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_l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
  如下雨的哗啦声、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奏
  节奏无所不在,让幼儿感受,不仅仅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还涵括在各种活动中。如语言活动中诗歌的朗诵富含韵律;美术活动中的点线面也可以有节奏的体现;计算操作中也能创造出节奏新旋律;体育运动更需要把握节奏才能做出协调的动作来。因此,在生活教育中,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处处都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呢!
  三、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这样,不仅训练了幼儿打击节奏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他们听辩节奏。
  四、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五、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对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幼儿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幼儿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 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是“两个过程”,即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逻辑的)和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的有机融合。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为这一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寻求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初中语文的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 初中语文 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关于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总是会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抱怨“当语文教师太辛苦了”、“语文的教学时间太少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增加语文的教学时间和作业量,成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于语言交流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听”与“读”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等的吸收,是内敛的指向人内心的思维过程,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声音的博大情怀。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创造多来源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充分地倾听与阅读。  一、提倡人文教育教学
期刊
所谓“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成果。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学生喜欢上我们的数学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教育制度五个方面对影响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要使新课改扎根于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几点解决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当前 农村 数学教学 原因 对策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绝大部分数
期刊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小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可是学生的作业量也相对增多,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闲暇生活的契机的同时,作业量的增加并没有使学生的闲暇生活得到改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的教育认识和准备上不足,由此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闲暇时间,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要围绕小学生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生活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从社会、家庭各
期刊
一、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的评价标准亟待建立。我们经常谈到的新课改的评价标准仅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应该说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应是课堂教学的最大指挥棒。比如,学生成长进度标志,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评定等,这些都制约着新课改的深入。  2.教师的自主性空间受到限制。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自己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要求从文本课程走向更为广泛的生活课程。可是,传统教育管理在教师的教学工作方面设置的
期刊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条件,情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语文情景教学的理论依据展开,并从实践角度阐述了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具体的做法,包括:运用图画,生活启情;借助范读,语言燃情;通过音乐,意境引情;利用表演,想象悟情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理论依据 教学效率  所谓创设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