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引发的思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背景、实施效果为背景讨论立法时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选择立法时机。立法时机是指立法者在作出是否立法、何时立法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主客观因素。立法需求与立法可能是正确决策立法时机的两个大方面。其中,立法需求主要涵括社会关系的变化,现有法律是否失灵等因素,立法可能则涵盖了立法能力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立法时机;立法需求;立法可能
  中图分类号:D92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245-01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及实施结果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打破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用工制度,考试劳动合同制的试点改革。并最终在1995年的《劳动法》中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大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实行十余年的劳动法已无法有效的规范劳动市场。所以,在2005年底,《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开始启动。在该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在立法中积极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立法调研,全国总工会亦起到积极作用、学界也对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该法制定在社会上影响范围之大史无前例。
  然而,该法实施前后招来了不少学者的批判及企业的对策性行为,从而导致劳资关系进一步恶化,劳动者被推向更为尴尬与不利的境地。某企业从2007年10月开始安排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辞职,让他们以新人身份重新竞聘上岗。《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短期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等形式继续繁荣,完全背离了节制这一行为的目的。二、立法决策论
  立法时机即在何时立法,好的立法时机是指在最为合适的时间立法,而何为最为合适的立法时间,如何选择最为合适的立法时机,选择合适的立法时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谈立法时机之前提,我们必须明确立法的内涵及外延。立法是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也是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因此,立法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对立法有利的客观条件。而这里的客观条件又包括立法的需求与立法的可能,以下从立法需求与立法可能两个方面浅述立法时机的选择。
  (一)立法需求,即社会的客观需要,是立法动机形成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只有社会客观需求与立法者的利益汇合,才会促使立法主体产生立法的主观需求。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其目的是规范行为,从而解决社会问题,但社会问题复杂多变,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都需要法律进行调整,法律作为强制力的规范,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当一种社会关系用其他规范调整失灵的情况下,才需要法律进行调整。
  法律的作用是调整社会关系,但其功能并非被动性的调整,它也能主动的去塑造社会,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改革开放、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度,社会关系变化很快,法律的塑造性功能显得极为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并不是只有出现了新问题才有立法需求。而现在我国已进入到“后立法时代”,立法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从强调法的创制到重视现有法的补充、修改和废止。
  (二)立法可能,立法需求是影响立法时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因为法律虽说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本身并不足以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良好效果,立法者的立法能力、立法技术,立法者对新问题、超前问题的认识能力,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等都影响立法时机的选择。
  首先,从立法者的立法能力来说,立法者是把握与决策立法时机的主体。从一般层面上来说,立法者都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科学预测立法需求与可能,理性把握立法时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得认识能力始终有限,都受制于我们有限的知识,立法者也不例外。因此,提高立法者的素质和水平,使立法工作达到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完美结合是影响立法时机的重要因素。
  其次,执法、司法能力。法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立法能力具备,并不意味着立法时机既已成熟。法律制定出来之后,必须通过执法、司法才能达到其最终目的,执法、司法将纸上的法律变成活生生的法律现实,从而发挥立法的社会功能。所以,立法者字立法时除了考虑立法这道德能力外,还必须考虑执法与司法支撑法律运行的能力。
  再次,守法者的承受能力。法的最终目的地是能够被人们所遵守,而作为守法主体的民众是立法者在立法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所以立法必须吸收公理性概念(如自由、平等、理性等),因为公理性原则更具有普适性,在以此为主导的法律价值观下,守法者能否自觉守法是衡量一部法律优劣的重要因素。三、结语
  从劳动合同法的實施效果与理论分析来看,立法必须讲究时机,立法时机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决定一部法律的生命力。立法是一项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活动,除了立法需求、立法可能之外,执政党的政策、社会主流的立法理念等诸多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立法时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志刚.焦中国劳动合同法争议与博弈中诞生[J].中国新闻周刊,2012.11.[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1-16.
  [2]同上.
  [3]于兆波.立法决策主体比较研究[J].法商研究,2002(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篇论文以涉警网络舆情的概念以及现状开始,通过实地调查、图表分析,引出我国当前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并加以分析。以徐纯合事件为例,探究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过程、引起的社会影响、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构建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议,着重研究当前涉警网络舆情的解决方法,通过提高公安机关对涉警舆情的应对能力、成立涉警网络舆情干预研究小组、舆情危机事件调查小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小组来对涉警网络舆情
摘要:当今失独家庭数量日益增多,失独家庭的痛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国家对失独家庭的救济仅仅停留在经济补偿上,而没有从精神这一问题出发根本上解决失独家庭的痛苦。失独家庭为了弥补心理创伤,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地下代孕”,而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得不偿失。对失独家庭开放代孕政策是当今时代所需,也是国家保障人权的又一保障。代孕目前在我国仍处于法律空白的地位,急需立法亟待完善。代孕问题的解决,相信会
摘 要: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发源于16世纪法國人杜摩兰。随着人权意识愈发受到重视与保护,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私法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下文简称《法律适用法》)的正式出台,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被进一步的扩大,更体现了其核心地位。本文从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适用范围与限制分析仍需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意思自治原则;法律适
摘 要: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法是我国法律借鉴的主要对象。但是基于法律文本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其翻译难度很大。本文通过对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进行研究,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例探讨法律文本的翻译方法,希望对提高译者的法律文本翻译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功能加忠诚;法律文本;《德国刑事诉讼法》;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4-
摘 要:近几年被热议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外的在司法审判中“遇冷”,通过分析上网的刑事案例和走访法院及公安机关,简要分析其遇冷的原因,即当事人对非法取证缺乏认识,法院对非法证据排除积极性不够等,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法证据;刑事案件;司法审判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8-0142-02  作者简介:吴情美(1993-)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商品交易中遇到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但目前,大学生在消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本应有着更强的维权意识,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调查,了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出建议,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维权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摘 要:困境未成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需要政府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联合建立、健全救助机制。笔者拟以贵州省×县对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实践为经验素材,对与困境未成年人救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对典型乡镇、学校等进行实地调研,对现有的救助方式进行思考,探讨困境未成年人救助的现行运作机制及其缺陷,并在总结反思现行救助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机制创新的路径。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传统的环境伦理,分析了其中各学说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在此基础之上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随着环境思想的发展转变,人们对环境概念内涵的认知也在不断丰实,环境保护的对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原本的客观存在层面跃升至客观实在层面,为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乃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法律,其所
摘 要:受适用规则不明确、趋利避害心理等因素影响,地方性法规的司法适用不规范与适用率较为低下是当今现实。唯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提高地方性法规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并包容、尊重法官依法对地方性法规的审查判断所进行的“说理性适用”与“选择性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司法适用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关键词:地方性法规;司法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0
[内容摘要]随着监狱学理论的发展,监狱学的学科体系已较为完备,但却缺少了监狱社会学的设立。然而无论从监狱学的研究范围还是从监狱这一特殊社会场域来看,监狱社会学的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监狱学的定义和现状着手,提出了监狱社会学设立的意义,并例举了监狱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以期对监狱社会学的设立以及监狱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监狱学;学科建设;监狱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