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咸阳路桥工程公司 陕西 712000
摘要:公路施工也已经从单纯的施工发展到了综合施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综合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管理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施工类型方面也在不断变化,施工结构出现了复杂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进行养护管理时,在思想上要有改变。
关键词:公路;管理养护;维修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公路的建设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工程的施工建设已经成为了路桥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对其所进行的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在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养护工作要想真正的向着系统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还有一段路要走,应以现阶段养护管理的现状为基础,深入的研究养护管理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和资源问题,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升公路的运营服务水平。
一、养护管理的现状
对进行养护管理工作时,应严格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养护管理单位的质量意识都十分淡薄,并且在管理上也十分混乱,在其养护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观念问题。很多管网单位的上层管理人员都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养护质量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没有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还没有形成“质量利益才是永恒的利益”的观念;(2)经费问题。在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费用和投入都是很少的,那么质量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3)制度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未形成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很多单位都是靠关系才揽到工程的,并且是靠公关才通过验收的;(4)体系问题。现阶段的养护管理工作,还未形成完整的质量体系,教育责任制度等环节也并不完善。
二、养护质量体系的构建
1、实行养护的招投标制度
(1)招标。在的养护工作中,如果是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并且技术难度较高的养护项目,如加固工程、荷载试验和维修工程等,都应面向社会进行公开的招标,当然如果是国家另有安排或是国家的重点课题则应除外。(2)投标。持有正规的工商营业执照、具备与养护工程等级相应资质的并且经过当地交通部门批准的施工单位、养护单位和科研院所都可以进行投标工作。
2、定期的进行养护质量教育
(1)职业道德教育。应严格的落实“百年大计,质量文本”这一政策方针中的重要内容,应让养护管理单位的上层管理者认识到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效益,同时应对负责养护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帮助他们吸取更加先进的养护观念;(2)养护技术教育。质量是离不开技术的,而管理又是服务于技术的,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养护行业中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应重点做好对其的技术教育工作;(3)质量管理教育。对与养护管理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都应进行相应的质量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市场上最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将这些方法更好的应用在养护实践工作中,从而有效的处理好各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三、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1、养护质量的控制概念
所谓养护质量控制工作就是指养护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满足养护的实际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技术活动,而养护质量控制工作则主要包括了养护工程质量标准和计划的质量以及养护质量计划的实施等环节。
2、养护的质量控制依据
(1)养护规范。采取技术活动时应严格的遵循养护管理工作的技术规范,只有在主管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引用其他的技术规范;(2)养护设计。要想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的养护管理质量,就必须严格的依据养护设计的文件和图纸中的各项规定来采取技术活动;(3)合同条款。作为养护工程的设计和规范的重要法律保障,在所签订的合同中,一些条款对于养护质量的具体责任必须做出明确的界定。
3、养护的质量控制内容
通常情况下,为了切实的提高养护工程的项目质量,同时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养护控制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即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控制阶段。(1)事前控制就是指在正式开始进行养护工作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场地准备以及技术准备等。组织准备主要有审查资质以及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等工作;物资准备主要有验收材料以及检测设备等工作;场地准备主要有准备临时设施、制定管理制度以及预测水准点和控制网等;技术准备则有技术交底和把关新技术等工作。(2)事中控制就是指在养护管理进行过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手段;(3)事后控制则是指对养护工程的实际质量进行建档和评定,并对控制的整体成果进行总结。
四、养护材料管理
1、养护材料管理
作为管理养护工作中各类资源的主要环节,对养护材料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就是指用最低的材料成本,在规定的时间要求下保质保量的供应养护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并且施工中应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类养护材料,具体来说,可以从采购、使用和储存三方面来制定出有效的材料管理措施。(1)对于养护工程中所需要的大宗原材料,应先看到样品后才可以订货,在现场接收材料时,应先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确定各参数指标都是符合要求后,方可接收;(2)在采购的养护材料时,应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及时掌握市场中材料的价格信息,保证所采购材料的质量和数量;(3)购买养护设备时应先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在多家供应商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应以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大额养护材料的供应商。
2、养护材料的作业管理
根据养护工作的进度规划,应能够及时的供应各类养护材料,应以编制网络图的方法来压缩材料的供应周期;供应养护材料时应分轻重缓急,同时保证供应的均衡性,兼顾到所采取的每一项养护活动;根据材料供应的计划有序的供应材料,保证到达现场的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应根据材料的类别分类存放养护材料,分开摆放常用材料和不常用材料,同时应将现场的垃圾及时的清理干净。
3、抓好治超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公路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有些路段毁损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逐渐壮大,公路的负荷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公路保护条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做好源头治理超限工作。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加强源头治理。对超载车辆路政管理部门要坚决予以卸载。健全超限治理网络,以便及时查处。对超限比较集中地路段,以《公路保护条例》为法律依据,在必要的路口、节点设置限宽限高设施。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养护管理的现状、养护质量体系的构建、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养护材料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其设计的学科知识也较多,影响其养护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养护人员、养护材料、养护设备、养护环境和养护方法,应针对各类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切实的提升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质量。
结束语
在对进行养护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同时,在养护理念上也要进行转变,加强预防性养护知识。病害的发生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养护市场化能够更好的提高养护的效率。养护体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同时,对养护工作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以后的养护事业也能更好的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虔礼.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J].广西交通科技.2014(03):112.
[2]盛翠霞.必须重视的养护管理及管理工作[J].浙江建筑.2013(04):89.
[3]梁美权.养护管理探讨[J].广西交通科技.2014(03):123.
摘要:公路施工也已经从单纯的施工发展到了综合施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综合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管理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施工类型方面也在不断变化,施工结构出现了复杂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进行养护管理时,在思想上要有改变。
关键词:公路;管理养护;维修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公路的建设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工程的施工建设已经成为了路桥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对其所进行的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在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养护工作要想真正的向着系统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还有一段路要走,应以现阶段养护管理的现状为基础,深入的研究养护管理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和资源问题,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升公路的运营服务水平。
一、养护管理的现状
对进行养护管理工作时,应严格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养护管理单位的质量意识都十分淡薄,并且在管理上也十分混乱,在其养护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观念问题。很多管网单位的上层管理人员都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养护质量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没有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还没有形成“质量利益才是永恒的利益”的观念;(2)经费问题。在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费用和投入都是很少的,那么质量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3)制度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未形成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很多单位都是靠关系才揽到工程的,并且是靠公关才通过验收的;(4)体系问题。现阶段的养护管理工作,还未形成完整的质量体系,教育责任制度等环节也并不完善。
二、养护质量体系的构建
1、实行养护的招投标制度
(1)招标。在的养护工作中,如果是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并且技术难度较高的养护项目,如加固工程、荷载试验和维修工程等,都应面向社会进行公开的招标,当然如果是国家另有安排或是国家的重点课题则应除外。(2)投标。持有正规的工商营业执照、具备与养护工程等级相应资质的并且经过当地交通部门批准的施工单位、养护单位和科研院所都可以进行投标工作。
2、定期的进行养护质量教育
(1)职业道德教育。应严格的落实“百年大计,质量文本”这一政策方针中的重要内容,应让养护管理单位的上层管理者认识到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效益,同时应对负责养护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帮助他们吸取更加先进的养护观念;(2)养护技术教育。质量是离不开技术的,而管理又是服务于技术的,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养护行业中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应重点做好对其的技术教育工作;(3)质量管理教育。对与养护管理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都应进行相应的质量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市场上最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将这些方法更好的应用在养护实践工作中,从而有效的处理好各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三、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1、养护质量的控制概念
所谓养护质量控制工作就是指养护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满足养护的实际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技术活动,而养护质量控制工作则主要包括了养护工程质量标准和计划的质量以及养护质量计划的实施等环节。
2、养护的质量控制依据
(1)养护规范。采取技术活动时应严格的遵循养护管理工作的技术规范,只有在主管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引用其他的技术规范;(2)养护设计。要想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的养护管理质量,就必须严格的依据养护设计的文件和图纸中的各项规定来采取技术活动;(3)合同条款。作为养护工程的设计和规范的重要法律保障,在所签订的合同中,一些条款对于养护质量的具体责任必须做出明确的界定。
3、养护的质量控制内容
通常情况下,为了切实的提高养护工程的项目质量,同时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养护控制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即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控制阶段。(1)事前控制就是指在正式开始进行养护工作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场地准备以及技术准备等。组织准备主要有审查资质以及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等工作;物资准备主要有验收材料以及检测设备等工作;场地准备主要有准备临时设施、制定管理制度以及预测水准点和控制网等;技术准备则有技术交底和把关新技术等工作。(2)事中控制就是指在养护管理进行过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手段;(3)事后控制则是指对养护工程的实际质量进行建档和评定,并对控制的整体成果进行总结。
四、养护材料管理
1、养护材料管理
作为管理养护工作中各类资源的主要环节,对养护材料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就是指用最低的材料成本,在规定的时间要求下保质保量的供应养护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并且施工中应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类养护材料,具体来说,可以从采购、使用和储存三方面来制定出有效的材料管理措施。(1)对于养护工程中所需要的大宗原材料,应先看到样品后才可以订货,在现场接收材料时,应先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确定各参数指标都是符合要求后,方可接收;(2)在采购的养护材料时,应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及时掌握市场中材料的价格信息,保证所采购材料的质量和数量;(3)购买养护设备时应先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在多家供应商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应以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大额养护材料的供应商。
2、养护材料的作业管理
根据养护工作的进度规划,应能够及时的供应各类养护材料,应以编制网络图的方法来压缩材料的供应周期;供应养护材料时应分轻重缓急,同时保证供应的均衡性,兼顾到所采取的每一项养护活动;根据材料供应的计划有序的供应材料,保证到达现场的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应根据材料的类别分类存放养护材料,分开摆放常用材料和不常用材料,同时应将现场的垃圾及时的清理干净。
3、抓好治超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公路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有些路段毁损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逐渐壮大,公路的负荷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公路保护条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做好源头治理超限工作。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加强源头治理。对超载车辆路政管理部门要坚决予以卸载。健全超限治理网络,以便及时查处。对超限比较集中地路段,以《公路保护条例》为法律依据,在必要的路口、节点设置限宽限高设施。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养护管理的现状、养护质量体系的构建、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养护材料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其设计的学科知识也较多,影响其养护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养护人员、养护材料、养护设备、养护环境和养护方法,应针对各类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切实的提升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质量。
结束语
在对进行养护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同时,在养护理念上也要进行转变,加强预防性养护知识。病害的发生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养护市场化能够更好的提高养护的效率。养护体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同时,对养护工作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以后的养护事业也能更好的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虔礼.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J].广西交通科技.2014(03):112.
[2]盛翠霞.必须重视的养护管理及管理工作[J].浙江建筑.2013(04):89.
[3]梁美权.养护管理探讨[J].广西交通科技.2014(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