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中学美术美育情感教育中学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学习美术对于每个中学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那么怎样能把美术学好呢?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体验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定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产生,必然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和特征,也反映教师在教学时情感投入的程度,若是师生情感达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就是想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情感的动机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对美术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列宁说的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
一、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无稽之谈。要想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强烈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进而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提供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美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魅力,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对其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之产生情感互动,以求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着学生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在美术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作品与情感产生碰撞的火花,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独特的情感作品。
三、设定最佳的教学情境,发挥情感的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发挥好情感的增力作用。增力作用指人在情绪高涨时,有利于完成既定的目标,而减力作用则相反,不利于达成既定的目标,甚至会影响目标的完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好情感的动力功能,会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那就意味着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在美的情感教育中,学生主体进入审美状态,人的情感因素和感知、理解、想象、意志等诸种心理因索交织在一起,使其处于一种极其自由的和谐状态。
四、用丰富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来源于对生活中美的发现,能促进学生学习、感悟周围一切积极的因素,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窗花、年画,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由劳动人民自发创作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如,各种花纹形式的“灯笼”,属于美与照明的统一;“刺绣”属于美与“穿着”的统一;“窗花”属于美与“装饰”的统一,等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情感教育的新途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像美术等视觉学科,更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获取丰富的视觉信息,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中学美术情感教育的更好地实施开创新途径。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方式,着重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以及交互媒体,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用开放式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也可以动态地展示对艺术作品的剖析和讲解,化难为易,化曲为直,将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变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这些对于美术的情感教育以及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的情感培养都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且,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美术作品,也可以相应地展示与之相关的文字、影像、动画等,这也是多媒体技术明显优越于其他技术的地方。例如,在对“了解美术基本分类知识”这堂课的讲授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放映优秀作品的图片时,在对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阐述完之后,将该作品分入到相应的分类中。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情感教学手法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最终离不开“真诚”两个字。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美术美育情感教育中学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学习美术对于每个中学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那么怎样能把美术学好呢?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体验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定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产生,必然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和特征,也反映教师在教学时情感投入的程度,若是师生情感达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就是想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情感的动机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对美术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列宁说的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
一、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无稽之谈。要想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强烈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进而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提供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美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魅力,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对其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之产生情感互动,以求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着学生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在美术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作品与情感产生碰撞的火花,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独特的情感作品。
三、设定最佳的教学情境,发挥情感的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发挥好情感的增力作用。增力作用指人在情绪高涨时,有利于完成既定的目标,而减力作用则相反,不利于达成既定的目标,甚至会影响目标的完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好情感的动力功能,会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那就意味着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在美的情感教育中,学生主体进入审美状态,人的情感因素和感知、理解、想象、意志等诸种心理因索交织在一起,使其处于一种极其自由的和谐状态。
四、用丰富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来源于对生活中美的发现,能促进学生学习、感悟周围一切积极的因素,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窗花、年画,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由劳动人民自发创作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如,各种花纹形式的“灯笼”,属于美与照明的统一;“刺绣”属于美与“穿着”的统一;“窗花”属于美与“装饰”的统一,等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情感教育的新途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像美术等视觉学科,更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获取丰富的视觉信息,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中学美术情感教育的更好地实施开创新途径。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方式,着重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以及交互媒体,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用开放式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也可以动态地展示对艺术作品的剖析和讲解,化难为易,化曲为直,将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变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这些对于美术的情感教育以及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的情感培养都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且,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美术作品,也可以相应地展示与之相关的文字、影像、动画等,这也是多媒体技术明显优越于其他技术的地方。例如,在对“了解美术基本分类知识”这堂课的讲授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放映优秀作品的图片时,在对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阐述完之后,将该作品分入到相应的分类中。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情感教学手法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最终离不开“真诚”两个字。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