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时空,但凡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都是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或是典型环境,其实这种“典型”,恰恰是借助细节描写实现的。
细节描写根据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如果把细节描写到位,我们就能还原文字背后的场景、文字底下的人物,捕捉文学作品的情感。
【左读名家经典】
一
更恰当地说,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弯,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靠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而且这样一个畸形身躯,却有着一种难以描状的可怕体态: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二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得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三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读有所思
巴尔扎克曾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第一个选段中,雨果笔下的“他”是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作者按照由头部到躯干到四肢的顺序,刻画了一个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形象。透过奇丑的外在形象,作者还洞察到卡西莫多难以描摹的内在气质: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其中,“头发竖起”“耸着偌大的驼背”等,用词非常精当,刻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卡西莫多。
第二个选段中,老舍从装束、体态、身段写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力、品性,对祥子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祥子很珍惜己的这份工作,把工作的每一个要领都琢磨好,仅仅花了两三个星期的功夫就慢慢适应,并且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老道。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塑造出了一个阳光向上、吃苦耐劳的祥子形象。
第三个选段是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下课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脸色惨白”“哽”“呆”“靠”以及所说的话,皆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韩麦尔先生悲愤不能自已的状态,从而烘托出其高尚的爱国情操。语段并没有直接将人物的爱国之情呼告出来,但就是在这种近乎无声的情节推动下,我们更能体会到人物痛彻心扉的情感。
思有所悟
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用语精准,描写善抓典型。如片段一,雨果在对卡西莫多进行外貌描写时,用词就非常精准,把卡西莫多奇丑无比的相貌和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同学们应注意,精准选词,才能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手法多样,多方塑造形象。不论是老舍对祥子的描写,还是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都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即不单纯展示人物的一种细节,而是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及心理描写相结合,多方面地展示人物形象,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3.所有描写,直指人物心理。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心理而服务的。如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就表现出他难受、悔恨的心理,进而刻画出一位爱国老师的形象。祥子拉车的动作描写,体现出祥子细致周到的内心,进而刻画出一位吃苦能干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
这些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不妨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通过你想表达出的人物的某种心理,对应地捕捉这个人物各个方面的细节描写。
【右写典范片段】
我闭着眼,似瞎猫抓耗子般,东摸西抓,才抓到楼梯扶手。我的腿好似盲人的拐杖,這儿碰碰,那儿踢踢,费半天劲儿才找着台阶,睁开眼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见。用脚慢慢试探了半天,才基本确定是楼梯无疑。咦?怎么忽然有光?是来电了吗?可一扭头,楼道依旧昏暗,什么情况?喜不自禁的我瞬间愣住了。目光随着光线朝光源滑去,走近一瞧,竟是老师!是老师用手机上的手电筒为我们照亮。由于光线太亮,站在光后面是哪位老师已经辨认不出。只见他一手持手机,另一只手有时揣在兜里,有时搓搓冻僵的脸,有时敲敲冻得麻木的腿,却依然坚持地站在最昏暗、最受风、最寒冷的地方,为过往的学生照亮前方的路。
这光芒虽与漫天昏暗相比九牛一毛,但在我心中,却把整栋楼都照得亮如白昼,它执着地突破黑暗,射出一道直达心灵的温暖亮光,愣是把黑暗撕出了一条缝。
我忽然想起了什么,扭头一看,楼梯上下,每个拐角处,都站着一位持着手机的老师。我的内心不禁濡湿了,正欲下楼,却觉得少了些什么,一转身,急急忙忙往回奔,到老师面前,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轻声回应道:“赶快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言语中满是笑意,这笑意冲破严寒,漫过光阴!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王炳尧《停电》)
段中的哪个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后练笔】
请以“瞧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3)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细节描写根据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如果把细节描写到位,我们就能还原文字背后的场景、文字底下的人物,捕捉文学作品的情感。
【左读名家经典】
一
更恰当地说,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弯,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靠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而且这样一个畸形身躯,却有着一种难以描状的可怕体态: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二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得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三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读有所思
巴尔扎克曾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第一个选段中,雨果笔下的“他”是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作者按照由头部到躯干到四肢的顺序,刻画了一个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形象。透过奇丑的外在形象,作者还洞察到卡西莫多难以描摹的内在气质: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其中,“头发竖起”“耸着偌大的驼背”等,用词非常精当,刻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卡西莫多。
第二个选段中,老舍从装束、体态、身段写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力、品性,对祥子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祥子很珍惜己的这份工作,把工作的每一个要领都琢磨好,仅仅花了两三个星期的功夫就慢慢适应,并且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老道。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塑造出了一个阳光向上、吃苦耐劳的祥子形象。
第三个选段是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下课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脸色惨白”“哽”“呆”“靠”以及所说的话,皆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韩麦尔先生悲愤不能自已的状态,从而烘托出其高尚的爱国情操。语段并没有直接将人物的爱国之情呼告出来,但就是在这种近乎无声的情节推动下,我们更能体会到人物痛彻心扉的情感。
思有所悟
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用语精准,描写善抓典型。如片段一,雨果在对卡西莫多进行外貌描写时,用词就非常精准,把卡西莫多奇丑无比的相貌和姿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同学们应注意,精准选词,才能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手法多样,多方塑造形象。不论是老舍对祥子的描写,还是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都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即不单纯展示人物的一种细节,而是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及心理描写相结合,多方面地展示人物形象,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3.所有描写,直指人物心理。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心理而服务的。如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就表现出他难受、悔恨的心理,进而刻画出一位爱国老师的形象。祥子拉车的动作描写,体现出祥子细致周到的内心,进而刻画出一位吃苦能干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
这些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不妨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通过你想表达出的人物的某种心理,对应地捕捉这个人物各个方面的细节描写。
【右写典范片段】
我闭着眼,似瞎猫抓耗子般,东摸西抓,才抓到楼梯扶手。我的腿好似盲人的拐杖,這儿碰碰,那儿踢踢,费半天劲儿才找着台阶,睁开眼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见。用脚慢慢试探了半天,才基本确定是楼梯无疑。咦?怎么忽然有光?是来电了吗?可一扭头,楼道依旧昏暗,什么情况?喜不自禁的我瞬间愣住了。目光随着光线朝光源滑去,走近一瞧,竟是老师!是老师用手机上的手电筒为我们照亮。由于光线太亮,站在光后面是哪位老师已经辨认不出。只见他一手持手机,另一只手有时揣在兜里,有时搓搓冻僵的脸,有时敲敲冻得麻木的腿,却依然坚持地站在最昏暗、最受风、最寒冷的地方,为过往的学生照亮前方的路。
这光芒虽与漫天昏暗相比九牛一毛,但在我心中,却把整栋楼都照得亮如白昼,它执着地突破黑暗,射出一道直达心灵的温暖亮光,愣是把黑暗撕出了一条缝。
我忽然想起了什么,扭头一看,楼梯上下,每个拐角处,都站着一位持着手机的老师。我的内心不禁濡湿了,正欲下楼,却觉得少了些什么,一转身,急急忙忙往回奔,到老师面前,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轻声回应道:“赶快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言语中满是笑意,这笑意冲破严寒,漫过光阴!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王炳尧《停电》)
段中的哪个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后练笔】
请以“瞧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3)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