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梅:我不怕被别人忘记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l98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观主义三部曲”首度集结上演,万众瞩目的《一步之遥》即将上映,因为这两个原因,隐遁了四年的廖一梅,现在重新回到公众视线。“世界的一切都是寓言,它一定会告诉你什么,我特别切身的疑惑、困惑、痛苦和问题,压得我不能畅快地呼吸,我用各种方式试图把它讲出来,表达出来,我试图对于遭受到的这一切做出反抗,或者是反应,或者是你要确定自己在这个生命中的一种位置。写作“三部曲”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廖一梅说。
  从《恋爱的犀牛》到《琥珀》,廖一梅和孟京辉让成千上万的观众在剧中找到了自己,追问自己的心灵。《柔软》虽然一样执著而坦率,毫无保留地对人性和情感展开最犀利最深邃的剖析,但她在这部戏中撕去了标签,直接探寻到“人”这个本质,廖一梅说这是她想要的化繁为简。在《柔软》之后,廖一梅除了出版一本《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索性就消失在公共场合。书中收录了廖一梅近年来最精华的文字和图片,包括散文、谈话录、小说、剧本中的经典台词。出这本书的目的很简单,在推出每一部戏后,都有观众希望从她这里得到答案,廖一梅一个一个的回答得也累了,于是决定出书把所有人的问题都回答完了。她只是不想说那么多话。出书之后,廖一梅没有再写什么,主动淡出人们的视野。她把自己比喻成一条河,自然流动。这条河有力量磅礴的时候,也会有安静的流动。“我以一种很怡然自得的方式在生活,前几部戏都是在追问,并没有给出什么答案,作者也很难给出什么明确的答案。但这些追问并没有消失,我只是换了一种不明显的方式继续追问”。
  有时廖一梅庆幸自己是做话剧,即便不露面,但这些年轻时吃苦受累写出的东西,一遍遍在台上感动着观众也就够了。她不害怕别人忘记自己,只要剧场还在,自己还能发问。


  十一年,三部戏
  郝蕾形容第一次见到廖一梅,说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记者深有同感。虽然已经是个孩子妈,但拍照的神情、架势亦如多年前的宣传照——黑色短发,额头有一圈挑染的红色,衣服颜色只有黑白灰。站着的时候微微叉着腿,头歪向一边。让广大女人生气的是,连腰细程度都没什么变化。这样的表情,永远像在想问题。瘦小的外表下,有着固执处世的内心,以及充满无限好奇与困惑的大脑。
  拍完照后,廖一梅马上回到化妆间,拿起一片卸妆棉开始擦唇膏和眼妆,化妆师在旁边笑话她“不习惯了吧,再把眼睛擦下来”。廖一梅从《柔软》之后就没有再创作,算上已经有四年时间没在公开场合露面。这四年她素面朝天,家里化妆品变得硬邦邦的,过期之后全被她扔掉了。“我想要更加纯粹本源的状态。很少参加party活动。现在连演要重新接受采访,我有点不适应。”
  “悲观主义三部曲”连演是孟京辉的主意,廖一梅也是双手赞同。第一部《恋爱的犀牛》写于1999年,第二部《琥珀》写于2005年,第三部《柔软》写于2010年。十一年,三部戏。十一年,对谁都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从来没有三部戏连贯起来看过。这次连演就像是任时光穿来穿去,觉得很有趣。”
  “很有趣”,廖一梅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作品以及生活中的感受。在“三部曲”中,马路是一名犀牛饲养员;小优是一个自然博物馆的解说员,整日与恐龙作伴;《柔软》中郝蕾饰演了一名被世人认作是荡妇的医生,这些职业似乎离生活还有段距离。廖一梅喜欢给主角赋予一个不那么具体的职业,它让观众有想象的空间。“这些职业都很有想象力,展现我的故事。它们给我带来遐想,比如一个养犀牛的就是比打字员有趣”,廖一梅只是很简单地把艺术分为有趣和无趣。
  廖一梅平时很少到蜂巢剧场,除非是新戏首演时作为家属来捧场。她通常都是把本子写完交给孟京辉,自己不做任何改动。每次廖一梅走进剧场,都有一种特别奇异的进了时光隧道的感觉,“你年轻的气息,然后所有的冲动,激情,任性,所有的一切,居然在一个地方, 原封不动地保存在那。你可能自己都不能再感受到它了,但是看到那些年轻的演员,在台上以同样的,以自己十几年前的热情再说那些台词,真的是恍如隔世的感觉”。廖一梅现在已经脱离了她的二十八岁,这部戏成了一个另外的生命在和所有的人在交流。
  无数人问过廖一梅,“三部戏中你比较偏爱哪部呢”?廖一梅真的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像一个人的胳膊和腿,我都喜欢。没有腿没法走路,这些戏都是我的某一部分”:《恋爱的犀牛》中的激情,对爱不顾一切的勇气,个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是她的一部分;《琥珀》中充分的怀疑、犹豫和困惑,在生命的游戏中以什么方式来操作是她给自己设置的选择题。到《柔软》时,廖一梅甚至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来构建有趣的故事,她只是很简单地直接写出自己的追问,对男人、女人的思考推到关于人的本质。
  十一年三部戏,身为一名作者,廖一梅对自己的低产安之若素。她是一个特别反感说废话的人,“我不是技巧性写作,每部戏肯定带有作者当下的状态。我的所思所想,我的触觉嗅觉,我的身体状态。就像身体的烙印一样。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废话和无用的信息,所以呢如果我不是有非说不可的话,我尽量保持沉默”。但只要廖一梅发声,就肯定是打在心上的一声惊雷。她很庆幸自己选择做戏剧,即便不工作,无牵无挂地做她想做的事情。
  感谢我所有的笨拙
  除了“悲观主义三部曲”连演,12月份即将上演的《一步之遥》,廖一梅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编剧名单中。廖一梅自认是被忽悠来的,“姜文打电话跟我讲当年科波拉拍《教父》,剧本改了多遍就是不行,于是找到了小罗伯特·唐尼的老爹罗伯特·唐尼当编剧。可这位老爹不愿意掺和,科波拉跟他说就写一场。老爹坳不过去,答应只写一场,但不署名。如果得了奥斯卡提他一句就行”,后来这部电影果真获奖,科波拉在领奖时还真提了这件事情,“姜文说这是一段电影美谈,你也帮我写一场吧”,于是一场变两场,两场变四场,四场变四个月,直到全片拍摄完成。   廖一梅到了剧组,墙上贴满了分场大纲,全部场景都定了,就是没有台词。剧组的人拒绝让她接触到之前写好的东西,只由工作人员口述一遍。廖一梅听得一头雾水,最后还是姜文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演”了一遍,“我当时心中一片戚然,看见了这个荒诞故事里姜文的落寞和无奈”。廖一梅说,“这是个伤心的故事”。姜文只说:“写吧,你写好,我们就拍。”
  外界对廖一梅的标签通常是:倔强、文艺、不与世界妥协。但这不代表廖一梅的形状苦大仇深。相反,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话直接、喜欢大笑。“姜文说我能写好,因为这是一部包裹着喜剧色彩的悲剧”。 她的戏剧,即便是最痛苦、最激烈的表演中,也希望观众会笑。“我不喜欢一味的悲悲切切,喜欢有幽默感,尤其是在面对痛苦的时刻的幽默感,认为那才是一种尊严的表现”。已经写了“三部曲”的她,承认悲观主义是自己的底子,她就是这样看待人、世界和生活的。但是有悲观垫底,人应该积极地生活,“肯定要去努力地改变,努力地去做你想做的事、努力地表达,但是对结果不要想得太多,可能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吧”。
  如此算来,廖一梅算是一位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所以才会写出“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人”这样的台词。她从来不回避痛苦,基本上是迎着刀尖儿上的人,在困难面前,廖一梅不认为有任何捷径、投机取巧的那条路。1999年在《恋爱的犀牛》演出之前,孟京辉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21万元,并且跟朋友借了钱,用双肩包把钱背回来,孟京辉跟廖一梅约定,如果赔了,廖一梅写一年的电视剧还钱。
  就这样,难产的《恋爱的犀牛》终于诞生了,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做了一个人能所做的一切,也未能成全他的爱情。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这部没有故事情节,背景抽象的话剧成为改变当时整个戏剧行业的实验先锋。
  “年轻时是很纠结的人,喜欢刨根问底,难受时能把自己活劈了,不会给自己找理由,不能原谅自己,能把自己弄疯了。有时候我们觉得顶到死胡同了,马上会豁然开朗,但是如果自己躲着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会不断骚扰你。任何性情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苦就要吃,累就要受”。


  孩子,是股深不可测的力量
  廖一梅每年都会去几趟西藏,她喜欢视野远,人少的地方。“我在开阔的地方,发现自己天然会笑,自己的嘴角不自觉就会呈现微笑的状态。眼睛会非常舒服,心情是打开的放松”。回北京后,廖一梅觉得每样东西都离自己很近,堵得慌。她开玩笑地说自己可能有“幽闭恐惧症”,所以处在遥远的磁场时才会自己感到温暖。
  喜欢同等力量,这是廖一梅做选择的初衷,选朋友也是如此。郝蕾用“神交”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她们因为《恋爱的犀牛》结识,算起来也有十年了。廖一梅却不用“闺蜜”来形容彼此的关系,觉得那样太黏糊糊了。她们坐在一起什么都讨论,就是不聊私事。有一次孟京辉在旁边听着什么话也不说,末了打趣说:“你们俩聊天,我简直不敢插嘴”。
  在郝蕾眼中,廖一梅这么多年都没有变化,即便是做了母亲,她和儿子在一起也像两个大朋友。说起孩子,廖一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家孩子特别开朗,阳光,善于表达,爱热闹,也不知道随谁了。跟我和孟京辉都不一样,特别好说话。我俩都不好说话,所以孩子挺喜欢哄我们”。廖一梅说自己从他的身上学到不少:人的天性是快乐的,是阳光的。作为一个孩子,他并不一定比大人懂得少,他的天性里有一种本然的和世界沟通的方式,但大人已经忘了。
  孩子是跟着《琥珀》一起在肚子里成长、落地。在编剧手记中,她这样写道:去年立春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前写《琥珀》的故事,身上一直穿着肥大的防辐射外衣。我已经感到了暴风雨来临前那种空气的颤动,它必将到来,必将把我席卷,我并不着急,我等着,等着人生把我抛向那个漩涡,等着生命向我崭露它新一轮的花招,展示它深不可测的力量。
  现在,廖一梅经常会从儿子身上看到这股“深不可测的力量”。孩子喜欢跟廖一梅谈论很严肃的问题,并且把孟京辉听得目瞪口呆。“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你知道我的人生目标吗?’我说我记得,‘你跟我说过你想爱咋地咋地。’儿子说‘那是我的人生原则,目标是要快乐。’我跟儿子说这个目标不错,自己也挺得意,觉得我和老孟这些年潜移默化挺好”。
  “其实认为什么是快乐很重要,而感到快乐和认为快乐又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此刻感到快乐,对世界报以淡淡的微笑,时而也大笑。”廖一梅说。
其他文献
爸爸常说“你一直在大海边捡贝壳”  BQ:您几岁学琴?最初就坚定了要走专业的道路,还是仅仅想“先进行一段艺术熏陶”?  Y:我四岁学琴,家人都非常热爱艺术,妈妈有钢琴的基础,爸爸是从精神上在理解着音乐,他们成长的年代没有条件深入学习,但把这种热爱传递给了我,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走专业的道路,很幸运,这条路也适合我。  BQ:在学琴的过程中,有没有过不想练习,被家长督促而无奈练琴的阶段?  Y:这个过程
期刊
4年前的10月10日,初秋的朝鲜,因为第三任领导人金正恩的公开亮相而为各方瞩目。  彼时,朝鲜平壤金日成广场,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6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金正恩,第一次公开同台出现。新华社记者姚大伟在阅兵台上用相机定格了这历史性一刻。4年后的10月,在2014北京国际摄影周《华赛十年获奖精品展》中,这张照片被再次展出,并赋予了新的含
期刊
发布会邀请函的比拼时代  即将到来的OPPO新品发布媒体邀请函,除了常规的纸质邀请函,内部居然还包含一台绿油油的虚拟现实眼镜以及邀请函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用手机扫描其上二维码下载名为One More Step VR的应用,装好后就能把手机嵌入到眼镜中了,据说其间能够找到OPPO新品发布会隐藏的秘密。  点评:大热的虚拟现实和可穿戴设备。  “快闪”办公桌来了  重量只有6.5公斤,折叠设计方便携带,
期刊
冬天到了,又到了买大衣的季节,可是什么样的大衣是我们在未来几年一直会让潮流看好的呢?其实,只要看看2015年春夏时装周的舞台,我们就能从中看到一些趋势苗头,即便作为春夏时装周大衣绝对不是重头戏,但是他们的存在却更具有预见性。  以巴黎为例,这次时装周展现出来了难得一致的整齐风格——民俗风。其实作为巴黎,时尚的传统中心,一向以心胸开阔,包罗万象而著称。近几年来,风格的多样性已经成为非常稳定化的趋势。
期刊
10月17日,2014爵士上海音乐节开幕式暨“BMW大师殿堂·公众日(Open for All)”正式上演。经过此前一个月的公开、免费抢票活动,最终三千名幸运观众来到BMW品牌体验中心,欣赏了一场由斩获过20座格莱美奖杯的爵士乐传奇人物派特·玛希尼(Pat Metheny) 和他年轻的乐队奉上的音乐会。派特在演出后兴奋地表示:“ BMW‘公众日’理念是对艺术传播的创新,它让从没想过去音乐厅的观众感
期刊
历史最为悠久的干邑世家马爹利近日重磅推出三百周年大师限量版,以此珍稀佳酿揭开即将于2015年迎来的品牌三百周年庆典的帷幕。这款限量版干邑由马爹利首席酿酒师伯努瓦·菲尔精选18种珍贵窖藏的“生命之水”调配而成,并由法国著名艺术家伯纳·伟内(Bernar Venet)为其度身定制艺术酒樽,完美诠释了马爹利三个世纪以来的精湛酿制技艺及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  正像是臻于化境的酿酒技艺早已达至艺术境界一样
期刊
50年,于人类婚姻是金婚!50年,于两国的友谊是快乐。  2014年为了这得来不易的五十年携手,中法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奉上了更加精彩纷呈的合作内容。我们看到了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政治携手。
期刊
曾经,戴立忍说想远离电影。随后,他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到处旅行,找个地方把自己安顿下来,安置一个家。但他最终还是回来了,一方面是因为不舍,一方面是需要生活费了。  戴立忍喜欢自己现在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没有太多的杂念,可以更专注地完成角色,在导演方面也更自由:不需要为任何因素而拍、不需要为市场而拍、不需要为知名度而拍,不需要为钱而拍。  他现在在写一个剧本,自己在做社会调查,但他并不肯透露具体的细
期刊
头条   2014年,这9部小说超好看!  2014神马小说最好看?首届“这篇小说超好看”类型文学奖诞生啦!此奖是国内首个类型小说奖项,由《超好看》杂志社联合磨铁图书、磨铁中文网主办,旨在发掘更具实力的类型文学作家。本届“超好看”文学奖在100篇推荐作品中最终评选出年度新人3名;年度八强8名;年度最高大奖1名。从获奖作品看,类型很集中,以科幻和悬疑推理为主。  年度好看八强  蔡骏 《生死河》  
期刊
溯源·剪影:万物并育,大道携行  “中国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尽管不算先进,但却是世界上最不讲迷信、最不带偏见、最不盲从和最开明的民族。这个民族以尊崇理性、宽容大度、通情达理、相亲相爱、讲究人道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他们的杰出人物都具备这些特征……”  “佛兰西(法国)国民最精神好礼,厚待远客,男女会集歌舞,唯乐目前,不虑久远。危时敢作敢为,宁死不居人下。其女巧言如簧,甚悦人意,但不甚守礼。其民轻诺寡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