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三彩鸭形香薰赏说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东北侧明清官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物中包括带成化官窑款的三彩鸭形香薰(图1,上海博物馆也有类似修复藏品。
  
  该香薰为模制,上半部为盖,下半部用来装香料,以子口相合。鸭头、腹、尾施用墨绿色低温铅釉,吻、足采用黄色低温铅釉,颈、腹侧涂黄釉,翅及背羽锥刻处填孔雀绿釉。鸭足与中空方形底座相连,座底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线方款。底座侧面镂空作海棠形,施铅绿釉,座面、座足饰茄皮紫釉。这种成化三彩鸭形香薰为何故宫无传世品?它的制作目的是什么?
  
  一、成化帝其人
  
  明成化帝朱见深于天顺八年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成化元年,成化二十三年九月病逝,年仅41岁。成化帝处于明代中期,他既无洪武、永乐、宣德等帝的文治武功,也不像晚明几个皇帝那样昏庸。《明史》记载他在早期“恢恢有人君之度”,晚期“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成化帝和他宠幸的万贵妃都崇信佛、道。《明实录》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辛亥条,记载万贵妃“斋醮之滥费,晏乐之暴殄,蘼有纪极。”根据朝鲜《李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二》中记载(成化十八年)“(中国)皇帝酷好佛道,大内设法会则著僧衣,设道场则著道衣,或夹旬不罢。”
  成化帝是明代艺术修养较高的几个皇帝之一。清代徐沁《明画录》卷一谓“宪朝工神像,上有御书岁月,用广运之宝。当写张三丰像,精彩生动,超然霞表。”他对景德镇陶瓷烧造非常重视,成化年间的陶瓷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明代都是位列前茅的。《明史》志第五十八,食货六记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
  
  二、有关鸭的文献记载及艺术形象
  
  鸭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之一,家鸭由野鸭驯化而来,野鸭古代称凫,是与早期劳动人民生活最紧密的动物之一。鸭子是早期人们狩猎的对象,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交翱将翔,弋凫与雁”。《禽经》云:“鸭鸣呷呷,其名白呼。”《尸子》曰:“野鸭为凫,家鸭为鹜。”《说苑》记“鹜无旁心。”《易林》说“凫声鼓翼,嘉乐充德”。鸭还有守信的美德,《采兰杂记》有“鸟之孚卵皆如期,不失信。……鸡二十日而化,鹜三十日而化,皆如期也。”古人还有斗鸭之戏,约始于汉代。《西京杂记》曰:“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风俗通》:“魏文帝遣使以斗鸭”。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宋代梅尧臣《鸭脚子》诗云“魏帝昧远图,子吴求斗鸭”。
  鸭的艺术形象出现也较早,《诗经》中还有一首《凫鷖》“凫鷖在泾,……富禄来成。凫鷖在沙,……富禄来位。凫鷖在渚,……富禄来下。凫鷖在涿,……富禄来享。”商周的青铜器中就有凫尊,是仿鸭形的。《西清古鉴·绍兴古器评》中汜载:“凫之为物,出入于水而不溺。……饮酒者敬能以礼自防,岂有沈湎败德之患乎?凫尊之没,其意如此。”看来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是有一定的思想意义的。
  此外在成都凤凰山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也有人们弋猎鸭子的艺术形象。鸭子寓示丰收和收获。鸭纹经常作为装饰纹样,见于工艺品上。
  
  三、香薰由来
  
  香薰又叫香炉,因为需要焚烧香火,故其材质多为金属和陶瓷,尤以铜制香炉为多。其造型主要分两类:一类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刻成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因此这类香炉又叫博山炉。《列子》记载“渤海之东,……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山海经》也载“蓬莱山在海中”。吕大临《考古图》亦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烟气熏香,以象海之四环。”司马迁在《史记》中载“此三神山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据以上可知古人相信海外有仙山、仙人、仙药。因此可见制作香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宗教服务。李尤《薰炉铭》亦有类似记载“上似蓬莱,时气委蛇,芳烟布绕,遥冲紫微”。
  另外一类香薰是兽形薰,做成各种动物形状。洪刍《香镨》记载“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燃香,火烟自口出,以为玩好。”
  汉代以来,随着和西域的通商,国外很多名贵香料输入国内,焚之香气弥漫,因此汉代以来人们便有用香薰燃香薰住房及衣物的习俗。《西京杂记》载“长安巧手丁缓者,做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唐代李商隐《促漏诗》有“睡鸭炉香换夕薰”。宋代范成大《西楼秋唤诗》云“巴童来按鸭炉灰”。明代朱有墩编撰《元宫凋词一百首》中有“金鸭烧残午夜香,内家初试越罗裳。”
  众所周知,明御窑厂的产品是供奉给皇帝的。三彩鸭形香薰的制作目的应该是投成化帝所好,成化帝和万贵妃都喜好佛、道。另外在一些宫廷活动仪式上也使用鸭薰,如《金幼教记》载明永乐、宣德朝元宵御宴上有“金鸭胜薰霭瑞烟”,可见使用了鸭薰。
  
  
  四、鸭薰器型由来
  
  以鸭为器形的器物最早可见于商周青铜器中的凫尊。而目前发现最早的与这件三彩鸭形香薰的器形相类似的器物是1978年3月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鸭形彩绘漆器木盒。从上文可知在唐代就有记载鸭薰的诗句,可是目前没有发现唐代鸭薰。但发现有唐代三彩鸭形杯。图2是一件唐三彩鸭形水杯。宋代有一件影青鸭形香薰传世。以上鸭形器只是对这件三彩鸭形香薰的器形产生了影响,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同时代的明代景泰蓝鸭形香薰(图3)(台北故宫收藏)。根据上文《金幼教记》记载的“金鸭胜薰霭瑞烟”可见明初使用的鸭薰是铜质的。我们从这件台北故宫收藏的明代景泰蓝鸭形香薰来看,无论是形态、样式都和这件成化三彩鸭形香薰十分相似。制作方法也类似,部分上下两部分,都是鸭子站在一个底座上,都将鸭颈作为烟囱。他们之间在时间上也有顺承关系。因此可以认定这件成化三彩鸭形香薰是从明代景泰蓝鸭形香薰仿制而来的。
  
  五、故宫藏瓷中不见传世品的原因
  
  到了后世,我们在清代故宫藏品中还可以看到景泰蓝鸭形香薰(图4)却不见有陶瓷三彩鸭形香薰传世。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烧造质量不过关。成化时期御窑厂陶瓷筛选是极其严格的,有专门的督陶中官,瓷器稍有瑕疵即落选,就地打碎掩埋。这件三彩鸭形香薰就是在成化落选的碎瓷坑出土的,因而它是一件残次品。这件成化三彩鸭形香薰质量不过关而就地打碎掩埋,无法进宫,又不可能流传到民间,正是此原因使清官藏瓷中不见类似传世品。
  其二,效果不如景泰蓝鸭形香薰。我们可以对照这两件鸭薰来看,无论色彩,形状还是整体效果,三彩鸭形香薰都比不及景泰蓝鸭形香薰。
  其三,成化帝的去世。该三彩鸭形香薰出土位置在成化后期地层,约为成化十八年至成化二十三年。而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成化帝病死,孝宗继位,发即位诏书曰:“……江西烧造饶器、广东新内官,奚令回家,一应不急之物奚该停止。”因此这件成化晚期御窑厂试烧品三彩鸭形香薰,还没有试制成功就因为成化帝的去世,没有继续烧造,而长埋地下了。
  (责编:耕生)
其他文献
顾氏老宅——苏州怡园不仅以布置精致巧丽著称于世,更以“过云楼”内收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而名重于时。  “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生平酷好书画收藏,为保存好所收藏的书画文玩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筑造一座专为收藏书画的楼宇,题名为“过云楼”。意取苏
期刊
中国玺印篆刻艺术滥觞于商代晚期,至明代文彭、何震时,文人流派印章兴起,印坛名家辈出,留存许多传世佳作。  近2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兴盛,其中文人流派印章收藏市场亦显现出利好态势。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玺印藏品良莠混杂、真伪莫辨,广大藏友急需玺印鉴藏类的图书资料提供帮助。但由于作者和编审的专业知识所限,至使许多图书质量不高,甚至以讹传讹,情况堪‘比。  笔者以新近出版的两本此
期刊
■栏目主持:耕 生  工具书籍千篇一律,各类藏品千奇百怪。按图索骥多入惘途,藏鉴有约力求除弊。  (本栏目鉴定结论根据照片得出,仅供参考。每鉴一物,索酬百元。)  ■青花盘  ■鉴评:王蔚华    藏者持一青花盘,不知何年代,希本刊予以鉴明。该盘口径15厘米,底径8.5厘米,高3.3厘米。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树、石、栏杆纹,下部的巨石线条纤细而圆润,上部石头造型冷峻,勾线较硬;栏杆线条粗细不均;树木中
期刊
新中国建国后,公有制制瓷企业往往紧跟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生产大量当时政治形势需要的政治艺术瓷和有政治宣传意义的生活用瓷。如本人藏品中的“抗美援朝瓷”、“大跃进瓷”、“文革政治艺术瓷”、“文革标语口号瓷”、“文革领袖瓷像、瓷章”等等。“知青瓷”即是配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由全国各地的陶瓷厂生产的、专门宣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特殊瓷。它包括艺术瓷和印有宣传画、标语口号的生活用瓷。图1为福建德
期刊
之所以要让董元《夏木垂阴图》说话,一是张大干作的伪;二是因这件董元《夏木垂阴图》让我联想到几年前的《溪岸图》真伪之争,1999年的所谓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研讨会上的“针锋相对”莫名其妙地给张大干蒙上了又一纸羞辱签。重提这件事,可能会有“过时”之嫌。我之所以要固执地重提,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件可以为张大干说点什么的“物证”,这就是本文所要谈及的这件张大干作伪的董源(一作元)董元《夏木垂阴图》,立轴,纸
期刊
2005年12月12日至23日,由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率领的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范华、山佳、杨霜林参加了在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厅举办的2005年国际美术沙龙展,此次参展的4位画家的作品在法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好评。  西安中国画院选送了代表东方艺术的国画精品20幅,其中有王西京院长的仕女画,范华的泼墨山水画,山佳的花鸟山水画和杨霜林的写意画。在这次画展上其他国家艺
期刊
2005年9月初,一则《邮票设计图稿受青睐》的新闻见诸各类媒体,报道的是由深圳市世纪经典拍卖行有限公司8月28日主办的邮品拍卖会上,33件珍贵邮票设计图稿,引人注目地以69%的成交率被捧走了2l件,成为该场拍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介绍,这些设计图稿均出自著名邮票设计家之手。成交的图稿中有1993年3月26日大陆赴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首届邮票大展上亮相的原件,如已故邮票设计家程传理签名钤印的《桂林山
期刊
夏风先生在《收藏界》2003年第6期发表《这是澄泥砚吗?》,对拙文《雨过书润,风来砚香》(见2002年第12期《收藏界》)提出批评,阅后很是感动,在此对夏先生的善意相教表示衷心感谢。对夏先生文中提出的问题,谨答辩如下。    其一,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原文发表的这方砚是民间砚,这个定位是我们探讨这方砚所有问题的出发点。此砚六面皆有款,根据砚的布局、砚边阴刻线的深浅与刻字的深浅一致、用笔笔法、笔锋轨
期刊
200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里,随着一声穿透历史的鸣响,国内民间最大的抗战博物馆展现在人们面前。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在这天亲自拉响馆藏的60年前的警报器,他要让这一声音唤起人们深刻地记住那段血腥而惨烈的历史。  建川博物馆聚落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500亩,它第一次将“聚落”的概念运用到博物馆中,聚落下设抗战、“文革”及民俗艺术品三大系列20多
期刊
盖碗在清代饮茶习俗中有着诱人魅力,盛行于北京,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及高雅茶馆皆重盖茶碗,在正式场所皆以盖茶碗泡茶敬客。清代“盖碗茶”的遗风至今仍在很多地区流行。  盖茶碗是饮茶器、泡茶器合二为一的茶具。碗盖既能保持茶水的温度,又能防止灰尘进入茶碗,将盖揭开一条小小的缝隙啜茗,清香扑鼻的茶水缓缓吸入口中,令人爽心惬意。  清乾隆时期的盖茶碗,无论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工艺乖巧,体现了太平盛世的时代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