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不看电影只买票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电影票,只有一指来宽,很不起眼。平时我们看完电影,往往随手把它扔了。可申城就有这样一个人,居然会把电影票一张一张地搜集起来。这15年来,他收藏的上海各影剧场的电影票已达3000多张,并以影院种类、场次、座位类型以及消失的影剧场等方面分门别类,整理成几大本厚厚的电影票收藏册。他就是上海一船厂技术质量部干部宋幼敏。
  宋幼敏,是个年过半百的不善言辞的朴实汉子,自幼就喜欢看电影,是一位铁杆影迷。在崇明农场工作时,只要听到哪里在放电影,哪怕路再远,时间再晚,他都会赶去看。回市区休假的大部分时间,他也是在电影院里度过的。连迎高考的短暂复习时间,他还挤出那么宝贵的时间去看几场电影。而到外地出差或旅游,他也要去寻觅或光顾当地的电影院……
  数十年来,他痴迷电影的情结依然,对此,宋幼敏坦然地说:“我对生活别无奢求,但我的生命之中却不能离开电影!”
  1990年,宋幼敏注意到上海越来越多的电影院正在消失,并听说电影院的形式和内容将会改变。消失的才会显得弥足珍贵,珍贵的才会有收藏价值,从此他就留意起这一张张小小的电影票。殊不料自此便一发不可收。为了能够觅得一张张完整的电影票,他泡市场、托朋友,更多的是上电影院去买票,但却不进去看,为的就是要保留这一张完整无损的电影票。
  宋幼敏收藏电影票的认真精神,感动了许多家电影院的经理,他们破例对他买的票不剪票,从而使他既能看到电影又能保留一张完整的电影票。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获悉他的情况后,特地寄来一套盖有电影节工作票印鉴的电影票,这使他惊喜万分。
  打开宋幼敏几本厚厚的收藏册,走进他的电影票收藏天地,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想不到这电影票里还有这么多“花头”。人们可从中了解到申城曾经有过球幕、巨幕、四维动感、360度全幕、水帘幕、立体、新闻科技及艺术等各种各样的电影院,以及上海过去最大的电影院——“大光明”、最小的电影院——“中苏友好”、最长的电影院——“国际”(有54排)。上海唯一的露天电影场——“光陆”和唯一的从经理到职工全是妇女的电影院——“红星”。再看看电影院里座位的花样还真是名目繁多:有0排0座、双人座、三人座(全家福座)、鸳鸯座和贵宾座。而电影院的场次也分早早场、早场、中午场、下午1-4场,还有日场、夜加场、通宵场。在20世纪80年代电影文化复苏时期,许多电影院就像现在的超市便利店那样,24小时营业,不间断地放电影,全年无休。一般的电影观众拿到电影票后,只会注意其电影票的日期、座位及时间,而不会去注意其电影票的样式及上面盖有的印章。而看宋幼敏收藏册中的电影票样式里,我们了解到1991年以前电影票上并不印有图章,在这之后就先后加印上海电影厂、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上海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的印章,从中反映了上海电影体制管理上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上海“大上海”、“沪光”、“新华”、“长城”等近百家影剧场已经消失或歇业,然而新建了“永乐宫”、“上海影城”、“上海商城”等50余家新型多厅豪华级电影院。申城电影放映业的这一变迁也在宋幼敏的电影票收藏册中充分地反映出来。他认为,这一张张小小电影票确实能真实地记录和折射出上海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与变化。因而,他绝不为收藏而收藏,而是以搜集电影票为基点,辐射到搜集、整理上海近300家影剧场的建筑、设施和经营状况,以及历年来的电影院排片表以及现时的各电影院院线表,并实地寻找已经逝去的影剧场的遗址……他走遍了上海现存的各家电影院以及市、区图书馆、档案馆,了解和查阅了有关电影放映业的情况和上海电影志及各区志等大量文献资料;他还以所收藏的电影票为依据,纠正有关史料记载上的一些谬误,从中发现了以曾焕堂等民族资本家自上世纪20年代率先投资电影放映业的大量珍贵资料……
  诚然,要全面、深入地整理、研究申城电影院的变迁史,对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然而,宋幼敏还是有信心把这项至今还很少有人问津的研究不间断地搞下去,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白头翁杂记    人到老年,心态也不同。欲火不宜太旺,私心不宜太重,心态不平衡,情绪肯定波动,使免疫功能减退,各种疾病跟踪而至。人有私心,并不奇怪,谁人没有?但私心太重,欲望太盛,则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  我是想多活几年的,因而,我力求超脱些,潇洒些。就我自己说,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不少,在个人利益上似乎没什么需要追求的。人到老年,应该轻松些,这不是指少做工作,而是指少有精神负担,少有烦恼。而一切烦恼
期刊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精心伺候村里分给他的几块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嫁给极不般配的父亲,这一直是个谜。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就嫁给了一贫如洗的父亲。于是,我很为母亲忿忿不平,对父亲也多了些怨恨,甚至不愿和他多说话。父亲偶尔和我搭话,我也吝啬于回报一个笑容。  直至上了大学,每次给家里写信,我
期刊
老爸从乡下来城里小住,就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你看他,只要出去遛一圈,回来肯定说得绘声绘色、口沫横飞。什么女模特袒胸露肩当街走啦,什么商场开张舞狮子啦,他认为都是重大新闻。  让老爸感到实实在在有收获的,还是节假日厂商上街搞促销派发小礼品。嘿嘿,要是撞到老爸手中,那就如同哑巴捡元宝——说不出的开心。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他在家乡农村几十年不遇的。什么小梳子、小袋洗发水等等
期刊
晚上,手机在叫,是妈。坐直身子,心一下子提上来,妈很少主动来电话。  妈直奔主题,她说,这次你弟弟摸底考试又砸了,成绩差得让老师吃惊,从来没有过。妈喋喋不休、不停数落。  我已经十多岁了,父母人到中年才按农村的生育政策生下弟弟,期望值特高,现在弟弟正好到了给压力就反弹的年纪。我称之为叛逆,妈总结为“耳朵根硬”。  星期六一早,我乘农工线班车回老家,急于送给妈一点安慰。进屋还未坐定,妈要我一同去弟弟
期刊
父亲是地下党,被叛徒出卖,母亲无力抚养6个孩子,不得不11岁就做了煤矿苦力,这一切都在50年后见到生身母亲时才知道谜底……     清明节前夕,我回访阔别50年的故乡,去探访90岁的老母亲。我的家乡在江西井冈山龙门乡的一个小山村。我只依稀记得村民都叫那里“花山岭”。  当年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个人无力拉扯6个孩子,才求人带我出门打工。1950年3月,11岁的我跟着几个乡亲到附近砂矿当童工。20
期刊
婆婆退休不到半年时间,由于成天坐在麻将桌上很少活动,身体开始“中部崛起”,走起路来气喘吁吁,整个人好像生了锈似的,没有一丝活力。最可怕的是婆婆的抵抗力越来越差,三天两头不是头痛就是脑热,往医院跑成为家常便饭,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药罐子”。  全家人都为婆婆的健康状况担忧,我们都建议她戒掉牌瘾多多锻炼。婆婆自己也意识到退休之后的这半年,忽略了身体健康。通过考察,婆婆最终发现年轻时打过的腰鼓蛮合她的胃
期刊
近年来,老伴迷上了象棋。买棋书,记棋谱,吟棋诗,说棋语,满心棋事,不亦乐乎。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都戏称她为“棋痴”,老伴不恼,笑而纳之。  老伴原不爱下象棋,皆因小外孙惹起。小外孙今年12岁,常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下象棋,老伴在一旁观战,外孙每每求助于外婆,但外婆不通此道,爱莫能助,于是为了外孙,老伴便踏入棋途。  起先,老伴只是充当外孙的棋伴,“马踩半边田”,“炮打隔山”
期刊
英国老妇用冰箱帮75只乌龟冬眠    英国泽西岛老妇雪莉·尼莉的家中拥有两台巨大的冰箱,但里面几乎没装什么食物,而是睡着75只冬眠的乌龟!这75只乌龟都是雪莉所养。由于英国冬天的气候并不特别寒冷,为了能让这些乌龟安心冬眠,雪莉只好将它们全都装进冰箱中,小乌龟睡在饼干桶里,大乌龟则肩并肩地睡在冰箱食品格中。  据雪莉称,乌龟一般要冬眠3个月时间,冬眠时的温度最好在3摄氏度到8摄氏度之间。可英国冬天并
期刊
千里寻“家”    总是很想“家”。1969年,十几岁的我们离开北京,上山下乡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几十年后,我和当年的连队战友、好朋友侯培君准备在当年的兵团相聚。侯培君那时是我们的团部医生,所以她在连队的外号也彻底叫响了——猴皮筋。  “大青山青又长,乌兰布和宽又广……”少小来此老大回的我们,此行没和当地打招呼,乘上火车就去了,幸运的是一到当地就遇到了军人风度干部模样的张玲。张玲是当年分到兵团的
期刊
2008年元月,我和先生离开南京住在海南三亚的海景度假屋,享受了半个月的碧海连天、艳阳高照、惠风和畅。2月1日,我们将踏上返回南京的旅程,之前关于冰雪灾害的报道,让我心情忐忑不安。下午三点,三亚凤凰机场在催促旅客登机,可是这时南京方面传来开始下小雪的消息。我们购买的打折机票不能退票或改签,只能祈祷暴雪来得晚一点吧。  可是老天爷不给面子,飞机刚进入江西境内,就开始一阵阵地颠簸,稍倾,机身颠簸加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