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研讨围绕“用身体的部位平衡”主题对“平衡与支撑”类动作课时设计进行探讨。教学设计中选取扭转平衡、燕式平衡、肩肘倒立3个典型的平衡动作作为课的教学内容。在探讨中,一些教师对课堂安排内容多、难度大等有疑问。笔者结合美国体育与运动协会(NASPE)2004年制定出版的《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和George G、Shirley A、Melissa P 2011年出版的《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对不同阶段平衡类动作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对此类动作进行教学提供思路。
一、“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发展水平
上一期研讨的第2部分“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是否符合相应水平段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的主题和本期研讨第3部分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提出“选择内容过多,出现教不深、教不细”“组合内容有难度,学生需要相关的技能和体能储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对不同阶段学生平衡能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清楚。《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以“受过运动教育的人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平衡动作类”内容的要求是:能够在各种运动锻炼和活动中展现出不同平衡能力。其标准是儿童能表现出对移动和重心转移的控制,并能够熟练运用平衡动作参加体操项目。期望学生K至二年级(K表示学前阶段)能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的位置保持对称和不对称的平衡;三至五年级能够控制各种物体(平衡板、大型设备、溜冰),自编和改编体操动作并能在动作之间保持平稳过渡;六至八年级能够设计表演包含移动、滚动、平衡、重心转移的体操动作,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控制方向、速度和节奏等。[1]从《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中可以看出,学前阶段到二年级主要是以自身的静态平衡动作为主,让学生学会不同姿态下的平衡,积累发展单个动作的平衡能力;三至五年级能够在器械和物体上保持平衡,并能在体操动作之间的衔接过渡中表现稳定;六至八年级能够创编体操动作,并能在运动中展示方向、力量、节奏等体操项目的特点。《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反映出的不同阶段平衡动作类教学应达到怎样的水平,为“平衡动作类”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大致的思路。
二、不同阶段“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配布建议
国内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为切入点,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主要内容。提到平衡动作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式平衡、肩肘倒立等体操动作。这些动作由于难度较大,在小学低段难以进行教学。到高年级由于缺乏基本平衡动作的积累,较高难度的平衡动作也难以发展。美国有专门的体育教学法教材供小学和中学使用。如,《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专门为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2],其将平衡分为静态的平衡和动态的平衡,认为平衡不止是体操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的比赛中都需要坚实的平衡作为基础。将平衡动作学习过程分为预控、控制、熟练和应用4个阶段,其教学主题和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元呈螺旋上升。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平衡动作4个阶段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笔者将《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平衡教学内容整理如下(见表1)。
预控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头、手、肩、背、脚等不同身体部位作为支撑点,让学生体会不同姿态下的静态平衡。如支撑点可以是单独的背部、两手两脚、头和两脚、两手一脚等,支撑点的距离由宽变窄,身体形态也加上扭转、卷曲等。此外,利用“组合”进行教学,如移动和静态平衡组合、低的器械(长凳)上不同姿势的行走、低器械和静态平衡组合。这些“组合”丰富了平衡动作教学内容,增强了儿童对身体的探索,为后面控制阶段打下基础。控制阶段的教学内容出现了预控阶段学过的内容,但是难度加强,如不同姿势的静态平衡组合、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倒置平衡、在器械上静态平衡以及相互转换、自己创编简单的平衡组合等,逐步让学生在固定的环境下,保持静态平衡,增强身体对平衡的控制。熟练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对控制阶段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增强。在较高、面积较小的支撑面上完成各种平衡动作,增加了动态平衡,并要在动作中表现出一定的力量和节奏等,为体操的专项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平衡动作熟练后,就要向专业的体操动作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平衡动作教学内容是动态中的平衡,如吊绳上的平衡动作、器械上整套平衡动作等。让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协调多个动作,为以后体操、冲浪及其他运动项目需要身体平衡做好准备。
从《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可以总结出,平衡与支撑的教学内容由预控阶段对平衡动作的探索到控制阶段对平衡动作控制,然后是动态的环境与平衡相结合,到最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用平衡动作。教学内容具体明确,从简单到复杂,呈螺旋递进,形成平衡动作的教学体系。
三、“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的课时计划设计要点
在研讨中,一些教师提出本期的课时设计应该在技能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将技能轮“平面化”可以得到运动概念(表2)。运动概念从不同角度对运动形式进行规定,丰富了运动形式的内容,使运动变得多样化[3]。因此,在设计课时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当前水平和教学内容利用运动概念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让学生体会动作。以案例中选择的单脚平衡为例。在预控阶段,可以设置单足的站立平衡、移动后的单足平衡、两人或者多人的单足平衡、在凳子上单足平衡等,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探索不同的平衡动作。控制阶段,为增强单足站立时对身体的控制,可以加入身体的扭转、手臂的对称和不对称等身体部位的变化,设计不一样的单足平衡、不同的移动方式和单足平衡组合、在平衡木上做不同身体姿势的单足平衡、两人或多人做对称或其他形式的单足平衡、单足平衡和前滚翻等简单组合。熟练阶段,在不同高度、宽度的设备上做不同姿势的单足平衡、单足平衡和其他动作组合,仍表现单足平衡动作的准确性。应用階段,在创编的动作中能展示不同节奏、力量的单足平衡动作,为以后专门的体操或者运动项目中单足平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运动概念设置不同的运动场景,让学生体验到动作的多样性。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学会对身体的控制,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动作。
四、小结
从《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和《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中可以看出,“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不同,形成动作体系。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运动概念中的空间意识、动力和关系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体验动作的功能,为以后运动技能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让身体真正地“动起来”。
参考文献:
[1]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Moving into the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R].Reston,VA: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04.
[2]王建宇,卞薇,黄爱峰.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9):61—64.
[3]冯文静,陈波.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概念教学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34—35.
一、“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发展水平
上一期研讨的第2部分“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是否符合相应水平段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的主题和本期研讨第3部分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提出“选择内容过多,出现教不深、教不细”“组合内容有难度,学生需要相关的技能和体能储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对不同阶段学生平衡能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清楚。《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以“受过运动教育的人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平衡动作类”内容的要求是:能够在各种运动锻炼和活动中展现出不同平衡能力。其标准是儿童能表现出对移动和重心转移的控制,并能够熟练运用平衡动作参加体操项目。期望学生K至二年级(K表示学前阶段)能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的位置保持对称和不对称的平衡;三至五年级能够控制各种物体(平衡板、大型设备、溜冰),自编和改编体操动作并能在动作之间保持平稳过渡;六至八年级能够设计表演包含移动、滚动、平衡、重心转移的体操动作,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控制方向、速度和节奏等。[1]从《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中可以看出,学前阶段到二年级主要是以自身的静态平衡动作为主,让学生学会不同姿态下的平衡,积累发展单个动作的平衡能力;三至五年级能够在器械和物体上保持平衡,并能在体操动作之间的衔接过渡中表现稳定;六至八年级能够创编体操动作,并能在运动中展示方向、力量、节奏等体操项目的特点。《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反映出的不同阶段平衡动作类教学应达到怎样的水平,为“平衡动作类”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大致的思路。
二、不同阶段“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配布建议
国内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为切入点,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主要内容。提到平衡动作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式平衡、肩肘倒立等体操动作。这些动作由于难度较大,在小学低段难以进行教学。到高年级由于缺乏基本平衡动作的积累,较高难度的平衡动作也难以发展。美国有专门的体育教学法教材供小学和中学使用。如,《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专门为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2],其将平衡分为静态的平衡和动态的平衡,认为平衡不止是体操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的比赛中都需要坚实的平衡作为基础。将平衡动作学习过程分为预控、控制、熟练和应用4个阶段,其教学主题和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元呈螺旋上升。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平衡动作4个阶段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笔者将《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平衡教学内容整理如下(见表1)。
预控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头、手、肩、背、脚等不同身体部位作为支撑点,让学生体会不同姿态下的静态平衡。如支撑点可以是单独的背部、两手两脚、头和两脚、两手一脚等,支撑点的距离由宽变窄,身体形态也加上扭转、卷曲等。此外,利用“组合”进行教学,如移动和静态平衡组合、低的器械(长凳)上不同姿势的行走、低器械和静态平衡组合。这些“组合”丰富了平衡动作教学内容,增强了儿童对身体的探索,为后面控制阶段打下基础。控制阶段的教学内容出现了预控阶段学过的内容,但是难度加强,如不同姿势的静态平衡组合、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倒置平衡、在器械上静态平衡以及相互转换、自己创编简单的平衡组合等,逐步让学生在固定的环境下,保持静态平衡,增强身体对平衡的控制。熟练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对控制阶段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增强。在较高、面积较小的支撑面上完成各种平衡动作,增加了动态平衡,并要在动作中表现出一定的力量和节奏等,为体操的专项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平衡动作熟练后,就要向专业的体操动作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平衡动作教学内容是动态中的平衡,如吊绳上的平衡动作、器械上整套平衡动作等。让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协调多个动作,为以后体操、冲浪及其他运动项目需要身体平衡做好准备。
从《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可以总结出,平衡与支撑的教学内容由预控阶段对平衡动作的探索到控制阶段对平衡动作控制,然后是动态的环境与平衡相结合,到最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用平衡动作。教学内容具体明确,从简单到复杂,呈螺旋递进,形成平衡动作的教学体系。
三、“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的课时计划设计要点
在研讨中,一些教师提出本期的课时设计应该在技能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将技能轮“平面化”可以得到运动概念(表2)。运动概念从不同角度对运动形式进行规定,丰富了运动形式的内容,使运动变得多样化[3]。因此,在设计课时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当前水平和教学内容利用运动概念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让学生体会动作。以案例中选择的单脚平衡为例。在预控阶段,可以设置单足的站立平衡、移动后的单足平衡、两人或者多人的单足平衡、在凳子上单足平衡等,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探索不同的平衡动作。控制阶段,为增强单足站立时对身体的控制,可以加入身体的扭转、手臂的对称和不对称等身体部位的变化,设计不一样的单足平衡、不同的移动方式和单足平衡组合、在平衡木上做不同身体姿势的单足平衡、两人或多人做对称或其他形式的单足平衡、单足平衡和前滚翻等简单组合。熟练阶段,在不同高度、宽度的设备上做不同姿势的单足平衡、单足平衡和其他动作组合,仍表现单足平衡动作的准确性。应用階段,在创编的动作中能展示不同节奏、力量的单足平衡动作,为以后专门的体操或者运动项目中单足平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运动概念设置不同的运动场景,让学生体验到动作的多样性。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学会对身体的控制,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动作。
四、小结
从《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和《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中可以看出,“平衡动作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不同,形成动作体系。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运动概念中的空间意识、动力和关系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体验动作的功能,为以后运动技能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让身体真正地“动起来”。
参考文献:
[1]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Moving into the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R].Reston,VA: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04.
[2]王建宇,卞薇,黄爱峰.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9):61—64.
[3]冯文静,陈波.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概念教学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