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架起文本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是阅读。心灵自由的阅读是个大境界,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各自带着迥异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带着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走进文本,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心灵对话;阅读;情感;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35-2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培养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要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教师在课堂中要体现“课堂组织者、情感的主持者、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体验文字温度,实现心灵对话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性朗读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游戏、唱歌、绘画、表演等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断: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学生到前面)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你们看了以后就会懂的。现在,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围住,你们应该怎样站?(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团团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气势汹汹”这个词你们没有懂。你们应该怎么说?做什么动作?想一想。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
生:(叉腰,大声、凶恶的)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搬到大田来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
在这里,教师充当小稻秧,学生表演杂草。通过动作的指点、语言的点拨,师生共同表演了“稻秧据理力争,杂草气势汹汹抢营养”的情境,学生真切理解了“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的形象内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这真是一举数得。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之中,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这很难让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很难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比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公园或田野中观察天气、周围景色、人们的穿着以及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这些自然景物亲密接触后,必然会让学习起到是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纷纷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当成了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又把自己当成了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样的课堂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孩子们观察到了那些破坏坏境的行为,纷纷向老师建议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举措,口头汇报之后还写了一份建议书上交给少先大队。这样的课堂该多么有意义啊!
3.发挥语言优势,以情激情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再以教学《军神》这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老师使用激动高亢的话语导入新课——“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课语不单将学生的兴趣带动了起来,也设定了这节课的情感基调。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下转第11页)
试论体育课的动与静、力与美陆志强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摘要:学生既要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动与静的结合,又要感受力与美的交融。何谓“动”“静”,从哲学观来说,“动”有行动、变动、运动的含义,“静”有安静、静止、不变的含义;“力”有力量、活力、魅力的含义,美的含义较为宽泛,在体育课堂中指的是体形美、意志美、艺术美。动与静、力与美之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
关键词:动静结合;力美相融;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36-1一、体育课中的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动”的时间、“动”的方式,“动”的场地,使得他们能充分活动他们的大脑,伸展他们的四肢,让思维的运动控制身体的活动,同时身体的活动又带动了大脑的飞速运转。体育课的特殊性就在于要在室外场地上开展活动,如何让学生散出去,又能及时收回来呢?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使用方法。
1.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教学中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师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养。 2.赞美是对学生的一种表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授一个动作或一项活动要求时,有些学生还没有等老师说完,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样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适时地赞美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特别是对表现一般或刚有一些懈怠的同学及时表扬,他们马上就会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听老师口令。当我们充满信心、带着爱心适时地多给予学生表扬与赞美,这不但会使学生增强信心,而且会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没有纪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无效率的,只见纪律而不见学生主动的思维过程的体育教学,同样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体育技能能较快地掌握,但是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常常是先肯定他的长处,再指出要当一名让老师和同学都佩服的学生,不仅需要身体素质好,体育技能棒,更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还要让全体同学一起帮助,久而久之,这位学生自然慢慢地就会收敛,以期达到在同学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赏罚分明”,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优才赏,有劣才罚的道理。同时在体育课中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
4.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可以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贯穿全课,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真正做到动与静的结合。
二、体育课中的力美相融,和谐统一
1.体育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体育课中要求学生力与美的和谐与统一,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体态匀称,动作优美协调,性格坚毅乐观。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人类身体不同的力与美,展现人体的韵律之美、力量之美、活力之美,体现体育的魅力之美。
2.体育课要展示力与美的交相辉映。力量的展现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运动能充分展示人的朝气和生命活力。体育运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像一面镜子,使人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才能,感受到自由创造的喜悦。它是集运动、科学、艺术于一身,融健、力、美于一体,不仅把人塑造得矫健强壮,还塑造得美丽动人。体育运动美包含动作美、技巧美、体质美、精神美等。动作美是一种瞬间的动态美,优美的运动动作显得轻松、协调、娴熟、干净利索、合乎要求而富于创造性,具有一种变化美、和谐美、节奏美、韵律美。
3.体育运动中的意志美,表现为精神焕发,生机勃勃,热情奔放,胸襟开朗,自强不息,勇敢坚毅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面貌。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被称为“奥林匹克精神”,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更赢得人们崇敬,这种意志美正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内在美。而体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培养、健全人的精神和人格。体育活动和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事物的理解和追求,锻炼他们的坚毅、忍耐、机敏、果断、勇敢、顽强等意志。
4.体育运动的艺术美,是指韵律美、柔韧美、协调美和造型美。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应从有力、熟练、敏捷、轻巧利优美的动作中表现出来。例如在韵律操的教学中,通过轻快的音乐,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带来的疲惫感,在律动中逐步使得动作协调优美,既有韵律操的力量之美,又能体现韵律操的艺术美,同时还能愉悦和放松学生的身心。
关键词:心灵对话;阅读;情感;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35-2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培养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要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教师在课堂中要体现“课堂组织者、情感的主持者、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体验文字温度,实现心灵对话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性朗读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游戏、唱歌、绘画、表演等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断: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学生到前面)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你们看了以后就会懂的。现在,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围住,你们应该怎样站?(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团团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气势汹汹”这个词你们没有懂。你们应该怎么说?做什么动作?想一想。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
生:(叉腰,大声、凶恶的)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搬到大田来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
在这里,教师充当小稻秧,学生表演杂草。通过动作的指点、语言的点拨,师生共同表演了“稻秧据理力争,杂草气势汹汹抢营养”的情境,学生真切理解了“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的形象内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这真是一举数得。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之中,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这很难让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很难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比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公园或田野中观察天气、周围景色、人们的穿着以及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这些自然景物亲密接触后,必然会让学习起到是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纷纷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当成了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又把自己当成了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样的课堂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孩子们观察到了那些破坏坏境的行为,纷纷向老师建议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举措,口头汇报之后还写了一份建议书上交给少先大队。这样的课堂该多么有意义啊!
3.发挥语言优势,以情激情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再以教学《军神》这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老师使用激动高亢的话语导入新课——“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课语不单将学生的兴趣带动了起来,也设定了这节课的情感基调。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下转第11页)
试论体育课的动与静、力与美陆志强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摘要:学生既要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动与静的结合,又要感受力与美的交融。何谓“动”“静”,从哲学观来说,“动”有行动、变动、运动的含义,“静”有安静、静止、不变的含义;“力”有力量、活力、魅力的含义,美的含义较为宽泛,在体育课堂中指的是体形美、意志美、艺术美。动与静、力与美之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
关键词:动静结合;力美相融;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36-1一、体育课中的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动”的时间、“动”的方式,“动”的场地,使得他们能充分活动他们的大脑,伸展他们的四肢,让思维的运动控制身体的活动,同时身体的活动又带动了大脑的飞速运转。体育课的特殊性就在于要在室外场地上开展活动,如何让学生散出去,又能及时收回来呢?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使用方法。
1.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教学中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师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养。 2.赞美是对学生的一种表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授一个动作或一项活动要求时,有些学生还没有等老师说完,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样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适时地赞美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特别是对表现一般或刚有一些懈怠的同学及时表扬,他们马上就会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听老师口令。当我们充满信心、带着爱心适时地多给予学生表扬与赞美,这不但会使学生增强信心,而且会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没有纪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无效率的,只见纪律而不见学生主动的思维过程的体育教学,同样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体育技能能较快地掌握,但是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常常是先肯定他的长处,再指出要当一名让老师和同学都佩服的学生,不仅需要身体素质好,体育技能棒,更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还要让全体同学一起帮助,久而久之,这位学生自然慢慢地就会收敛,以期达到在同学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赏罚分明”,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优才赏,有劣才罚的道理。同时在体育课中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
4.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可以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贯穿全课,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真正做到动与静的结合。
二、体育课中的力美相融,和谐统一
1.体育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体育课中要求学生力与美的和谐与统一,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体态匀称,动作优美协调,性格坚毅乐观。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人类身体不同的力与美,展现人体的韵律之美、力量之美、活力之美,体现体育的魅力之美。
2.体育课要展示力与美的交相辉映。力量的展现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运动能充分展示人的朝气和生命活力。体育运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像一面镜子,使人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才能,感受到自由创造的喜悦。它是集运动、科学、艺术于一身,融健、力、美于一体,不仅把人塑造得矫健强壮,还塑造得美丽动人。体育运动美包含动作美、技巧美、体质美、精神美等。动作美是一种瞬间的动态美,优美的运动动作显得轻松、协调、娴熟、干净利索、合乎要求而富于创造性,具有一种变化美、和谐美、节奏美、韵律美。
3.体育运动中的意志美,表现为精神焕发,生机勃勃,热情奔放,胸襟开朗,自强不息,勇敢坚毅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面貌。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被称为“奥林匹克精神”,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更赢得人们崇敬,这种意志美正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内在美。而体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培养、健全人的精神和人格。体育活动和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事物的理解和追求,锻炼他们的坚毅、忍耐、机敏、果断、勇敢、顽强等意志。
4.体育运动的艺术美,是指韵律美、柔韧美、协调美和造型美。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应从有力、熟练、敏捷、轻巧利优美的动作中表现出来。例如在韵律操的教学中,通过轻快的音乐,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带来的疲惫感,在律动中逐步使得动作协调优美,既有韵律操的力量之美,又能体现韵律操的艺术美,同时还能愉悦和放松学生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