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一直是思想品德的基础,更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有效途径。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思想道德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公民的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拥有独自应对问题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学生思想品德核心素养呢?个人认为应该从课堂出发,本文就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对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所谓的“核心素养”,到底又是指的什么呢?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思想道德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公民的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拥有独自应对问题的能力。然而,又应该如何去实现这种“核心素养”呢?首先,可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了解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化。
一、利用生活化的素材
(一)关注社会“大”现象
今天的社会变化是巨大而迅速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处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更是被现如今的各类社会现象所深深吸引,并且受到社会影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学生心智相对来说不成熟,面对现在的这种信息化社会,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然而,如何才能改善这种现象呢?当然是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面对现如今这形形色色的社会,老师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大”现象,通过种种社会现象去发现事情的本质,通过这种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了解社会 自主自立》这一课的时候,先用一张小女孩在街边乞讨的照片引入课堂主题,让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再给学生看一则资料,资料主要内容为乞丐开着宝马去上班,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正是证明了现在社会的复杂,借此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去正视社会的各种现象。在这节课堂中,老师通过这种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渐了解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我们需要有更高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关切身边“小”人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愿意与家长或老师进行交流,可能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之间拥有这相似的年龄、生活状态及生活经历,所以他们之间能够很容易地达成共鸣,由此来进行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让生命焕发光彩》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的小学生,像走路、吃饭这种日常活动进行起来都非常困难,但是他却在大家课间操的时侯擦黑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要擦黑板,是不是老师或者同学安排,他却说是自愿的,因为其他人都很忙。看到这个视频,学生们都安静了,借此视频,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人物认识到社会中的小美好。作为思想品德老师,更要发现这种生活中的小事,通过小事来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让他们了解到即使是小人物,也能够发挥大作用,从而使其确立人生目标。
二、统筹社会资源,培养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实践的能力
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各种资源,从中发现有关核心素养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转换教学阵地
其實,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之上。例如,在学习《遨游图书馆》这一课时,根据这节课的题目,带领学生去了图书馆。我随意说了一本书的名字,让大家去查找,顿时,图书馆里乱作一团,然而,经过很长时间,学生们都没有找到这本书,这时,图书管理员很快就帮大家找到了,同学们都充满了好奇,图书管理员是如何这么快找到的呢?原来,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可以利用公共查询机进行查询,这样就能很快找到对应的图书了,了解到了方法,学生们也能很快找到相应的书籍。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一种技能,更是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对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提升。
(二)落实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教育的课堂和方式是基础,真正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是关键。例如,在学习《啄木鸟行动》这一课时,我提前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在课余时间了解学校周围的环境情况。在课堂上,各小组汇报了各自的调查结果,然后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课堂讨论。讨论过后,我带领学生来到了户外,对于学校周围的垃圾、污染等进行了清理,虽然很脏很累,但是学生们却学习到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学生们通过亲自实践,不仅拥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是让同学们明白了,要勇于面对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是一定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总结
俗话说: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新课程改革,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大”现象、“小”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件进行现身说法,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多实践,这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2).
[2]戴慧,唐凤林.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
[3]胡云琬.更新观念注重践行增强初中思品课的实效性[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0).
作者简介:张丹丹(1981—),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教学和创新理论。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所谓的“核心素养”,到底又是指的什么呢?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思想道德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公民的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拥有独自应对问题的能力。然而,又应该如何去实现这种“核心素养”呢?首先,可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了解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化。
一、利用生活化的素材
(一)关注社会“大”现象
今天的社会变化是巨大而迅速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处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更是被现如今的各类社会现象所深深吸引,并且受到社会影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学生心智相对来说不成熟,面对现在的这种信息化社会,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然而,如何才能改善这种现象呢?当然是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面对现如今这形形色色的社会,老师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大”现象,通过种种社会现象去发现事情的本质,通过这种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了解社会 自主自立》这一课的时候,先用一张小女孩在街边乞讨的照片引入课堂主题,让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再给学生看一则资料,资料主要内容为乞丐开着宝马去上班,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正是证明了现在社会的复杂,借此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去正视社会的各种现象。在这节课堂中,老师通过这种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渐了解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我们需要有更高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关切身边“小”人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愿意与家长或老师进行交流,可能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之间拥有这相似的年龄、生活状态及生活经历,所以他们之间能够很容易地达成共鸣,由此来进行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让生命焕发光彩》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的小学生,像走路、吃饭这种日常活动进行起来都非常困难,但是他却在大家课间操的时侯擦黑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要擦黑板,是不是老师或者同学安排,他却说是自愿的,因为其他人都很忙。看到这个视频,学生们都安静了,借此视频,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人物认识到社会中的小美好。作为思想品德老师,更要发现这种生活中的小事,通过小事来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让他们了解到即使是小人物,也能够发挥大作用,从而使其确立人生目标。
二、统筹社会资源,培养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实践的能力
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各种资源,从中发现有关核心素养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转换教学阵地
其實,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之上。例如,在学习《遨游图书馆》这一课时,根据这节课的题目,带领学生去了图书馆。我随意说了一本书的名字,让大家去查找,顿时,图书馆里乱作一团,然而,经过很长时间,学生们都没有找到这本书,这时,图书管理员很快就帮大家找到了,同学们都充满了好奇,图书管理员是如何这么快找到的呢?原来,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可以利用公共查询机进行查询,这样就能很快找到对应的图书了,了解到了方法,学生们也能很快找到相应的书籍。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一种技能,更是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对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提升。
(二)落实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教育的课堂和方式是基础,真正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是关键。例如,在学习《啄木鸟行动》这一课时,我提前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在课余时间了解学校周围的环境情况。在课堂上,各小组汇报了各自的调查结果,然后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课堂讨论。讨论过后,我带领学生来到了户外,对于学校周围的垃圾、污染等进行了清理,虽然很脏很累,但是学生们却学习到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学生们通过亲自实践,不仅拥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是让同学们明白了,要勇于面对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是一定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总结
俗话说: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新课程改革,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大”现象、“小”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件进行现身说法,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多实践,这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2).
[2]戴慧,唐凤林.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
[3]胡云琬.更新观念注重践行增强初中思品课的实效性[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0).
作者简介:张丹丹(1981—),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教学和创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