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寻求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初中语文的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 初中语文 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关于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总是会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抱怨“当语文教师太辛苦了”、“语文的教学时间太少了”。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增加语文的教学时间和作业量,成绩才能够有所提升。很多学校的领导同样也通过增加语文教学时间来表示对语文的重视,很所语文老师借助早自习和课间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辅导,甚至连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的时间都占用了。这些老师通常布置很多作业,使得学生都陷入题海战术中,学生通常都是超负荷的学习,几乎都叫苦连天,这样一来,哪里能够称得上素质教育?学生们也很难得到所谓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很多学校的现状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师生都是超负荷的工作,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
  二、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相关的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育的现状与两方面的原因有关。
  首先,办学好与不好的标准都是通过升学率来衡量,这种应试教育至今仍旧普遍存在。出现“口头上说要贯彻素质教育,实际上却是应试教育”的现象。考试和分数依旧是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考得好的学校,教师和学校领导就会很高兴,通常会因此“一好”便“百好”,大谈各种应试教育的经验。而那些考的不好的学校便把学生管的更加严厉,作业一加再加,学生因此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其次,语文教师自身也存在问题。调查发现:第一,大部分语文教师不清楚“素质教育”的正确内涵,同时也有一部分不知道“语文素质”的含义是什么;第二,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情况知之甚少,当然多数教师能够说出一个或多个语文特级教师的名字,年轻一点的老师也能说出一点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关于教学改革的理念比如“三主四式教学法”、“六课型教学法”之类的。[2]但很少有能够具体的说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出来的教师;第三,关于语文教师主动从事教学改革的相关情况,调查发现一些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几乎没有进行教改研究的,三十五岁到四十九岁的教师有一些从事教改研究的,三十五岁以下的就更多一些。但能够真正坚持去做的人也很少。而有关论文的撰写,多数教师写论文都是为了去评职称,内容上也都只是一些经验之谈,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第四,在关于教师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是因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习惯,有的是因为觉得新的教学方法都只是一些形式,还有的认为自己的经验不够,不敢轻易尝试教学改革,认为从身边的老教师身上能够学到更好的教学经验,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三、改变此种现状的方法
  对于上述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有些人持悲观的态度,在他们看来想要真正使语文教育能够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需要依靠政府的相应措施而非某些个人的呐喊或是说教。笔者不太认同这种看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的确需要政府的推动,但是单从语文教育来说,至少改变目前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情形也是有可能的。教师从自身做起,减轻语文学科的作业负担,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就能够相应的缓解师生苦教苦学的现状。关于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语文素质加强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动机、爱好和性格等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在思想上的认识。让学生都能了解怎样才能更轻松的学习语文和学习语文的好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和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应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规范的发音和书写习惯、保持勤于思考和专研的习惯、对课文进行预习和以及做相应复习的习惯。教师应该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呵护,而不应抱怨或是马虎。
  第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去理解语文当中的语言文字,对阅读的一些常规技巧和基本方法做详细的介绍,学生在掌握这些方式方法后,在语文阅读方面的素质便自然会提高。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怀疑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怀疑的态度,勇于思考和发现阅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阅读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想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去实践,从现在的教育现状出发,充分把握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然后通过实际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现状。包括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语文素质加强认识、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是可以作为改变这种现状的参考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秀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8)。
  [2]蔡澄清《语文教学与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7)。
其他文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字是一个人的习惯、思想乃至气质的反映。”我认为,我们写字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书法家,而在于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漂漂亮亮的字。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一、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提高写字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握笔方法不对,不但
期刊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
期刊
我国的小学数学,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来说,对计算题教学是重视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加之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不尽合理,教学的方法不尽适当,以致花的力量很大,收的效果较小。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新教材中的计算练习量与老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下降,难度也降低了不少,不过感到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下降了不少,
期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能说会写。阅读与写作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字词句  写作是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只有不斷地吸收和充分地积累才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
期刊
摘 要:简便运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之后对这一知识的综合运用。简便计算是计算的一种类型,让计算变得更简便,而怎样做好简便运算对于一些同学来讲却是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运算 运算方法  简便运算——这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年级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到了四年级简便运算则作为独立的题型正式出现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综合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都要“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指导”的理解存在偏差 
期刊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为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
期刊
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则是用一种方法来教五十个学生。  ——题记  一、引子  两年前的春天,一名身着戎装、英气逼人的军人来校看望我,我仔细辩认了半天,才认出了这位教过三年的学生。我与他开着玩笑:“你当年跟着我读书时可没有今天这么帅。我只记得你那时一天到晚总是有气无力地窝在课桌上,怪可怜的。”“谁说不是哩。那时都怪我学习不争气,老考不及格,弄得我是同学不亲老师不爱。没办法,只有
期刊
在初中阶段,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沿用班级授课制。其实,这是由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但是,我们在肯定这一模式优点的同时,也要认识它存在的局限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好、中、差”学生都被编入同一班级。显然,如果再像原来那样,对全体学生采用统一教材、同一要求、统一方法来授课,就不会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进行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两个过程”,即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逻辑的)和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的有机融合。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为这一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