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19世纪英美的文学中存在一套成型的女性婚姻观,并且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将以简·奥斯丁的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她对于爱情、金钱和婚姻的关系的看法。奥斯丁的婚姻观与其生活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存在于她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具有非常率真的个性,她们宣言只有爱才能嫁。同时,奥斯丁摒弃了现实依赖于感官和物质需求的婚姻观,但另一方面,她也坚持理想的婚姻是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感官和物质要求。
关键词:简·奥斯丁 婚姻观 感官 物质需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婚姻表面上是两性的结合,实际上是生活在社会中妇女的感情归宿和价值体现。奥斯丁的小说都是以此为第一前提来完成故事叙述的。她作品中的故事不但生动而且引人深思,成为19世纪妇女婚姻观的典型代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夏洛特就是一个对婚姻很有看法的女性。奥斯丁对其婚姻观的描写为:“夏洛特思考后,心中有些欣喜。虽然柯林斯先生不讨人喜欢,也不通情达理,自己不喜欢和他相处,但是依然选择了这个人当自己的丈夫。结婚作为她的一贯目标,尽管她知道夫妻生活与婚姻并不一定给人幸福,并且对此也没有很高的估价,但是她终于给自己选择了一个可靠的储藏室,能够为自己遮风避雨。”《爱玛》作为奥斯丁的著名作品,其女主人公爱玛的婚姻观与夏洛特则是大不相同。爱玛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她的经济条件十分优越,所以不急于寻找一个“可靠的储藏室”。她经常宣称:“我可不会成为一个可怜的老处女。那些引人轻视的未婚之人仅仅是由于这些人的贫穷,对宽宏大量的公众来说……一个独身的女人如果很有钱,那么这个女人一定也会得到别人的敬重,并且一定可以像任何人一样惹人喜爱且通情达理。”
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奥斯丁非常关注现实,并且对自己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认真负责。她十分关注当时社会处在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婚姻观,并且将其列为大部分作品的叙述主题。源于现实生活的主人公作为她作品中的一个大背景,对于她们通过婚姻来获取自身幸福进行了分析。以物质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所以,男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优势地位,女人则处于劣势。而一些出身贫寒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则常常将生活的出路寄托在一个具有经济基础的婚姻上面。奥斯丁作品中对这类婚姻的描写正好体现了她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她笔下的女性婚姻观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
财务是婚姻的基石。奥斯丁在面对金钱的问题时表现的十分敏感。以至于她的作品中当介绍一个人物时都免不了提到其财务情况,同时,只要有谈婚论嫁的事情,就必须会涉及家产情况。例如,在《傲慢与偏见》的第七章中就已经介绍了班内特家的财务情况;《诺桑觉寺》对于凯瑟琳·莫兰的财产很早便交代出来了;《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也清清楚楚地交代了关于罗什渥兹的财产、班内特伦小姐的财产、克劳福特的财产。
再来分析《傲慢与偏见》,当班内特太太看到经济条件优越的少爷时就觉得自己女儿的命运可以得到改善了,而女儿的思想和妈妈则是如出一辙。结果,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还是成功嫁给了富豪达西和宾利。另外,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华德三姐妹的婚姻总结而言都是很不错的,但因为她们所嫁的人的物质基础不同,婚后的生活状况也完全不同。大姐嫁给了一个没有一点财产的牧师诺利斯,弄得生活需要精打细算,十分节俭;二姐的陪嫁虽然很少,但是丈夫托马斯·班内特伦爵士的财物丰盈,所以过得十分富裕;小妹嫁得最为不理想,她的丈夫仅仅是一个在海军陆战队就职的中尉,并且他没有家产、门第,也没有文化,因此生活经常需要大姐和二姐的资助。虽然,奥斯丁看不上法兰丝小姐一家人的低级趣味,嘲笑诺利斯太太的刻薄和节俭,但她也并不赞成只看重经济却没有感情的婚姻。《理智与情感》当中,母亲坚持要爱德华放弃深爱的露西娶有“三万镑资产”的莫顿小姐为妻,以摆脱婚后的“穷困”生活。最后,爱德华还是选择了爱情拒绝了母亲的建议,因此被母亲剥夺了继承自家财产的权力,仅仅依靠每个月两千镑的利息过活。同时,约翰·达什伍德也觉得爱德华受到的惩罚并不过分,因为他的确是娶了一个无法给他带来报偿的女人。这里就渗透出了奥斯丁最为朴实、实用的财产婚姻观,即“婚姻仅有美貌和金钱是错误的,但婚姻缺少美貌与金钱也是错位的”。
英国文坛有很多描写妇女婚姻方面问题的小说,可是却很少有作家像奥斯丁这样从经济与婚姻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向社会大众揭示了金钱至上的婚姻体系,使资产经济婚姻制度的本质显露出来。在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才能受到其家人及朋友的祝福,才能真正地获得社会的认可。在那个以金钱决定社会地位的年代,两性间的结合以感情为基础自由进行,根据社会结构中地位、身份合适的人分配到一起。社会结构当中身份与地位开始左右人们的感情。奥斯丁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社会大众面前反复证明了建立在社会地位、性情才智、财务状况、双方家庭背景都合适的婚姻,才可以长远。在《诺桑觉寺》中,蒂尔尼将军对于莫兰反复无常的态度上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开始蒂尔尼将军在约翰·索普那里听到莫兰具有巨大的财产时,就同意其和亨利的交往;但后来约翰·索普恶意中伤莫兰,使得蒂尔尼相信莫兰佳境贫寒,他就极力反对亨利与其结婚;最后,当他得知莫兰其实一点也不贫穷,同时还有三千磅的嫁妆时,又反口答应亨利娶莫兰。也就是说,其实在作者心里就完全认为以莫兰的财产和社会地位嫁入蒂尔尼将军家是“门当户对”、合乎情理的。
从整体上来看,奥斯丁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几乎都在自己的社交圈中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结婚对象,而她们选择的对象的社会地位与自己都十分匹配。就像爱玛曾经极力要求哈丽特与农夫马丁停止交往,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马丁与哈丽特还是结婚了。因此,婚姻的双方是必须按照自己的门第和社会地位进行组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走得长久。
三
婚姻在有了财产、地位的支持以后,还要看才智和情趣的匹配程度。只有这三种元素同时具备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美满的婚姻,作者对于这样的婚姻也是非常向往的。举例说明就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曾经认为达西太傲慢了,并且做人不公平,所以就自动疏远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她又发现是自己误会了达西,最后还摒弃偏见,两情相悦走到一起。即使是那个视金钱如生命的班内特太太也认为对于婚姻而言,感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她一直都希望女儿能够和有钱的少爷结婚,但当伊丽莎白的母亲发现达西的傲慢的时候,压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接近他。可是当伊丽莎白消除对达西的误会以后,班内特太太也不再反感达西,并且十分高兴。这表明,班内特太太虽然十分看重女儿结婚对象的财产,但是她更希望女儿的婚姻是建立在财务和感情基础上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正好说明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存在一种和谐的“门当户对”,而社会大众也十分接受这种朴素的、和谐的婚姻观。 另一方面,婚姻其实是被理性所支配的。在《傲慢与偏见》中,简用理智的思维决定着自己的感情归属,最终获得了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刚开始由于意气用事误会了达西,差点与真爱擦肩而过,最后真相大白,她用理智的思维消除了误会,最终赢得了婚姻的幸福。《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也上演了同样的事情,男女青年表现的一系列不理智行为,使范尼与埃德蒙都十分困惑。当然,这也是导致朱丽叶和耶茨私奔、克劳福特和玛利亚出家离走不理智的表现的根本。这样的行为带给家庭苦恼,甚至诸多不幸。例如,这个消息被诺利斯得知后就像变了个人,她开始变得冷漠寡言,对任何事都开始迟钝。“汤姆在听到妹妹的行为后,惊骇之下,病情大大加重”;贝特伦夫人在给范妮讲这件事时,“讲一阵,伤心一阵”,这件事儿对于埃德蒙和托马斯爵士来说相当于当头棒喝。他们觉得家族的名声、朱丽叶的声誉会因此受到损失,这样是无法弥补的不幸。
“幸福的婚姻即理智的婚姻”作为一种理念一直被奥斯丁所坚信,并且她将自己的思想与《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完全融合。作者对两姐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所表现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了重点描写,其本质是在揭露不理智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为此,玛丽安甚至差点失去生命,最后她付出了沉重代价。而埃丽诺的行为却十分冷静,最终得到了美满幸福的婚姻。从根本上讲,墨守成规的择偶游戏就是理智的婚姻观,具有挑战性的出轨行为都不会得到支持,当然也不会被社会大众认可。这样更凸显了奥斯丁的使用主义婚姻观。
在奥斯丁的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的经济问题。但是,她所谓的经济问题不同于社会底层饥寒交迫的贫困形式。但是,奥斯丁本身就是一个聪明与智慧、才华与美丽兼备的女人,所以对她来说经济上的拮据是她人生中最大的阴影。她的父亲曾经有一份值得尊敬的职业,但是却没有能够给她留下足够的财产。她的父母只能支付一个厨子的工资,所以并没有人帮她和妹妹洗衣服、缝衣服,即使要时常参加各种舞会,她们姐妹二人也买不起新的衣服,出门的时候没有专用的马车。这种生活状况在父亲去世以后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四
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迈尔曾经指出,在奥斯丁所在的时代,女人想要有钱,想要在这个社会使自己的地位提升,不是嫁给个有钱人,就是获得了一笔巨额遗产。他对于富有亲戚与金钱的追求,甚至被批评家说成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而这两种东西,都是当时社会所看重的东西。奥斯丁是一个郊区牧师的女儿,所以注定了她要嫁的男人不可能不要嫁妆。奥斯丁的六部感情小说中,就有五部是在描写年轻男女在婚嫁方面的感情纠葛的。奥斯丁这种深刻描述,就足以证明在她的脑海中爱情婚姻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本身渴望美满的爱情却无法实现,所以将感情倾全部倾注在作品当中,以寻求满足。
奥斯丁的作品虽然描述了一批淑女绅士的婚姻与感情,但是经过上文分析得出,其实她的实质却是在揭露婚姻的本质。无论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还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她作品中的多数婚姻似乎都不是简单的个人感情的归属,而是纯粹的经济、生存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在奥斯丁众多作品当中,这种“举世公认的真理”被时代所认可,被公认的“真理”是“没有资产的女性需要嫁给一位有钱有地位的丈夫”,然而并不是“有钱的男人需要太太”。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在奥斯丁的所有作品当中,即使是满足“社会真理”的婚姻也会有好坏之分。奥斯丁的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涉及感情和婚姻方面的问题,虽然在过去千年的历史中妇女的地位都处于社会底层,她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高,所以才出现一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所谓的真理“有财产的单身汉需要位太太”。奥斯丁立志于为解决妇女问题找到一条通道,所以,在19世纪的背景中,她所有的作品都传达出了自己的女权主义。而从当今社会的角度分析,她的想法略显柔弱,当时她已经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在妇女思想解放的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后世在称赞奥斯丁的时候,不光是赞许她为我们创造了六部意义深刻的作品,更要佩服她融入到作品中先进的女性思想。很多女性作者在对于过去和现在的自身地位和权力需要进行更加深刻和理智的思考。奥斯丁作品中的婚姻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静静:《奥斯丁对传统婚姻叙事的解构与超越》,《芒种》,2012年第18期。
[2] 陈梅:《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性意识分析》,《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14期。
[3] 雷佳:《〈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与妥协》,《文教资料》,2012年第21期。
[4] 刘燕:《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原因》,《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0期。
[5] 段海霞:《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电影文学》,2011年第2期。
作者简介:徐舒,女,1983—,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笔译及口译,工作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简·奥斯丁 婚姻观 感官 物质需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婚姻表面上是两性的结合,实际上是生活在社会中妇女的感情归宿和价值体现。奥斯丁的小说都是以此为第一前提来完成故事叙述的。她作品中的故事不但生动而且引人深思,成为19世纪妇女婚姻观的典型代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夏洛特就是一个对婚姻很有看法的女性。奥斯丁对其婚姻观的描写为:“夏洛特思考后,心中有些欣喜。虽然柯林斯先生不讨人喜欢,也不通情达理,自己不喜欢和他相处,但是依然选择了这个人当自己的丈夫。结婚作为她的一贯目标,尽管她知道夫妻生活与婚姻并不一定给人幸福,并且对此也没有很高的估价,但是她终于给自己选择了一个可靠的储藏室,能够为自己遮风避雨。”《爱玛》作为奥斯丁的著名作品,其女主人公爱玛的婚姻观与夏洛特则是大不相同。爱玛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中,她的经济条件十分优越,所以不急于寻找一个“可靠的储藏室”。她经常宣称:“我可不会成为一个可怜的老处女。那些引人轻视的未婚之人仅仅是由于这些人的贫穷,对宽宏大量的公众来说……一个独身的女人如果很有钱,那么这个女人一定也会得到别人的敬重,并且一定可以像任何人一样惹人喜爱且通情达理。”
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奥斯丁非常关注现实,并且对自己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认真负责。她十分关注当时社会处在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婚姻观,并且将其列为大部分作品的叙述主题。源于现实生活的主人公作为她作品中的一个大背景,对于她们通过婚姻来获取自身幸福进行了分析。以物质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所以,男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优势地位,女人则处于劣势。而一些出身贫寒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则常常将生活的出路寄托在一个具有经济基础的婚姻上面。奥斯丁作品中对这类婚姻的描写正好体现了她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她笔下的女性婚姻观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
财务是婚姻的基石。奥斯丁在面对金钱的问题时表现的十分敏感。以至于她的作品中当介绍一个人物时都免不了提到其财务情况,同时,只要有谈婚论嫁的事情,就必须会涉及家产情况。例如,在《傲慢与偏见》的第七章中就已经介绍了班内特家的财务情况;《诺桑觉寺》对于凯瑟琳·莫兰的财产很早便交代出来了;《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也清清楚楚地交代了关于罗什渥兹的财产、班内特伦小姐的财产、克劳福特的财产。
再来分析《傲慢与偏见》,当班内特太太看到经济条件优越的少爷时就觉得自己女儿的命运可以得到改善了,而女儿的思想和妈妈则是如出一辙。结果,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还是成功嫁给了富豪达西和宾利。另外,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华德三姐妹的婚姻总结而言都是很不错的,但因为她们所嫁的人的物质基础不同,婚后的生活状况也完全不同。大姐嫁给了一个没有一点财产的牧师诺利斯,弄得生活需要精打细算,十分节俭;二姐的陪嫁虽然很少,但是丈夫托马斯·班内特伦爵士的财物丰盈,所以过得十分富裕;小妹嫁得最为不理想,她的丈夫仅仅是一个在海军陆战队就职的中尉,并且他没有家产、门第,也没有文化,因此生活经常需要大姐和二姐的资助。虽然,奥斯丁看不上法兰丝小姐一家人的低级趣味,嘲笑诺利斯太太的刻薄和节俭,但她也并不赞成只看重经济却没有感情的婚姻。《理智与情感》当中,母亲坚持要爱德华放弃深爱的露西娶有“三万镑资产”的莫顿小姐为妻,以摆脱婚后的“穷困”生活。最后,爱德华还是选择了爱情拒绝了母亲的建议,因此被母亲剥夺了继承自家财产的权力,仅仅依靠每个月两千镑的利息过活。同时,约翰·达什伍德也觉得爱德华受到的惩罚并不过分,因为他的确是娶了一个无法给他带来报偿的女人。这里就渗透出了奥斯丁最为朴实、实用的财产婚姻观,即“婚姻仅有美貌和金钱是错误的,但婚姻缺少美貌与金钱也是错位的”。
英国文坛有很多描写妇女婚姻方面问题的小说,可是却很少有作家像奥斯丁这样从经济与婚姻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向社会大众揭示了金钱至上的婚姻体系,使资产经济婚姻制度的本质显露出来。在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才能受到其家人及朋友的祝福,才能真正地获得社会的认可。在那个以金钱决定社会地位的年代,两性间的结合以感情为基础自由进行,根据社会结构中地位、身份合适的人分配到一起。社会结构当中身份与地位开始左右人们的感情。奥斯丁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社会大众面前反复证明了建立在社会地位、性情才智、财务状况、双方家庭背景都合适的婚姻,才可以长远。在《诺桑觉寺》中,蒂尔尼将军对于莫兰反复无常的态度上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开始蒂尔尼将军在约翰·索普那里听到莫兰具有巨大的财产时,就同意其和亨利的交往;但后来约翰·索普恶意中伤莫兰,使得蒂尔尼相信莫兰佳境贫寒,他就极力反对亨利与其结婚;最后,当他得知莫兰其实一点也不贫穷,同时还有三千磅的嫁妆时,又反口答应亨利娶莫兰。也就是说,其实在作者心里就完全认为以莫兰的财产和社会地位嫁入蒂尔尼将军家是“门当户对”、合乎情理的。
从整体上来看,奥斯丁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几乎都在自己的社交圈中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结婚对象,而她们选择的对象的社会地位与自己都十分匹配。就像爱玛曾经极力要求哈丽特与农夫马丁停止交往,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马丁与哈丽特还是结婚了。因此,婚姻的双方是必须按照自己的门第和社会地位进行组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走得长久。
三
婚姻在有了财产、地位的支持以后,还要看才智和情趣的匹配程度。只有这三种元素同时具备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美满的婚姻,作者对于这样的婚姻也是非常向往的。举例说明就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曾经认为达西太傲慢了,并且做人不公平,所以就自动疏远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她又发现是自己误会了达西,最后还摒弃偏见,两情相悦走到一起。即使是那个视金钱如生命的班内特太太也认为对于婚姻而言,感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她一直都希望女儿能够和有钱的少爷结婚,但当伊丽莎白的母亲发现达西的傲慢的时候,压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接近他。可是当伊丽莎白消除对达西的误会以后,班内特太太也不再反感达西,并且十分高兴。这表明,班内特太太虽然十分看重女儿结婚对象的财产,但是她更希望女儿的婚姻是建立在财务和感情基础上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正好说明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存在一种和谐的“门当户对”,而社会大众也十分接受这种朴素的、和谐的婚姻观。 另一方面,婚姻其实是被理性所支配的。在《傲慢与偏见》中,简用理智的思维决定着自己的感情归属,最终获得了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刚开始由于意气用事误会了达西,差点与真爱擦肩而过,最后真相大白,她用理智的思维消除了误会,最终赢得了婚姻的幸福。《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也上演了同样的事情,男女青年表现的一系列不理智行为,使范尼与埃德蒙都十分困惑。当然,这也是导致朱丽叶和耶茨私奔、克劳福特和玛利亚出家离走不理智的表现的根本。这样的行为带给家庭苦恼,甚至诸多不幸。例如,这个消息被诺利斯得知后就像变了个人,她开始变得冷漠寡言,对任何事都开始迟钝。“汤姆在听到妹妹的行为后,惊骇之下,病情大大加重”;贝特伦夫人在给范妮讲这件事时,“讲一阵,伤心一阵”,这件事儿对于埃德蒙和托马斯爵士来说相当于当头棒喝。他们觉得家族的名声、朱丽叶的声誉会因此受到损失,这样是无法弥补的不幸。
“幸福的婚姻即理智的婚姻”作为一种理念一直被奥斯丁所坚信,并且她将自己的思想与《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完全融合。作者对两姐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所表现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了重点描写,其本质是在揭露不理智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为此,玛丽安甚至差点失去生命,最后她付出了沉重代价。而埃丽诺的行为却十分冷静,最终得到了美满幸福的婚姻。从根本上讲,墨守成规的择偶游戏就是理智的婚姻观,具有挑战性的出轨行为都不会得到支持,当然也不会被社会大众认可。这样更凸显了奥斯丁的使用主义婚姻观。
在奥斯丁的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的经济问题。但是,她所谓的经济问题不同于社会底层饥寒交迫的贫困形式。但是,奥斯丁本身就是一个聪明与智慧、才华与美丽兼备的女人,所以对她来说经济上的拮据是她人生中最大的阴影。她的父亲曾经有一份值得尊敬的职业,但是却没有能够给她留下足够的财产。她的父母只能支付一个厨子的工资,所以并没有人帮她和妹妹洗衣服、缝衣服,即使要时常参加各种舞会,她们姐妹二人也买不起新的衣服,出门的时候没有专用的马车。这种生活状况在父亲去世以后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四
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迈尔曾经指出,在奥斯丁所在的时代,女人想要有钱,想要在这个社会使自己的地位提升,不是嫁给个有钱人,就是获得了一笔巨额遗产。他对于富有亲戚与金钱的追求,甚至被批评家说成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而这两种东西,都是当时社会所看重的东西。奥斯丁是一个郊区牧师的女儿,所以注定了她要嫁的男人不可能不要嫁妆。奥斯丁的六部感情小说中,就有五部是在描写年轻男女在婚嫁方面的感情纠葛的。奥斯丁这种深刻描述,就足以证明在她的脑海中爱情婚姻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本身渴望美满的爱情却无法实现,所以将感情倾全部倾注在作品当中,以寻求满足。
奥斯丁的作品虽然描述了一批淑女绅士的婚姻与感情,但是经过上文分析得出,其实她的实质却是在揭露婚姻的本质。无论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还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她作品中的多数婚姻似乎都不是简单的个人感情的归属,而是纯粹的经济、生存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在奥斯丁众多作品当中,这种“举世公认的真理”被时代所认可,被公认的“真理”是“没有资产的女性需要嫁给一位有钱有地位的丈夫”,然而并不是“有钱的男人需要太太”。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在奥斯丁的所有作品当中,即使是满足“社会真理”的婚姻也会有好坏之分。奥斯丁的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涉及感情和婚姻方面的问题,虽然在过去千年的历史中妇女的地位都处于社会底层,她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高,所以才出现一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所谓的真理“有财产的单身汉需要位太太”。奥斯丁立志于为解决妇女问题找到一条通道,所以,在19世纪的背景中,她所有的作品都传达出了自己的女权主义。而从当今社会的角度分析,她的想法略显柔弱,当时她已经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在妇女思想解放的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后世在称赞奥斯丁的时候,不光是赞许她为我们创造了六部意义深刻的作品,更要佩服她融入到作品中先进的女性思想。很多女性作者在对于过去和现在的自身地位和权力需要进行更加深刻和理智的思考。奥斯丁作品中的婚姻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静静:《奥斯丁对传统婚姻叙事的解构与超越》,《芒种》,2012年第18期。
[2] 陈梅:《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性意识分析》,《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14期。
[3] 雷佳:《〈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与妥协》,《文教资料》,2012年第21期。
[4] 刘燕:《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及原因》,《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0期。
[5] 段海霞:《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电影文学》,2011年第2期。
作者简介:徐舒,女,1983—,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笔译及口译,工作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