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进新课改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教师积极改进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有效教学落到实处。目前,如何通过关注课堂内外来实现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和优化,它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其能让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与探究。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整个教学更加符合生活化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课程、培养数学思维打下基础的教学,其任务繁重,方法灵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对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小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无疑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增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帮助。例如,低年级学习基本运算,不仅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整体和部分的思维,使之形成初步的统计思维模式,今后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将变得轻松顺利。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停留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较为陈旧。教学中多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缺少生动、便于理解的导入和融汇,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不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导致教学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单调讲解中。传统的教学缺少和学生的互动,多是以教师为主传授知识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及时转变。应试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的教学任务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师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更快、更准确地解题上。因此,一些所谓的“顺口溜”“巧妙公式”“答题技巧”也被当作教学的一部分充斥小学数学课堂中。这些“捷径”虽然能够提高试卷上的分数,但是往往弊端更大。因为这种教学的“有效”是虚假的、狭隘的、不全面的,它一方面破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剥夺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另一方面它无法系统地为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不能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连续性,导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更高的学校学习时,缺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一)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课堂导入,选择与学生特点相贴合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灵活设计课堂导入,从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让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以“图形的旋转”为例,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导入方式:首先,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画面,随机抽选几位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产生参与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了“旋转”一词,那大家能否用手示范一下何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呢?当学生简单示范后,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本课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旋转的定义,还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设问题悬念
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發他们的探索欲,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成倍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让他们能够通过一个知识联系多个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和思考框架。这样一来,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就会得到不停地发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对此,教师就可以巧设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和探究。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这几个原则:其一,最密切原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最好能够反映整个教学目标。其二,趣味性原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实现他们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其三,操作性原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难,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过于简单,也不会激发学生的“征服欲”。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情况,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和创新。首先,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和意义,要明白优化教学是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创新教学。首先,要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巧设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展开多元化地思考;最后,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整个数学教学才能够更加合理,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进而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赵加强.寓教于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祖国,2019(06).
[3]杨福清.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3(08).
[4]罗仁俊.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知音励志,2016(15).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和优化,它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其能让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与探究。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整个教学更加符合生活化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课程、培养数学思维打下基础的教学,其任务繁重,方法灵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对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小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无疑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增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帮助。例如,低年级学习基本运算,不仅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整体和部分的思维,使之形成初步的统计思维模式,今后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将变得轻松顺利。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停留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较为陈旧。教学中多数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缺少生动、便于理解的导入和融汇,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不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导致教学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单调讲解中。传统的教学缺少和学生的互动,多是以教师为主传授知识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及时转变。应试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的教学任务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师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更快、更准确地解题上。因此,一些所谓的“顺口溜”“巧妙公式”“答题技巧”也被当作教学的一部分充斥小学数学课堂中。这些“捷径”虽然能够提高试卷上的分数,但是往往弊端更大。因为这种教学的“有效”是虚假的、狭隘的、不全面的,它一方面破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剥夺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另一方面它无法系统地为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不能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连续性,导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更高的学校学习时,缺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一)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课堂导入,选择与学生特点相贴合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灵活设计课堂导入,从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让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以“图形的旋转”为例,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导入方式:首先,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画面,随机抽选几位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产生参与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了“旋转”一词,那大家能否用手示范一下何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呢?当学生简单示范后,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本课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旋转的定义,还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设问题悬念
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發他们的探索欲,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成倍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让他们能够通过一个知识联系多个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和思考框架。这样一来,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就会得到不停地发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对此,教师就可以巧设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和探究。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这几个原则:其一,最密切原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最好能够反映整个教学目标。其二,趣味性原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实现他们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其三,操作性原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难,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过于简单,也不会激发学生的“征服欲”。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情况,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和创新。首先,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和意义,要明白优化教学是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创新教学。首先,要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巧设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展开多元化地思考;最后,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整个数学教学才能够更加合理,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进而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赵加强.寓教于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祖国,2019(06).
[3]杨福清.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3(08).
[4]罗仁俊.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知音励志,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