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是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其结构改革更是不容忽视,因为课堂结构是关系到对学生主体学习的组织、兴趣激励,实现素质培养目的的基本教学活动安排举足轻重。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初步把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归缩为“趣味导课,自学质疑,合作释疑”三大步,称之为小学语文教学三步曲。
一、趣味导课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为出发点和推动力的,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固有的,每个学生每个人都有,那么为了把学生的那种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则必须讲究教学艺术,也只有把学生的那种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才能保证学生学得主动、“乐学”;也只有乐学了,学生才能以最高的境界投入学习。所以,我觉得趣味导课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趣味导课也就是每一节课通过图片、谈话、课本剧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自然地、兴趣昂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现以《将相和》一课为例。《将相和》一课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已学过社会,知道一些历史,我便和学生自然地谈起来,走进学生中间,就像和同事谈心一样。说战国七雄,学生站起来说出了“齐、赵、燕、秦、楚、魏、韩”,老师板演七雄位置图,用红粉笔把燕、赵、秦一圈。“他们的位置如何?”再加上学生的预习,谁知道多少站起来说多少。有好几个学生站起来分别说了:秦国最强大,野心也最大,光想吞并其它国家,最后还真的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赵国有文官蔺相如,武官廉颇,由于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使赵国得以平安。教师接语,文官称相,武官称将,同心协力称和,这就是《将相和》,同时板题。这样一来,同学们知道的想要表现自己,积极说,不知道的想知道,积极听,同时也为讲课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是告诉我们让学生产生疑问是多么重要,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就尤为重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学生的进步,我们必须进行切合实际的训练。如何进行?其实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的例文便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和方便。既然有就要充分利用,还是以《将相和》为例。通过前边的趣味导课,学生已经急于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耳、眼、脑,听、看、想,促进动脑,训练思维。学生有兴趣,他肯定能提出问题并独立学习,也就是把学习任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小组互说也就互动了,以训练学习的口语交际能力,哪里明白,哪里不明白,然后全班统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列在黑板上。
《画鸡》课也一样,学生急于知道诗人唐伯虎是如何描写的,展示古诗。由于一年级小学生认字不多,多读,哪里不明白举手。一年级小孩,当时一半学生举起了手。真的很高兴,他们才一年级呀!
从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是,乐学时,才能表现出学生惊人的创造力。
试想,能产生疑问,说明他们动脑了,这不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吗?这就是自学质疑,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展示自己,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三、合作解疑
有了問题,这些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机会。问题一个个列出,谁知道哪怕是一点点,站起来说,老师点拨、组织、引导、促信心,无论哪一个步骤的激励都会给学生信心,都会成为教学的一个根基。有一句话这样说,在学生中尤其是差生中,发现火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会使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增,可见其意义极大。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好,各抒已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解决问题、条理文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表现了自我,为学生以后在学习上的发展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动力。
文章学完,让学生说说感受,老师也可设计些问题,尤其是运用文中的扩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动脑质疑的习惯,无论是知识还是语法上,都会使学生得到训练。
合作解疑是一个全班说、全班动、师生共同活动的大过程,学生急于知道的学习态度表现出来了,课堂气氛仍处于紧张活跃中,改变了后半节学生厌听、厌学的现象。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初步把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归缩为“趣味导课,自学质疑,合作释疑”三大步,称之为小学语文教学三步曲。
一、趣味导课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为出发点和推动力的,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固有的,每个学生每个人都有,那么为了把学生的那种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则必须讲究教学艺术,也只有把学生的那种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才能保证学生学得主动、“乐学”;也只有乐学了,学生才能以最高的境界投入学习。所以,我觉得趣味导课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趣味导课也就是每一节课通过图片、谈话、课本剧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自然地、兴趣昂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现以《将相和》一课为例。《将相和》一课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已学过社会,知道一些历史,我便和学生自然地谈起来,走进学生中间,就像和同事谈心一样。说战国七雄,学生站起来说出了“齐、赵、燕、秦、楚、魏、韩”,老师板演七雄位置图,用红粉笔把燕、赵、秦一圈。“他们的位置如何?”再加上学生的预习,谁知道多少站起来说多少。有好几个学生站起来分别说了:秦国最强大,野心也最大,光想吞并其它国家,最后还真的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赵国有文官蔺相如,武官廉颇,由于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使赵国得以平安。教师接语,文官称相,武官称将,同心协力称和,这就是《将相和》,同时板题。这样一来,同学们知道的想要表现自己,积极说,不知道的想知道,积极听,同时也为讲课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是告诉我们让学生产生疑问是多么重要,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就尤为重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学生的进步,我们必须进行切合实际的训练。如何进行?其实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的例文便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和方便。既然有就要充分利用,还是以《将相和》为例。通过前边的趣味导课,学生已经急于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耳、眼、脑,听、看、想,促进动脑,训练思维。学生有兴趣,他肯定能提出问题并独立学习,也就是把学习任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小组互说也就互动了,以训练学习的口语交际能力,哪里明白,哪里不明白,然后全班统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列在黑板上。
《画鸡》课也一样,学生急于知道诗人唐伯虎是如何描写的,展示古诗。由于一年级小学生认字不多,多读,哪里不明白举手。一年级小孩,当时一半学生举起了手。真的很高兴,他们才一年级呀!
从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是,乐学时,才能表现出学生惊人的创造力。
试想,能产生疑问,说明他们动脑了,这不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吗?这就是自学质疑,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展示自己,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三、合作解疑
有了問题,这些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机会。问题一个个列出,谁知道哪怕是一点点,站起来说,老师点拨、组织、引导、促信心,无论哪一个步骤的激励都会给学生信心,都会成为教学的一个根基。有一句话这样说,在学生中尤其是差生中,发现火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会使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增,可见其意义极大。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好,各抒已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解决问题、条理文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表现了自我,为学生以后在学习上的发展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动力。
文章学完,让学生说说感受,老师也可设计些问题,尤其是运用文中的扩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动脑质疑的习惯,无论是知识还是语法上,都会使学生得到训练。
合作解疑是一个全班说、全班动、师生共同活动的大过程,学生急于知道的学习态度表现出来了,课堂气氛仍处于紧张活跃中,改变了后半节学生厌听、厌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