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很重要的形式,它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途径,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游戏可以在特定的时段中应用,也可以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游戏教学形式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教师要注意一定的组织技巧,这样才能将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
角色扮演,丰富课堂教学
在语言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文学内容,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要擅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能增加幼儿的兴趣,又能发挥课程游戏因素。角色扮演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将故事人物的表情、语态等生动地模仿出来,从而印象深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赋予文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和形式。
例如:在学习《老虎照相》这首儿歌的时候,角色扮演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语言教材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故事人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学这首儿歌的时候,笔者就安排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由老师来扮演老虎,小朋友们分别扮演小猫、小兔、大鹅、小鸟,当老虎要照谁,谁就边读儿歌边表演动作。角色扮演将整个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也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对故事角色的模仿,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得到了实践的经验,语言活动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也丰富了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
角色扮演不仅展开了故事,还挖掘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角色扮演还赋予教学过程游戏的色彩,符合幼儿园的教学要求,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文学内容的情感和意境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恰当引入,强化游戏作用
课程游戏化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游戏,丰富课堂教学,因此,所有的科目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游戏,如体育、音乐、美术、语言等。课程游戏化的形式很多,有些是一开始就全程用游戏来贯穿教学内容,有些是根据某一个教学点来插入游戏;游戏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种活动途径,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注意在恰当的时候引入,这样才能让游戏的作用更加明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游戏很多,如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开始就设定一个情节,然后引导幼儿在这个主题里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游戏形式,使幼儿保持高涨的热情完成教学内容。而只在某一处出现的游戏就属于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比如“找一找”“猜谜语”等,这些通常是教师完成了一个教学内容后,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巩固和练习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结构有利于引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例如:笔者在一节课上就采取了中途插入游戏的形式,使课程游戏化的作用更加强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数,在完成了教学内容后,笔者发现幼儿开始注意力分散,于是就抛出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我们现在要来玩一个游戏了,你们想玩吗?”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数字,当老师发出口令后,你们要按照口令排好对。”在游戏帮助下,幼儿不仅对课堂充满兴趣,还巩固了课堂知识,通过游戏实践,他们对数数、排列等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恰当地引入游戏,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只有掌握好时机,才能使游戏富有一定的意义。恰当的游戏化教学,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学习实践能力等都会有一个明显提高,这也是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假想游戏,吸引幼儿参与
假想游戏是许多教师常使用的游戏模式,这种游戏形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产生不同的假想,有对人物角色的假想,也有对故事情节的假想,目的都是为了对教学活动或者是教学环节的连贯。通常被教师用来假想的身份有动物形象,如动物宝宝、动物妈妈等,幼儿在这些假想的形象或者是情节帮助下,他们更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中。这种游戏形式,在许多的课程中都可以使用。
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笔者利用假想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进而完成一幅作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送小红鱼回家》,笔者设定的故事情节是:“有一条小红鱼,原本生活在大海里,但是在一次暴雨中它被冲上了岸边,它和爸爸妈妈失去了联系。现在我们要将小红鱼送回家,小朋友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把故事情节假想出来后,幼儿就根据教师设定的情节,积极地思考。有的说,在岸上和大海之间挖一条小河,让小红鱼游回去;有的说,开小汽车送小红鱼回去。可以看出,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出来了,因此这一节课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假想游戏非常适合小班和中班的幼儿,这种游戏形式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能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节和人物,就能使课程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
幼儿园课程要游戏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恰当地引入来强化游戏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假想人物或者情节吸引幼儿的参与。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幼儿园)
角色扮演,丰富课堂教学
在语言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文学内容,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要擅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能增加幼儿的兴趣,又能发挥课程游戏因素。角色扮演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将故事人物的表情、语态等生动地模仿出来,从而印象深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赋予文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和形式。
例如:在学习《老虎照相》这首儿歌的时候,角色扮演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语言教材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故事人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学这首儿歌的时候,笔者就安排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由老师来扮演老虎,小朋友们分别扮演小猫、小兔、大鹅、小鸟,当老虎要照谁,谁就边读儿歌边表演动作。角色扮演将整个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也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对故事角色的模仿,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得到了实践的经验,语言活动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也丰富了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
角色扮演不仅展开了故事,还挖掘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角色扮演还赋予教学过程游戏的色彩,符合幼儿园的教学要求,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文学内容的情感和意境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恰当引入,强化游戏作用
课程游戏化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游戏,丰富课堂教学,因此,所有的科目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游戏,如体育、音乐、美术、语言等。课程游戏化的形式很多,有些是一开始就全程用游戏来贯穿教学内容,有些是根据某一个教学点来插入游戏;游戏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种活动途径,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注意在恰当的时候引入,这样才能让游戏的作用更加明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游戏很多,如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开始就设定一个情节,然后引导幼儿在这个主题里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游戏形式,使幼儿保持高涨的热情完成教学内容。而只在某一处出现的游戏就属于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比如“找一找”“猜谜语”等,这些通常是教师完成了一个教学内容后,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巩固和练习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结构有利于引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例如:笔者在一节课上就采取了中途插入游戏的形式,使课程游戏化的作用更加强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数,在完成了教学内容后,笔者发现幼儿开始注意力分散,于是就抛出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我们现在要来玩一个游戏了,你们想玩吗?”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数字,当老师发出口令后,你们要按照口令排好对。”在游戏帮助下,幼儿不仅对课堂充满兴趣,还巩固了课堂知识,通过游戏实践,他们对数数、排列等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恰当地引入游戏,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只有掌握好时机,才能使游戏富有一定的意义。恰当的游戏化教学,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学习实践能力等都会有一个明显提高,这也是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假想游戏,吸引幼儿参与
假想游戏是许多教师常使用的游戏模式,这种游戏形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产生不同的假想,有对人物角色的假想,也有对故事情节的假想,目的都是为了对教学活动或者是教学环节的连贯。通常被教师用来假想的身份有动物形象,如动物宝宝、动物妈妈等,幼儿在这些假想的形象或者是情节帮助下,他们更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中。这种游戏形式,在许多的课程中都可以使用。
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笔者利用假想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进而完成一幅作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送小红鱼回家》,笔者设定的故事情节是:“有一条小红鱼,原本生活在大海里,但是在一次暴雨中它被冲上了岸边,它和爸爸妈妈失去了联系。现在我们要将小红鱼送回家,小朋友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把故事情节假想出来后,幼儿就根据教师设定的情节,积极地思考。有的说,在岸上和大海之间挖一条小河,让小红鱼游回去;有的说,开小汽车送小红鱼回去。可以看出,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出来了,因此这一节课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假想游戏非常适合小班和中班的幼儿,这种游戏形式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能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节和人物,就能使课程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
幼儿园课程要游戏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恰当地引入来强化游戏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假想人物或者情节吸引幼儿的参与。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