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梦想,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多年来,尽管我们一线教师费尽周折,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但语文课堂教学盲区依然存在,尤其在农村小学。
一、忽视学情学段特点,片面追求教学成绩
深入一线“推门听课”,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为了“赶功课”“求进度”,盲目追求课堂容量,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忽视学情学段的特点,违背学生个性发展、认知结构、年龄特点、学段的要求,导致无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在突破难点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争取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实现。
二、遗忘渗透思想教育,轻视学科有机整合
有人认为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事,与语文课关系不大。这是过激的说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书又育人。那么如何体现教书育人的本色?其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春风化雨的思品教育目的。
例如,苏老师上三年级《翠鸟》一课,她通过品读、句型训练、小组交流等教学环节,突破了“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及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个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领悟了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增强人类“保护益鸟”的感召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的渗透,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有机整合。
三、过多渲染“传道解惑”,自导自演现象偏颇
深入农村小学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现象大有可观。孩子们“乖乖听课”,老师滔滔不绝地给他们灌输知识。不可否认,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敢于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探索,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缩短师生的距离,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师自编自导的现象。同时也会自然地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淡化语文课堂本色,舍本逐末尚存未哀
“听、说、读、写、思”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可往往被一些语文课堂所忽略,以致造成舍本逐末,淡化语文课堂本色的后果。如何把“听、说、读、写、思”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呢?请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上三年级《十二次微笑》一课时,执教者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紧紧抓住“乘客态度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教学难点。通过多形式地朗读,让学生认识到“空姐真诚的歉意和微笑”,是“乘客对空姐态度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期间执教者辅以有层次、有坡度、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教学难点便在“听、说、读、写、思”中得以突破。这不仅有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好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体现语文教学本色。最后执教者以“寻找生活中的微笑”结束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人性化的社会交际网中,微笑服务的神奇魅力。这充分体现“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避免了“舍本逐末”的现象。
五、课堂容量把握不当,课堂动静处理失衡
一般地,课堂作业提倡少而精。但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时有“题海战术”,“多写多练”的错误倾向。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忽视的内容进行练习设计。同时,合理安排课堂动静。古人说,静能养性,静能生智。课堂不是闹市,也不是超市,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静思、沉思。如果课堂动静处理失衡,势必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六、练习设计存在盲目,智力因素尚待开发
深入一线调研,学生课业负担时有超负荷的现象,教師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切忌贪多图量,要有的放矢,有层次有坡度。作业内容做到由繁到简,由易到难,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并且做到“及时”,注意对学生作业反馈出来的重要信息做好记录。再者,“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一些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习惯质疑。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崇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七、鼓励形式生硬单一,纠正错误耽搁延误
走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充眼溢耳的就是“棒、棒,你真棒”的赞许声。这样简单重复、生硬单一、故意造秀的鼓励,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变得麻木甚至厌烦,鼓励也因此失去它的效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建立一种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对学生回答错误之处教师应及时纠正,及时讲解,才让学生明辨是非对错,认识善恶美丑。纠正错误被耽搁延误了,教育就会容易走向反面。
八、学习资源亟待开发,小组探讨流于形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势必引起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尤其是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化。它不仅声画并茂、图文交互,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丰富学生课程资源,很受一线教师青睐。但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也是开发学习资源的最佳方式。然而在农村小学,这种开发学习资源的方式往往被教师忽略。有道“众人拾柴”“集思广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就是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这个资源。如果教师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讨论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开发学习资源最有效的方式。
语文是遗憾的艺术,只能尽善尽美。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执行者,只要大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尽量避免语文课堂教学的盲区,潜下心来立足于学情,服务于课堂,作用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提升的真课,就会缩短城乡的距离,实现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让我们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实,越走越潇洒。
一、忽视学情学段特点,片面追求教学成绩
深入一线“推门听课”,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为了“赶功课”“求进度”,盲目追求课堂容量,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忽视学情学段的特点,违背学生个性发展、认知结构、年龄特点、学段的要求,导致无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在突破难点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争取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实现。
二、遗忘渗透思想教育,轻视学科有机整合
有人认为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事,与语文课关系不大。这是过激的说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书又育人。那么如何体现教书育人的本色?其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春风化雨的思品教育目的。
例如,苏老师上三年级《翠鸟》一课,她通过品读、句型训练、小组交流等教学环节,突破了“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及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个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领悟了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增强人类“保护益鸟”的感召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的渗透,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有机整合。
三、过多渲染“传道解惑”,自导自演现象偏颇
深入农村小学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现象大有可观。孩子们“乖乖听课”,老师滔滔不绝地给他们灌输知识。不可否认,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敢于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探索,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缩短师生的距离,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师自编自导的现象。同时也会自然地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淡化语文课堂本色,舍本逐末尚存未哀
“听、说、读、写、思”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可往往被一些语文课堂所忽略,以致造成舍本逐末,淡化语文课堂本色的后果。如何把“听、说、读、写、思”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呢?请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上三年级《十二次微笑》一课时,执教者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紧紧抓住“乘客态度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教学难点。通过多形式地朗读,让学生认识到“空姐真诚的歉意和微笑”,是“乘客对空姐态度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期间执教者辅以有层次、有坡度、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教学难点便在“听、说、读、写、思”中得以突破。这不仅有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好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体现语文教学本色。最后执教者以“寻找生活中的微笑”结束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人性化的社会交际网中,微笑服务的神奇魅力。这充分体现“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避免了“舍本逐末”的现象。
五、课堂容量把握不当,课堂动静处理失衡
一般地,课堂作业提倡少而精。但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时有“题海战术”,“多写多练”的错误倾向。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忽视的内容进行练习设计。同时,合理安排课堂动静。古人说,静能养性,静能生智。课堂不是闹市,也不是超市,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静思、沉思。如果课堂动静处理失衡,势必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六、练习设计存在盲目,智力因素尚待开发
深入一线调研,学生课业负担时有超负荷的现象,教師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切忌贪多图量,要有的放矢,有层次有坡度。作业内容做到由繁到简,由易到难,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并且做到“及时”,注意对学生作业反馈出来的重要信息做好记录。再者,“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一些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习惯质疑。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崇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七、鼓励形式生硬单一,纠正错误耽搁延误
走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充眼溢耳的就是“棒、棒,你真棒”的赞许声。这样简单重复、生硬单一、故意造秀的鼓励,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变得麻木甚至厌烦,鼓励也因此失去它的效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建立一种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对学生回答错误之处教师应及时纠正,及时讲解,才让学生明辨是非对错,认识善恶美丑。纠正错误被耽搁延误了,教育就会容易走向反面。
八、学习资源亟待开发,小组探讨流于形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势必引起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尤其是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化。它不仅声画并茂、图文交互,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丰富学生课程资源,很受一线教师青睐。但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也是开发学习资源的最佳方式。然而在农村小学,这种开发学习资源的方式往往被教师忽略。有道“众人拾柴”“集思广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就是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这个资源。如果教师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讨论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开发学习资源最有效的方式。
语文是遗憾的艺术,只能尽善尽美。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执行者,只要大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尽量避免语文课堂教学的盲区,潜下心来立足于学情,服务于课堂,作用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提升的真课,就会缩短城乡的距离,实现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让我们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实,越走越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