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216例妇科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子宫异常出血中医辩证治疗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临床子宫异常出血中医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74-02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症状之一,导致其出血的原因很多,如子宫内膜炎、产后出血、人流后出血等,且均与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其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近一年来笔者根据患者发病症状、运用中医辩证治疗了21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邯郸市第二医院妇科门诊患者216例。筛选出按西医诊断标准属“生殖道出血”[1]。其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108例,子宫肌瘤出血26例,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出血48例,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6例,刮宫术后子宫出血17例,共216例。年龄16-61岁,平均35.5岁。按出血时间计,病程4-7个月。
1.2临床症状。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①下腹部胀痛或疼痛;②血色紫黑,或黯红或夹血块;③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1.3中医病证诊断分型。病例依据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及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证类诊断标准[3],按证类分型如下:①瘀滞胞宫证85例: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②血瘀证66例:崩漏;③气血瘀滞证65例:人工流产、刮宫术、药流引起的疾患,故证属恶露不尽。
2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治疗后经期(或月经量)恢复正常,体征完全改善,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②显效:治疗后经期(或月经量)明显恢复,体征明显改善,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③有效:治疗后月经较治疗前改善,体征有改善。④无效:治疗后月经出血症状无改善。
3治疗、疗效及讨论
3.1IUD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治疗。
3.1.1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柴胡、党参、黄芩、郁金、白芍、侧柏叶、红花、三七等组成,采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早晚餐前半小时内服,服药期间停用其它相关药物,禁吃辛辣刺激食物及冷饮。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共用药1个疗程。
3.1.2疗效。临床治疗52例。其中,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
3.1.3讨论。近年来IUD致子宫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颇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西医学研究主要从子宫内膜的形态学、上皮细胞内酶活性的改变、前列腺素等功能变化方面进行探讨,多集中在放置IUD后子宫内膜局部形态学和生化物质改变二个方面,治疗针对病因、病理治疗为主,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但疗效均难令人满意。主要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纤溶酶抑制剂,在服药周期内一般有效减少月经量,考虑到前者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有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改变作用)且作用不能持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5],后者曾有导致血栓的报导。但根据中医肝“主疏泄,主藏血,肝胆相合,十一脏取决于胆:少阳主枢,通达阴阳”;“女子以肝为先天”等理论,肝对全身各处都能起到调解作用。根据古代医家治疗血证的经验及妇女生理病理特点,以益气、化瘀、凉血止血为主要治疗思路,确立了柴胡止血液[6]。周宜等人以拟方柴胡止血液观察证实,中医药治疗含铜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出血副反应的机制,为研究中医肝藏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7]。
3.2中医血瘀证治疗。
3.2.1治疗。方用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为:小茴香3g,炮姜5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6g,川芎6g,赤芍10g,蒲黄6g,五灵脂6g,肉桂2g。症见大量出血才,可酌加大黄、血余炭、艾叶等。剪服方法:每天1剂、温服,10天观察疗效。
3.2.2疗效。少腹逐瘀汤临床治疗58例。其中,治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
3.2.3讨论。止血化瘀法是针对出血性血瘀证而拟。中医在治疗上注重审证求因,谨守病机。依据中医证类诊断该组病例为血瘀证,故用活血化瘀法而获佳效。少腹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主治由寒凝瘀阻引起的少腹疾患。方中小茴香、肉桂温经散寒;加炮姜增强止血功用;延胡索、没药利气活血,散瘀止痛,可使血止而不留瘀;蒲黄、五灵脂乃失笑散,活血祛瘀兼止血,蒲黄有直接增加子宫收缩和止血作用[3];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气,散瘀调经。全方有温经散寒止痛,活血祛瘀化膜止血之效。
3.3血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症治疗。血病即火病,治火即是治血。另外,妇科血证与瘀血关系密切,尤其是出血之后,每多留瘀,故治疗上血热型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为其基本治疗法则。中药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作用。方有清热固经汤,药物组成有:炙龟板8钱(研末,先煎),牡蛎粉5钱(包煎),清阿胶5钱(陈酒炖冲),大生地5钱,地骨皮5钱,焦山栀3钱,生黄芩3钱,地榆片5钱,陈棕炭3钱,生藕节5钱,生甘草8分。药物历久应用,对血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症作用肯定。
临床治疗43例。其中,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4结语
子宫不规则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是妇科常见病。治疗崩漏尚需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一般多采用固气摄血法,以塞流止血为先。故需滋阴药同用。若血热则重用凉血止血药,血瘀则重用化瘀止血药,血虚则重用收敛止血药,或联合应用,标本同治。
参考文献
[1]段如麟.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89-90
[2]陈可冀.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19,152,194
[3]王永炎.今日中医妇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4,182,303
[4]陈钢等.柴胡止血液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6~9
[5]李雁等.我国5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节育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1):670
[6]周宜.柴胡止血液对置含铜节育器大鼠子宫内膜作用机制的研究[D].2002-04
关键词:中医临床子宫异常出血中医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74-02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症状之一,导致其出血的原因很多,如子宫内膜炎、产后出血、人流后出血等,且均与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其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近一年来笔者根据患者发病症状、运用中医辩证治疗了21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邯郸市第二医院妇科门诊患者216例。筛选出按西医诊断标准属“生殖道出血”[1]。其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108例,子宫肌瘤出血26例,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出血48例,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6例,刮宫术后子宫出血17例,共216例。年龄16-61岁,平均35.5岁。按出血时间计,病程4-7个月。
1.2临床症状。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①下腹部胀痛或疼痛;②血色紫黑,或黯红或夹血块;③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1.3中医病证诊断分型。病例依据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及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证类诊断标准[3],按证类分型如下:①瘀滞胞宫证85例: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②血瘀证66例:崩漏;③气血瘀滞证65例:人工流产、刮宫术、药流引起的疾患,故证属恶露不尽。
2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治疗后经期(或月经量)恢复正常,体征完全改善,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②显效:治疗后经期(或月经量)明显恢复,体征明显改善,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③有效:治疗后月经较治疗前改善,体征有改善。④无效:治疗后月经出血症状无改善。
3治疗、疗效及讨论
3.1IUD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治疗。
3.1.1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柴胡、党参、黄芩、郁金、白芍、侧柏叶、红花、三七等组成,采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早晚餐前半小时内服,服药期间停用其它相关药物,禁吃辛辣刺激食物及冷饮。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共用药1个疗程。
3.1.2疗效。临床治疗52例。其中,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
3.1.3讨论。近年来IUD致子宫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颇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西医学研究主要从子宫内膜的形态学、上皮细胞内酶活性的改变、前列腺素等功能变化方面进行探讨,多集中在放置IUD后子宫内膜局部形态学和生化物质改变二个方面,治疗针对病因、病理治疗为主,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但疗效均难令人满意。主要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纤溶酶抑制剂,在服药周期内一般有效减少月经量,考虑到前者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有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改变作用)且作用不能持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5],后者曾有导致血栓的报导。但根据中医肝“主疏泄,主藏血,肝胆相合,十一脏取决于胆:少阳主枢,通达阴阳”;“女子以肝为先天”等理论,肝对全身各处都能起到调解作用。根据古代医家治疗血证的经验及妇女生理病理特点,以益气、化瘀、凉血止血为主要治疗思路,确立了柴胡止血液[6]。周宜等人以拟方柴胡止血液观察证实,中医药治疗含铜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出血副反应的机制,为研究中医肝藏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7]。
3.2中医血瘀证治疗。
3.2.1治疗。方用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为:小茴香3g,炮姜5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6g,川芎6g,赤芍10g,蒲黄6g,五灵脂6g,肉桂2g。症见大量出血才,可酌加大黄、血余炭、艾叶等。剪服方法:每天1剂、温服,10天观察疗效。
3.2.2疗效。少腹逐瘀汤临床治疗58例。其中,治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
3.2.3讨论。止血化瘀法是针对出血性血瘀证而拟。中医在治疗上注重审证求因,谨守病机。依据中医证类诊断该组病例为血瘀证,故用活血化瘀法而获佳效。少腹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主治由寒凝瘀阻引起的少腹疾患。方中小茴香、肉桂温经散寒;加炮姜增强止血功用;延胡索、没药利气活血,散瘀止痛,可使血止而不留瘀;蒲黄、五灵脂乃失笑散,活血祛瘀兼止血,蒲黄有直接增加子宫收缩和止血作用[3];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气,散瘀调经。全方有温经散寒止痛,活血祛瘀化膜止血之效。
3.3血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症治疗。血病即火病,治火即是治血。另外,妇科血证与瘀血关系密切,尤其是出血之后,每多留瘀,故治疗上血热型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为其基本治疗法则。中药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作用。方有清热固经汤,药物组成有:炙龟板8钱(研末,先煎),牡蛎粉5钱(包煎),清阿胶5钱(陈酒炖冲),大生地5钱,地骨皮5钱,焦山栀3钱,生黄芩3钱,地榆片5钱,陈棕炭3钱,生藕节5钱,生甘草8分。药物历久应用,对血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症作用肯定。
临床治疗43例。其中,治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4结语
子宫不规则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是妇科常见病。治疗崩漏尚需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一般多采用固气摄血法,以塞流止血为先。故需滋阴药同用。若血热则重用凉血止血药,血瘀则重用化瘀止血药,血虚则重用收敛止血药,或联合应用,标本同治。
参考文献
[1]段如麟.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89-90
[2]陈可冀.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19,152,194
[3]王永炎.今日中医妇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4,182,303
[4]陈钢等.柴胡止血液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6~9
[5]李雁等.我国5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节育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1):670
[6]周宜.柴胡止血液对置含铜节育器大鼠子宫内膜作用机制的研究[D].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