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的有效预习探索与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巨大潜在动力。预习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教师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预习能带来很多功效,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预习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课前预习;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两年前,我们在数学科进行了课前预习的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课前预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同样适用、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巨大潜在动力。
  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挥课堂35分钟最佳效果的必要前提和步骤。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要引导得法,就能更好地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达到课堂有效性目标。学生课前预习过的课堂效果,远比没预习过的好,而学生课前按教师的指导,有条理,有步骤地预习后的课堂效果,又远比学生盲目地,随意地预习后的效果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正确的方法进行预习后,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收效。这样,课前、课堂、课后紧密衔接,达到高度完美地统一。
  因此,我们就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前有效预习,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一、首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语文科的课前预习,必须符合语文科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要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可按以下步骤方法指导进行。
  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后,能大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例如:预习的课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学生在初读时,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大致经过。预习的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在初读时,就要搞清写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每个景物的大致特点等等。从而整体地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步:细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逐字逐句地读,读懂每句话,在书上勾出生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对于生字和自学,可按音、形、义三方进行。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用字。“读准字音”就是要借助汉语拼音,认清声母、韵母、声调从而正确地读出字音,多读几遍,强化认识;“认清字形”要从这个生字的结构、偏旁部件、笔画、笔顺等方面去认识这个生字。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加以比较,看看这个字易出错的地方,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比较,提高识字能力;“理解字义”就是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还要勤翻字典帮助理解字义。
  第三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要做到:标出自然段,以自然段为单位,逐句逐句地读,搞清每句话的意思。读完一个自然段,要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这样逐段逐段地读完全文,又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说出大体内容,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自己有什么感想、体会,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和段落要注明,待第二天课堂上解决。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并能想办法能解决疑问,特别鼓励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第四步:自我检测。检测的方法,就是看自己是否能解答课后的问题,若解答不了,就还要读课文,还要想办法。如果实在是解答不了,注上符号,待课堂上解决。
  二、课前预习应注意的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收获。
  2、教师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课前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要能充公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还要让学生大脑充分地运转,使其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
  3、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预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低年级的小朋友识字不多,预习的作业应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要多进行沟通,教会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预习,为以后孩子自己学会预习打下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在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达到自己预习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自己预习数学的起点。这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为学生设计预习方案,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还要恰当运用教学艺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一项不完美的艺术。”因而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拨动学生心弦。
  1、教师的语言充满激励性。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时,切忌用命令的口吻,生硬的语气强加给学生,这样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将单调乏味的语言化为激励的话语,多一份亲切,多一份商量,对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将大有帮助。比如我们学校六年级语数两科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学生普遍好学语文,对数学较淡漠,老师也为之苦恼。经过我与学生的倾心交谈,原因便是数学老师常常语言生硬,而且都是命令式,而语文老师亲和力强,她的话语让学生爱听,愿听,如此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不同。   2、面向全体,氛围宽松自由。一个班级中,自然会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异,诸如个性气质,兴趣、爱好等等。教师应正视这些差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有弹性,绝不能死定条款,以至于束缚学生,而应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如:哪几节你最喜欢读?为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你觉得好,把它摘录下来,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不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选择词句优美的课文,或选择感情深沉的片段,或选择幽默风趣的章节。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来完成任务。
  3、创设合作竞争天地。在合作与竞争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竞争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证明合作与竞争既能促进集体的和谐,也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拼,从而提高自己。
  四、预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1、首先,有效预习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个性发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蕴含着丰富的潜在性,能够通过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逐步转变为现实。而小学生的预习,是他们按一定要求所作的自我学习活动,这种自我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无法替代的,他们不依赖教师,几乎不受同学影响,而是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展。
  2、其次,有效预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阅读观察、思考判断、分析概括等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预习中,有时,他们为碰到问题、难题而绞尽脑汁;有时,他们为自己攻克难点、自学成功而欢欣鼓舞,这些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也正是促使其不断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渐渐地,他们在预习中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此而生。
  3、有效预习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人的智能发展,见效于自己的实践活动。预习,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这样,学生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充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有效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5、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总之,预习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实践操作时还须把握许多细节问题,比如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适当与适量的问题等等。我们不应让课外知识喧宾夺主,更不应偏离课堂教学主线,教学是一门艺术,处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地去探索和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老师既是契机又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促进发展呢?本文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理念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转变到
摘要 本文根据《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对近三年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会考试卷中有关有丝分裂的认知目标进行了定位,继而分析了试题的考查层次,提出了如何进行有效会考复习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会考标准; 有丝分裂;复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是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省级水平考试,它对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所采用的20个气候模式在未来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模拟结果的集合平均以及一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输出驱动下的
[摘要]最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广大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为什么要参加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有什么好处?哪些同学才能参加技能竞赛呢?如何才能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呢?  [关键词]技能竞赛;脱颖而出  【中图分类号】G420  最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广大中等职业学校老
摘要:翻译法是用真实的语言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它能帮助学习者改错,提高双向语际转换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生有效自学的学习策略。从教学实践看,翻译法有助于学生熟悉句型,建立完整的句型观、帮助学生熟悉英语惯用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效果良好。  关键词:翻译法;句型观;惯用法;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  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