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芦苇,就像喜欢这片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黄河入海口。在这片日夜不断更新的湿地上,芦苇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我喜欢芦苇的野性,喜欢它强大旺盛的生命力,即使是在布满如白月光的盐碱大地上;我喜欢它的柔软,遇到风就随其摇摆,我看到的不是它的举棋不定,而是面对命运作出随遇而安的选择;我喜欢它的坚韧,即使命中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来年照样刺破大地,形成浩瀚无边的芦苇荡。
还有那一场十月里的芦花飞雪,怎能不生出无限爱恋。雪一样的芦花,漫天飞舞时,我想到了白头到老的爱情,想到了满头白发的母亲。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葦丛,你就遇到了一场不肯融化的雪,那样的白,那样的轻,那样的美……
每年因为工作,我都会到这片一直热爱着的入海口湿地。有时是在春寒料峭的春天,有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有时是在芦花飞雪的季节。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来到这里,面对无边无际金黄的芦苇荡,陪伴着最后的黄河水,堆起高低起伏壮观的冰凌。它们在阳光下闪着黄金般的光,怎能不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这次去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还是因为工作。尽管时间已经步入了秋天,阳光依然炙热,车辆过了垦东大汶流管理区的大门,道路两边就是一直往前延续的芦苇丛带了。苇丛之外的地方是高过芦苇的红柳,那是这片土地上另一种命硬的植物。
路上除了林立的杆塔和抽油机,坐在车上再看不见其它的事物。道路两侧细瘦的芦苇,已经接近人的高度,成片的浓绿,已经挡不住底部开始渐黄的叶梢。我知道,再过一个来月,这里就是金黄一片。那时的芦苇依旧瘦弱,但瘦弱抱成一团,就是柔软的辉煌。还有那芦花飞雪的曼妙时光,穿行其中该是多么美丽的心情。
一说起芦苇,这里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和对它无限的感慨。有人说它的美丽,有人说它的命硬,也有人说它命贱到一文不值。无论怎样,在风雨中,在烈日和寒冬中,它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片散发着盐碱味和石油味的土地。
著名作家庞壮国先生,在一篇关于芦苇的随笔中写到,“谁是我们城市狗一般忠实的植物,任你欺侮任你祸害任你轻视而棒打不走,就是要苦苦守候着城市的家门?”这一定是芦苇,一定是那些像芦苇一样的人。
我喜欢芦苇,喜欢像芦苇一样的石油工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亲切得让你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就像自己一样,在这里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棵芦苇。谁也不知道我是谁,谁也不知道我来到这片黄河入海盐碱地上的意义。
但是,芦苇知道我,黄河知道我,大海知道我,这片脚下的盐碱地知道我。我心甘情愿做一棵荒野上的芦苇,接受这里的狂风暴雨,接受这里的日出日落,接受这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做一棵芦苇,默默守着这片荒野,我就是幸福的。
从生到死,像一棵芦苇,默默无闻驻守着这片无法割舍的土地。想起一条市政大道的改造,为了修建银杏大道投资上亿元。还不如把芦苇移栽过去几棵,用不了几年,它一定扑扑啦啦长成一片大海。那该有多壮观,该有多亲切啊。
此番前来,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却没想到成了今生的遗憾。这里有位女子,依靠割苇子,用苇子编苇箔为生。她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叫如云。四十出头的年纪,身体略胖,很有力气。编苇箔时,她总戴着一个蓝色的三角围巾,风吹的时候,像一小块从高处掉下来的天空。如今在这片土地上,这行小生意已经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了,收入也是微薄到勉强养家糊口。
去年来时,她看我身上的红工衣,说能否卖给她一套,冬天干活穿着会很暖和。我说好,不用给钱明年来时我带给你一套。红色的工衣配上她头上蓝色的围巾,在这一望无际的苇丛里,也会是一抹靓丽的色彩。只是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却再也找不到她。
问及附近的人,原来去年冬天,如云独自去苇丛割苇子,不慎掉入一个大水坑里,再也没有回来。头上的天空湛蓝,蓝得醉人。头上的云朵很白,像女子洁白的连衣裙。那场芦花飞雪,一场永不融化的大雪,让一位名叫如云的女子,忘了回家……
还有那一场十月里的芦花飞雪,怎能不生出无限爱恋。雪一样的芦花,漫天飞舞时,我想到了白头到老的爱情,想到了满头白发的母亲。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葦丛,你就遇到了一场不肯融化的雪,那样的白,那样的轻,那样的美……
每年因为工作,我都会到这片一直热爱着的入海口湿地。有时是在春寒料峭的春天,有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有时是在芦花飞雪的季节。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来到这里,面对无边无际金黄的芦苇荡,陪伴着最后的黄河水,堆起高低起伏壮观的冰凌。它们在阳光下闪着黄金般的光,怎能不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这次去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还是因为工作。尽管时间已经步入了秋天,阳光依然炙热,车辆过了垦东大汶流管理区的大门,道路两边就是一直往前延续的芦苇丛带了。苇丛之外的地方是高过芦苇的红柳,那是这片土地上另一种命硬的植物。
路上除了林立的杆塔和抽油机,坐在车上再看不见其它的事物。道路两侧细瘦的芦苇,已经接近人的高度,成片的浓绿,已经挡不住底部开始渐黄的叶梢。我知道,再过一个来月,这里就是金黄一片。那时的芦苇依旧瘦弱,但瘦弱抱成一团,就是柔软的辉煌。还有那芦花飞雪的曼妙时光,穿行其中该是多么美丽的心情。
一说起芦苇,这里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和对它无限的感慨。有人说它的美丽,有人说它的命硬,也有人说它命贱到一文不值。无论怎样,在风雨中,在烈日和寒冬中,它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片散发着盐碱味和石油味的土地。
著名作家庞壮国先生,在一篇关于芦苇的随笔中写到,“谁是我们城市狗一般忠实的植物,任你欺侮任你祸害任你轻视而棒打不走,就是要苦苦守候着城市的家门?”这一定是芦苇,一定是那些像芦苇一样的人。
我喜欢芦苇,喜欢像芦苇一样的石油工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亲切得让你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就像自己一样,在这里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棵芦苇。谁也不知道我是谁,谁也不知道我来到这片黄河入海盐碱地上的意义。
但是,芦苇知道我,黄河知道我,大海知道我,这片脚下的盐碱地知道我。我心甘情愿做一棵荒野上的芦苇,接受这里的狂风暴雨,接受这里的日出日落,接受这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做一棵芦苇,默默守着这片荒野,我就是幸福的。
从生到死,像一棵芦苇,默默无闻驻守着这片无法割舍的土地。想起一条市政大道的改造,为了修建银杏大道投资上亿元。还不如把芦苇移栽过去几棵,用不了几年,它一定扑扑啦啦长成一片大海。那该有多壮观,该有多亲切啊。
此番前来,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却没想到成了今生的遗憾。这里有位女子,依靠割苇子,用苇子编苇箔为生。她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叫如云。四十出头的年纪,身体略胖,很有力气。编苇箔时,她总戴着一个蓝色的三角围巾,风吹的时候,像一小块从高处掉下来的天空。如今在这片土地上,这行小生意已经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了,收入也是微薄到勉强养家糊口。
去年来时,她看我身上的红工衣,说能否卖给她一套,冬天干活穿着会很暖和。我说好,不用给钱明年来时我带给你一套。红色的工衣配上她头上蓝色的围巾,在这一望无际的苇丛里,也会是一抹靓丽的色彩。只是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却再也找不到她。
问及附近的人,原来去年冬天,如云独自去苇丛割苇子,不慎掉入一个大水坑里,再也没有回来。头上的天空湛蓝,蓝得醉人。头上的云朵很白,像女子洁白的连衣裙。那场芦花飞雪,一场永不融化的大雪,让一位名叫如云的女子,忘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