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地方课程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倡导互动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地方课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等素养的评价。要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课程发展的功能。
  
  一、评价的功能
  
  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评出发展功能和创新的活力。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要突出的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地方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形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教育。学习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学生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要使之发挥正面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建立多元、动态、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是独特、发展中的人,学生的成长需求人文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希望教师用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渴望教师准确、得体、真诚的赞美,也期待同伴们不断的鼓舞。学生在激励、鼓舞下,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毫无遮掩地沟通,才会饱含激情地探索与创新,自然而然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动力。
  2,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是有差异的,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即把学生的今天与昨天进行比较,着重肯定今天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我会进步,我能学习”,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唤起心底深处的学习热情。性格怯弱的孩子渴望教师的鼓励,“今天你的声音大多啦,佩服你的勇敢!”教师类似这样真诚的、适当的个性评价能触动学生心弦,增强学习信心,进而挖掘潜能;优秀孩子也希望教师的肯定、赞赏,教师在赞赏之际,还要提高要求,让他们的发展冉上升。
  3,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全程参与评价,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角。当学生的评价出现错误的倾向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当学生的评价产生定势钻进牛角尖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疏导;当“明星学生”垄断课堂、左右着评价的方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百姓学生”仔细辨析、去伪存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真理的殿堂。
  
  二、评价的方法
  
  1,采用等级制,设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若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谈话交流,指出存在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合格。
  2,评价内容分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兴趣爱好3个领域。对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对学习效果的关系较大,特别是在義务教育阶段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有重要意义。
  3,重视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发展评价。要重视对地方课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即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参照系,关注他们的发展水平,评价要求不是整齐划一。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档案袋评价、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地方课程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责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责任教育内容的探究,旨在选择有效责任教育方法,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确认和担当的德性要求,激发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并将其内化为当代大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人的问题。2005年9月正式施行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重点突出以德育为先,强化大
期刊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问题。不少教师讲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新形势下,是一现实问题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真正听得进去,真正发挥其主阵地作用?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无疑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激发
期刊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观念、特点、情感和意志品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不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3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
期刊
摘要:本文从德育生活化出发,探讨德育与生活的关系,最终指出回归生活是大学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资源和最直接的教育方式。“生活是指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人们实际所感受的、所经历的,可以描述和交流的现实的人际关系、人的行为方式、情趣习惯、人生境遇等等。”当前大学德育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发展人的道德教育成为纯正的知识性教育。教育者把道德教育
期刊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学活动中的“生产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建立一种适应现代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我们知道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中师生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和教师是平等意义上的“
期刊
初当班主任的我,曾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但总是事与愿违。在焦急与忧虑中,我吃不好、睡不安。7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爱的奉献。  由于把爱奉献给了學生,奉献给了我的班级。工作卓有成效,深受领导与同志们的好评。实践使我认识到:    一、“师爱”,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永恒的主题,班主任工作就是爱的奉献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说
期刊
学生真正能够适应新世界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在大量丰富而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利途径,从而引发了笔者关于语文课程校本化的思考: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确立大语文观    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课本中的生字,综合训练中的练习题,单元
期刊
“预习”,顾名思义是预备学习,为学习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自然应在学习之前即课前完成。回顾近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课前预习优于课内预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节省课内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的40分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提倡课前预习不失为
期刊
现在的美术教材大多数课程是根据城市学生制订的,与农村实际有些“脱节”,教材上的很多知识农村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要想让农村的美术教学“活”起来,就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乡土素材。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利用乡土素材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关键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拓展创作空间,激发创作欲望    乡土资源是与农村学生朝夕相处的熟悉事物,能够以其亲切感和熟知程度
期刊
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以宽广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和大胆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然而,怎样让廉政文化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认识廉政文化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