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影响大学英语写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汉语负迁移的角度,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大方面阐述了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汉语负迁移,语言,文化,策略
1.引言
一直以来,英语写作仍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母语负迁移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母语(汉语)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言和文化两大方面的负迁移论述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2.母语迁移理论
母语迁移(L1 Transfer)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中提出的。母语迁移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篇章、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的习惯会自动地首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书面语言输出上。
3.汉语负迁移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
3.1. 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3.1.1 词汇搭配不当。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受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常常用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单词。例如:
牛肉汤 beef soup(误) beef broth(正)
学习榜样 learn the example (误) follow the example(正)
学习知识 learn knowledge(误) obtain/gain knowledge(正)
3.1.2 词性误用。英语中的词性大多可以根据词缀来判断,而汉语却没有词缀标记。汉语是根据句法功能来体现它的词性,学生们在写作时往往把汉语的这些词性特点完全迁移到判断英语词性上,从而造成词汇的误用。例如: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be sure to success.(误)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be sure to succeed.(正)
3.1.3 词义的不完全对应。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在语义上的外延和内涵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而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习惯从英语词汇中找到和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对等词汇,从而造成误用现象。例如在表达“她有着丰富的知识”这句话时,受汉语词汇“有”与英语“have”存在对应的影响,有的同学把句子写成 She has a lot of knowledge.这显然是中国式英语。而地道的表达应该是She is knowledgable./She is rich in knowledge.
3.2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3.2.1句子连接方面。英语与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行合和意合的区别。英语重行合,常借助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来表达句子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重意合,多以句序之先后暗示其逻辑关系。因而汉语只要是可意会的,常常不用或很少用连接手段。受这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们在英语写作时常常会出现连接词的缺省,连接词的重复或句子一逗到底,句式缺少变化等。例如:
In our class,our teather often asks us some questions,some of them are very difficult. (误)
应改为:In our class,our teather often asks us some questions; Some of them are very difficult.
或In our class,our teather often asks us some questions,some of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英汉行合意合的特点还表现在汉语中有时会出现一连串的无主句,受汉语句法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英语作文中也常常省略主语。例如:If have no money, you can do nothing.
3.2.2语序排列方面。英语和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语序基本一致,然而,英语在修饰语的位置处理上也有差异。具体而言,英语的修饰语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也可置于其后,但若修饰语是短语或分句,则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由词、短语或句子来充当,其位置总是在被修饰语之前。 由于受汉语迁移的影响,学生们在写作时常出现语序错误、混乱的现象,写一些中国式英语的句子。例如:
In China children still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even after their marriage, that’s a mormal practice. (中国式英语)
应改为:It is a normal practice in China that children still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even after their marriage.
3.2.3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较英语要狭窄得多,被动的标志只是借助一些词比如“被”,“把”,“受”,“由”等来表示。学生们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除非有非常明显的被动的意义,不然很少主动使用被动句。
Our English corner told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误)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are told by our English corner. (正)
3.3 语篇方面的负迁移
由于西方人和中国人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叙述方式上也不同。英语篇章具有直线型结构,通常情况下,英语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随后的句子围绕主题句展开,层层深入,最后加以总结。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英语语篇大都有三部分组成: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开门见山,点名主题;主体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有若干段落组成,用论据进一步论证论点;结尾部分常常是概括要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语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型,陈述观点的方式含蓄委婉,段落语言迂回曲折,倾向于围绕主题进行螺旋式重复,所谓“文若看山不喜平”。受汉语语篇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常是英语的句子 汉语的思维模式。
3.4 英语文化方面的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种语言都反映其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不同,蕴含的文化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蝙蝠(bat)在汉语中因“蝠”与“福”同音,便成了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在西方bat的形象却是一种瞎眼、丑陋、凶恶的动物。如as blind as a bat(眼力不行)。
在英文写作中,学生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不足,拿自己民族的文化等同于英语民族文化去写作,结果就会可想而知。
4.对应的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4.1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现象。R.Ellis认为迁移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目的语的语言和汉语负迁移现象,对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汉语的负迁移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对目的语不断尝试,帮助学习者放下包袱,轻松写作。
4.2加强词汇教学,准确把握语义。针对前文提到的词汇负迁移现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语义的使用条件、构词法和搭配关系,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归纳、对比,通过语言环境明确其用法及语义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4.3阅读与写作并重,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进行一些英语阅读。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准确地把握英语语言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英语语言文化和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
4.4培养写作技巧,加强写作实践。写作重在实践,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讲解典型篇章指导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除此之外,教师应抽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和篇章让学生做一些英汉互译的练习,通过翻译、对比,明晰两种语言在表达和用法上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4.5培养文化意识,加强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入,单纯教授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形式,而应把英语语言的教授行为置于跨文化的背景之中,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模式,认识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特征,在写作中减少汉语思维的干扰,提高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
[2] Ellis.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3]何华清,陈文存.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J]
[4]唐振华.论汉译英中的文化负迁移[J]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汉语负迁移,语言,文化,策略
1.引言
一直以来,英语写作仍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母语负迁移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母语(汉语)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言和文化两大方面的负迁移论述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2.母语迁移理论
母语迁移(L1 Transfer)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中提出的。母语迁移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篇章、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的习惯会自动地首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书面语言输出上。
3.汉语负迁移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
3.1. 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3.1.1 词汇搭配不当。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受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常常用汉语思维来套用英语单词。例如:
牛肉汤 beef soup(误) beef broth(正)
学习榜样 learn the example (误) follow the example(正)
学习知识 learn knowledge(误) obtain/gain knowledge(正)
3.1.2 词性误用。英语中的词性大多可以根据词缀来判断,而汉语却没有词缀标记。汉语是根据句法功能来体现它的词性,学生们在写作时往往把汉语的这些词性特点完全迁移到判断英语词性上,从而造成词汇的误用。例如: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be sure to success.(误)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be sure to succeed.(正)
3.1.3 词义的不完全对应。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在语义上的外延和内涵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而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习惯从英语词汇中找到和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对等词汇,从而造成误用现象。例如在表达“她有着丰富的知识”这句话时,受汉语词汇“有”与英语“have”存在对应的影响,有的同学把句子写成 She has a lot of knowledge.这显然是中国式英语。而地道的表达应该是She is knowledgable./She is rich in knowledge.
3.2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3.2.1句子连接方面。英语与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行合和意合的区别。英语重行合,常借助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来表达句子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重意合,多以句序之先后暗示其逻辑关系。因而汉语只要是可意会的,常常不用或很少用连接手段。受这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们在英语写作时常常会出现连接词的缺省,连接词的重复或句子一逗到底,句式缺少变化等。例如:
In our class,our teather often asks us some questions,some of them are very difficult. (误)
应改为:In our class,our teather often asks us some questions; Some of them are very difficult.
或In our class,our teather often asks us some questions,some of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英汉行合意合的特点还表现在汉语中有时会出现一连串的无主句,受汉语句法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英语作文中也常常省略主语。例如:If have no money, you can do nothing.
3.2.2语序排列方面。英语和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语序基本一致,然而,英语在修饰语的位置处理上也有差异。具体而言,英语的修饰语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也可置于其后,但若修饰语是短语或分句,则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由词、短语或句子来充当,其位置总是在被修饰语之前。 由于受汉语迁移的影响,学生们在写作时常出现语序错误、混乱的现象,写一些中国式英语的句子。例如:
In China children still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even after their marriage, that’s a mormal practice. (中国式英语)
应改为:It is a normal practice in China that children still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even after their marriage.
3.2.3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较英语要狭窄得多,被动的标志只是借助一些词比如“被”,“把”,“受”,“由”等来表示。学生们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除非有非常明显的被动的意义,不然很少主动使用被动句。
Our English corner told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误)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are told by our English corner. (正)
3.3 语篇方面的负迁移
由于西方人和中国人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叙述方式上也不同。英语篇章具有直线型结构,通常情况下,英语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随后的句子围绕主题句展开,层层深入,最后加以总结。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英语语篇大都有三部分组成: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开门见山,点名主题;主体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有若干段落组成,用论据进一步论证论点;结尾部分常常是概括要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语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型,陈述观点的方式含蓄委婉,段落语言迂回曲折,倾向于围绕主题进行螺旋式重复,所谓“文若看山不喜平”。受汉语语篇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常是英语的句子 汉语的思维模式。
3.4 英语文化方面的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种语言都反映其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不同,蕴含的文化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蝙蝠(bat)在汉语中因“蝠”与“福”同音,便成了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在西方bat的形象却是一种瞎眼、丑陋、凶恶的动物。如as blind as a bat(眼力不行)。
在英文写作中,学生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不足,拿自己民族的文化等同于英语民族文化去写作,结果就会可想而知。
4.对应的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4.1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现象。R.Ellis认为迁移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目的语的语言和汉语负迁移现象,对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汉语的负迁移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对目的语不断尝试,帮助学习者放下包袱,轻松写作。
4.2加强词汇教学,准确把握语义。针对前文提到的词汇负迁移现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语义的使用条件、构词法和搭配关系,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归纳、对比,通过语言环境明确其用法及语义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4.3阅读与写作并重,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进行一些英语阅读。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准确地把握英语语言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英语语言文化和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
4.4培养写作技巧,加强写作实践。写作重在实践,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讲解典型篇章指导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除此之外,教师应抽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和篇章让学生做一些英汉互译的练习,通过翻译、对比,明晰两种语言在表达和用法上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4.5培养文化意识,加强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入,单纯教授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形式,而应把英语语言的教授行为置于跨文化的背景之中,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模式,认识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特征,在写作中减少汉语思维的干扰,提高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
[2] Ellis.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3]何华清,陈文存.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J]
[4]唐振华.论汉译英中的文化负迁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