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工学结合”的解读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多种形式;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工作同步进行,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在职工作人员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还将通过学生校内学习成绩与校外工作能力的严格考核,给予学生相应学分。
2.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思路
2.1确立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院校属于“教学服务”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培养,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而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的高技能展示出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必须探索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
2.2 建立实训教学基地
“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传统的、封闭的教和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并置于课堂以外的真实环境中,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结合而不是虚幻模拟结合来满足现实适合所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
3. 与“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
3.1实行成本核算改革试点
财务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实行权限下放,将分院的自主权扩大,将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每年將经费按工作量和学生人数划拨到分院,分院制定管理分配方案来行使管理权限,方便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
3.2公共课教学改革
为便于分院 “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职院校必须进行公共课教学管理的改革。将体育、公共英语、公共数学、两课教根据分院的专业特点来开展,特别是两课教学与实训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3.3实现分院由教学功能到教训功能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主要组织教师与学生在教室里、黑板上传授知识,而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应该自己先走出校门进行专业研修和专业实践,再带领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训练职业动手能力,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而不是教导学生。
4.“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
主动外置,即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比如主动提出将教师、课堂、学生外置到企业,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始共同对“工学结合” 共同探索来建立的实训教学机制。
4.1耦合互动
第一,合作成立冠名的学院。校企双方在共同办专业、配备师资、配备实训设备、撰写教材、开辟实训场所、接纳毕业生等各方面全面合作。第二,合作建立校内实训的基地。第三,合作制定教训计划。企业的人士们与学院的教师们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制定教学计划,企业专家参与审定教学计划并且被聘为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成员,企业文化被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必修课。
4.2合一共鸣
企业的技师承担在校内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工作,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员工。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接受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 共同培养训练学生。教师到企业研修实践。研修期间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研修和实践而且要研究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总结和编写教学案例。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企业为实训学生支付工资,企业接受有实训经历的毕业生。
5.“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工作实效
5.1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表现在起点高、工作稳定性强、有一定社会经验、发展空间和升职机会大、薪酬水平和企业满意度较高。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到企业生产线上的培训和实习,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的流程,融入企业并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使学生有个人经济来源。学生在企业同步工作与学习,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解决了学生的部分日常开销,协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重要的是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了生存的本领,不仅使学生也得到了锻炼,也使贫困学生自立。
5.2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培养学生,定位准确,学生素质高而受企业欢迎,同时企业也降低培养成本。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企业严格的管理环境中,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5.3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按企业岗位群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聘请企业的专家授课,引人企业的管理,如 5S管理新观念,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使学院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培养的人才竞争力增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学校利用了企业的优质资源,企业获得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技能人才,学生获得了劳动的本领受益最大。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大型企业支持中职院校的发展,与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接的课题,探索“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之一,它将为学生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真正“企业人”,打下良好基础。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多种形式;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工作同步进行,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在职工作人员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还将通过学生校内学习成绩与校外工作能力的严格考核,给予学生相应学分。
2.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思路
2.1确立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院校属于“教学服务”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培养,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而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的高技能展示出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必须探索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
2.2 建立实训教学基地
“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传统的、封闭的教和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并置于课堂以外的真实环境中,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结合而不是虚幻模拟结合来满足现实适合所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
3. 与“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
3.1实行成本核算改革试点
财务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实行权限下放,将分院的自主权扩大,将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每年將经费按工作量和学生人数划拨到分院,分院制定管理分配方案来行使管理权限,方便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
3.2公共课教学改革
为便于分院 “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职院校必须进行公共课教学管理的改革。将体育、公共英语、公共数学、两课教根据分院的专业特点来开展,特别是两课教学与实训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3.3实现分院由教学功能到教训功能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主要组织教师与学生在教室里、黑板上传授知识,而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应该自己先走出校门进行专业研修和专业实践,再带领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训练职业动手能力,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而不是教导学生。
4.“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
主动外置,即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比如主动提出将教师、课堂、学生外置到企业,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始共同对“工学结合” 共同探索来建立的实训教学机制。
4.1耦合互动
第一,合作成立冠名的学院。校企双方在共同办专业、配备师资、配备实训设备、撰写教材、开辟实训场所、接纳毕业生等各方面全面合作。第二,合作建立校内实训的基地。第三,合作制定教训计划。企业的人士们与学院的教师们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制定教学计划,企业专家参与审定教学计划并且被聘为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成员,企业文化被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必修课。
4.2合一共鸣
企业的技师承担在校内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工作,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员工。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接受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 共同培养训练学生。教师到企业研修实践。研修期间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研修和实践而且要研究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总结和编写教学案例。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企业为实训学生支付工资,企业接受有实训经历的毕业生。
5.“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工作实效
5.1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表现在起点高、工作稳定性强、有一定社会经验、发展空间和升职机会大、薪酬水平和企业满意度较高。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到企业生产线上的培训和实习,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的流程,融入企业并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使学生有个人经济来源。学生在企业同步工作与学习,所获得的劳动报酬解决了学生的部分日常开销,协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重要的是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了生存的本领,不仅使学生也得到了锻炼,也使贫困学生自立。
5.2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培养学生,定位准确,学生素质高而受企业欢迎,同时企业也降低培养成本。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企业严格的管理环境中,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5.3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按企业岗位群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聘请企业的专家授课,引人企业的管理,如 5S管理新观念,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使学院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培养的人才竞争力增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学校利用了企业的优质资源,企业获得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技能人才,学生获得了劳动的本领受益最大。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大型企业支持中职院校的发展,与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工作,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接的课题,探索“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之一,它将为学生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真正“企业人”,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