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就是作业。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但过去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的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研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作业内容要有童趣性。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我设计的趣味性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
(二)作业内容要有生活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素质教育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二、改变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以往的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仅局限于学生个人完成数学课本知识范围的书面作业,远离学生的实践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变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操作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建构过程,其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做。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
(二)日记型作业。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淡忘。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闪耀的智慧呢?我尝试让学业生写日记,日记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的自己认为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虽然这种活动比较费时,但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家长在这个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的智慧,感觉到与孩子交流的乐趣。
三、改变评价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不能填写单一的“优、良、及”等级或打分,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一)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力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训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別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例如:我班有位学生一向肯学动脑,可作业不是很认真,我就这样批改:你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果用漂亮的字写出来,真会让人耳目一新。
(二)“轻视”作定结果,“重视”作业过程。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教师不应以作业的正确与否作为恒量学生作业的唯一标准,应该看他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同样一个答案,有的方法简捷,有的方法繁琐,有的学生是自己动脑筋的结果,而有的则是家长的“杰作”。如果给同样一个评价,就有失公正,这样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有的老师可能还在为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而苦恼。我认为作业是要布置的,但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春华.浅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51-252.
[2]郭吉霞.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05.
[3]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徐丽娟.学周刊.2011(23)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研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作业内容要有童趣性。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我设计的趣味性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
(二)作业内容要有生活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素质教育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二、改变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以往的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仅局限于学生个人完成数学课本知识范围的书面作业,远离学生的实践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变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操作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建构过程,其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做。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
(二)日记型作业。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淡忘。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闪耀的智慧呢?我尝试让学业生写日记,日记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的自己认为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虽然这种活动比较费时,但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家长在这个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的智慧,感觉到与孩子交流的乐趣。
三、改变评价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不能填写单一的“优、良、及”等级或打分,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
(一)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力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训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別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例如:我班有位学生一向肯学动脑,可作业不是很认真,我就这样批改:你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果用漂亮的字写出来,真会让人耳目一新。
(二)“轻视”作定结果,“重视”作业过程。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教师不应以作业的正确与否作为恒量学生作业的唯一标准,应该看他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同样一个答案,有的方法简捷,有的方法繁琐,有的学生是自己动脑筋的结果,而有的则是家长的“杰作”。如果给同样一个评价,就有失公正,这样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有的老师可能还在为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而苦恼。我认为作业是要布置的,但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春华.浅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51-252.
[2]郭吉霞.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05.
[3]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徐丽娟.学周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