为使得过上轻松、富足的生活愿嫁给富二代。
3.重内在轻外在的择偶标准淡化。择偶标准是选择婚恋对象时的价值倾向,对恋爱对象的条件要求,是恋爱心理的重要成分。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不同的恋爱认知能力,大学生们的择偶标准表现也不同。有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中虽然人品、才德、能力等在其择偶标准中依然有极其重要,同时,外表、健康两项身体条件变得更加重视,尤其是浮躁的社会现实,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社会地位等物质条件被越来越看重。各种研究表明,大学生择偶标准依然主要关注对方的素质、而同时对家庭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择偶标准在不断的变化。
4.追求自由开放,传统的贞操观念淡化。恋爱自由是人们获得美好恋爱和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必需条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封建社会中,男女恋爱途径基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今,恋爱自由,自由寻求伴侣早已经是当今大学生恋爱的主要方式,传统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退出了市场。在一项有关“在婚恋问题上你倾向于听取谁的意见?”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们几乎所有的都选择恋爱应该由自己决定,并且男生表现出的的婚恋自主性高于女生。当然父母在儿女择偶方面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多数学生只是希望自由恋爱得到父母的支持而已,及时恋爱中父母有反对的也对他们恋爱的影响不大。他们更多的是积极努力与父母沟通,获取支持。另外,受自由、开放恋爱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和西方性自由观念等影响,当代大学生传统的贞操观念明显淡化。大学生们在择偶的选择上,认为感情的分量比贞节的完美更为重要。贞操和性行为的传统的道德规范制约已作用不大,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变得平常,甚至是理所当然。在有学者关于“如果你得知你的人曾与他人有过性关系,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表明,大学生们表示他们更加注重恋人之间的情感,决定恋爱关系的存废在于感情分量,而并不是特别在意另一半有无性经历,且有不少学生直接表示能接受,更有10%的学生根本不在意。现实情况也说明,往往哪些曾经一方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情侣,反而多数感情稳定、和谐。虽然,当今社会比较自由开放,但婚前性行为依然是不太可取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这种宽容和认可的态度是很危险的,婚前性行为会使部分女大学生面临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更有可能会出现性病等生殖健康疾病。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1.纯洁恋爱动机。当今大学生恋爱自由,性开放,观点前卫大胆,他们认为恋爱并非要求一定在一起,只要有恋爱的必要,哪怕仅仅为了消除寂寞、放松生活都行。因此他们认为恋爱并不一定追求庄重、神圣。在恋爱动机的多样化和不纯动机影响下,大學生的恋爱纠纷明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为此,应积极端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高校教育应广泛开展有关价值观、恋爱观、理想、信念、责任感的教育,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帮助他们认识爱情的真谛。
2.加强文明修身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行为。虽然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对待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上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婚前性行为发生后可能会对行为双方造成不少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出现未婚先孕等情况发生时,会给双方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给女生生理影响也极大。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的教育,正确把握恋爱中的感情和行为。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培养他们恋爱的道德意识,引导恋爱应高尚的责任与道义,恋爱应互相尊重、注重健康和文明。
3.加强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教育。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们心理生理从不够成熟慢慢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不成熟,感情也因此不稳定。恋爱带来了浪漫与甜蜜的同时,也在遭受挫折时也带来伤痛和心碎。应加强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教育。一方面,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男、女之间的生理心理特征,提高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设立心理辅导站,帮助他们拥有正确的恋爱心理,正确的面对恋爱中的挫折,通过积极的、健康的生理、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全面认识恋爱。此外,失恋受伤的一方往往是女生,且她们的抗压、抗打击能力相较于男生低,因此应尤其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从而防范不必要后果发生。提高女大学生自尊、自爱意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还应开展各种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充实学生的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摆脱空虚等不良影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恋爱和生活。在良好的环境、气氛中学习、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蕾.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性价值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8卷 总第28期):263-265.
[2]李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1卷第12期:93-95.
[3]赵娟.当代部分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征及成因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4月,第24卷第2期:129-131.
[4]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2月,第13卷第4期:76-79.
关键词:恋爱心理 恋爱观 价值观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
心理特征一般是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不同的人特征各异,有的人思维活跃、有人呆板,有的意志坚定,有的却优柔寡断等。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关于大学生所处的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和特殊的身份现状下的特有的恋爱心理过程活动时所通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恋爱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
如今90后大学生已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以及个性需求方面都明显有别以往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生在网络信息时代,接受新事物多而快,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强调自我,他们自主、自我,却缺乏自立能力,同时,物质条件的优越,父母的溺爱,自立能力相对缺乏;他们自信,有个性,敢于挑战传统、权威,同时也往往自我意识过强,过分自信,过分强调自我个性;他们往往抗挫折能力差、担当精神缺乏,吃苦精神缺乏;他们能力强,功利意识也强。 他们智商普遍较高,思维敏捷、眼界开阔。但功利色彩浓厚,信仰缺失,甚至部分表现出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
相较以往的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有如下几个特征:
1.恋爱动机更加多元化。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所在,是恋爱需求引起的,指向恋爱目标。它决定了恋爱对象将对恋爱目标、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恋爱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包括:调剂紧张的学习压力、满足心理生理需求、选择人生伴侣或打发无聊时间等表现,动机多元化。其中,“选择人生伴侣”在恋爱动机中所占比例不大,或许与“恋爱并不一定要结婚”的观念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们的多数的恋爱并不直接指向“选择人生伴侣”这一目标,表明他们的恋爱动机还不够纯正。
2.恋爱中虚荣心强,功利色彩较重。在信息时代的加速,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呈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有研究发现,当今90后大学生中相当部分学生找对象时尤其注重对方的经济条件。浮躁的社会风气、强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在恋爱中更注重个人个人利益、物质享受的获得,变得更加功利和现实。当代大学生虚荣攀比心较以往大学生都要严重,有资料显示,广州大学生中有近六成女生为使得过上轻松、富足的生活愿嫁给富二代。
3.重内在轻外在的择偶标准淡化。择偶标准是选择婚恋对象时的价值倾向,对恋爱对象的条件要求,是恋爱心理的重要成分。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不同的恋爱认知能力,大学生们的择偶标准表现也不同。有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中虽然人品、才德、能力等在其择偶标准中依然有极其重要,同时,外表、健康两项身体条件变得更加重视,尤其是浮躁的社会现实,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社会地位等物质条件被越来越看重。各种研究表明,大学生择偶标准依然主要关注对方的素质、而同时对家庭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择偶标准在不断的变化。
4.追求自由开放,传统的贞操观念淡化。恋爱自由是人们获得美好恋爱和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必需条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封建社会中,男女恋爱途径基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今,恋爱自由,自由寻求伴侣早已经是当今大学生恋爱的主要方式,传统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退出了市场。在一项有关“在婚恋问题上你倾向于听取谁的意见?”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们几乎所有的都选择恋爱应该由自己决定,并且男生表现出的的婚恋自主性高于女生。当然父母在儿女择偶方面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多数学生只是希望自由恋爱得到父母的支持而已,及时恋爱中父母有反对的也对他们恋爱的影响不大。他们更多的是积极努力与父母沟通,获取支持。另外,受自由、开放恋爱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和西方性自由观念等影响,当代大学生传统的贞操观念明显淡化。大学生们在择偶的选择上,认为感情的分量比贞节的完美更为重要。贞操和性行为的传统的道德规范制约已作用不大,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变得平常,甚至是理所当然。在有学者关于“如果你得知你的人曾与他人有过性关系,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表明,大学生们表示他们更加注重恋人之间的情感,决定恋爱关系的存废在于感情分量,而并不是特别在意另一半有无性经历,且有不少学生直接表示能接受,更有10%的学生根本不在意。现实情况也说明,往往哪些曾经一方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情侣,反而多数感情稳定、和谐。虽然,当今社会比较自由开放,但婚前性行为依然是不太可取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这种宽容和认可的态度是很危险的,婚前性行为会使部分女大学生面临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更有可能会出现性病等生殖健康疾病。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1.纯洁恋爱动机。当今大学生恋爱自由,性开放,观点前卫大胆,他们认为恋爱并非要求一定在一起,只要有恋爱的必要,哪怕仅仅为了消除寂寞、放松生活都行。因此他们认为恋爱并不一定追求庄重、神圣。在恋爱动机的多样化和不纯动机影响下,大學生的恋爱纠纷明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为此,应积极端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高校教育应广泛开展有关价值观、恋爱观、理想、信念、责任感的教育,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帮助他们认识爱情的真谛。
2.加强文明修身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行为。虽然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对待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上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婚前性行为发生后可能会对行为双方造成不少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出现未婚先孕等情况发生时,会给双方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给女生生理影响也极大。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的教育,正确把握恋爱中的感情和行为。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培养他们恋爱的道德意识,引导恋爱应高尚的责任与道义,恋爱应互相尊重、注重健康和文明。
3.加强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教育。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们心理生理从不够成熟慢慢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不成熟,感情也因此不稳定。恋爱带来了浪漫与甜蜜的同时,也在遭受挫折时也带来伤痛和心碎。应加强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教育。一方面,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男、女之间的生理心理特征,提高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设立心理辅导站,帮助他们拥有正确的恋爱心理,正确的面对恋爱中的挫折,通过积极的、健康的生理、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全面认识恋爱。此外,失恋受伤的一方往往是女生,且她们的抗压、抗打击能力相较于男生低,因此应尤其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从而防范不必要后果发生。提高女大学生自尊、自爱意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还应开展各种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充实学生的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摆脱空虚等不良影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恋爱和生活。在良好的环境、气氛中学习、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蕾.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性价值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8卷 总第28期):263-265.
[2]李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1卷第12期:93-95.
[3]赵娟.当代部分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征及成因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4月,第24卷第2期:129-131.
[4]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2月,第13卷第4期: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