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生的自主读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中的亮点之一是自主学习,自能读书是它的最好体现。自能读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自主;多读;主体;主导;实践
  
  自主读书,指的是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主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自主读书”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自主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训练学生自主读书呢?
  
  1.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主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不宜一次性集中)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2.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主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包括学习潜能)上下功夫,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3.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4.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这将能使学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在新的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教师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和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掘潜力,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引导学生去做,去实践,去体会,多注意,多练习,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我认为:    1.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1.1突破重点、难点。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比较平翘舌的声母z-zh的发音时,我们设计了让“
期刊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
期刊
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必须把以下几个方面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1.把自主意识引入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
期刊
[摘要]利用广西贵港市和与桂中邻近1县的历史调查数据比较发现:贵港市速生桉主要害虫茶袋蛾CryptotheleaminusculaButler、大蟋蟀BrachytrupeportentosusLichtenstein、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Guenée、桉木虱Cardiaspinaalbitextura发生的3个样地速生桉平均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比尚未出现速
期刊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
期刊
古往今来,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一位好教师的形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框架。在以素质教育为主,大力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一位好教师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教师又该以怎么样的形象来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呢?    1.高尚的精神品格    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在学生眼中熠熠生辉。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作为一个老师
期刊
[摘要]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倾向。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分数,进行素质教育,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感;素质教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它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影响到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到“
期刊
思维本身具有双向性,由此及彼与由彼及此就是思维的两个相反方向。如果把其中一个方向叫做顺向思维,那么另一个方向就是逆向思维。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形成思维的单向状态,并形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一般地,人们把习惯思维的方向叫做顺向思维,而把与此相反的方向称为逆向思维。因为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所以带有创造性,常常使人顿开茅塞,甚至绝处逢生。  例如,某次乒
期刊
1.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