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也是学生未来深入学习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性内容,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以往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目标不再向以往一样单一,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增长。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开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以符合学生个人情况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不只要引领学生掌握知识,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强化自己的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的开展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82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对形象事物感知更强的阶段。但是,部分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较为难懂,很难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一定的打击,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利。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合作、思维、操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高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元素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并不喜欢,不愿主动学习。合理创设情境才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1]。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中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学生喜爱的事物或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等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
比如,在开展《小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计算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在本课中,教师创设晨练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将相关内容呈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计算习题,而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可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增强。而且,晨练情境的创设也能推动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健康发展。
二、联系现实生活
若是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就会越加主动的探析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在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数学知识中加入生活内容,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迫切需要,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让学生清晰的认識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教师可以收集所在城市过去一周PM2.5的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使学生直观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变化。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简单化,也能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组织合作交流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转变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方式,要认清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通过组织学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开展对知识的分析与探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的增长。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2]。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个人经历等都是不同的,以致每位学生的解题手段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述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在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教师组织学生对18、30、36的因数进行对比,讨论每个数的最小因数与最大因数。并且,还要组织学生分析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引领学生依据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相互沟通中拓展思维,同时也能将他人的长处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交流,只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是遇到难题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获得合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
四、开展实践操作
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实践角度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只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也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怎样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计算其面积。通过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图形的变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课改教学要求,突破从前教育思想的制约,以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考量小学生的个人情况,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情境、合作、操作等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达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徐业刚.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解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73.
[2]王菲菲.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J].名师在线,2020(16):55-5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82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对形象事物感知更强的阶段。但是,部分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较为难懂,很难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一定的打击,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利。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合作、思维、操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高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元素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并不喜欢,不愿主动学习。合理创设情境才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1]。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中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学生喜爱的事物或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等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
比如,在开展《小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计算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在本课中,教师创设晨练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将相关内容呈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计算习题,而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可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增强。而且,晨练情境的创设也能推动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健康发展。
二、联系现实生活
若是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就会越加主动的探析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在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在数学知识中加入生活内容,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迫切需要,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让学生清晰的认識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教师可以收集所在城市过去一周PM2.5的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使学生直观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变化。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简单化,也能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组织合作交流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转变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方式,要认清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通过组织学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开展对知识的分析与探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的增长。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2]。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个人经历等都是不同的,以致每位学生的解题手段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述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在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教师组织学生对18、30、36的因数进行对比,讨论每个数的最小因数与最大因数。并且,还要组织学生分析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之处?引领学生依据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相互沟通中拓展思维,同时也能将他人的长处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交流,只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是遇到难题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获得合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
四、开展实践操作
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实践角度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只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也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怎样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计算其面积。通过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图形的变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课改教学要求,突破从前教育思想的制约,以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考量小学生的个人情况,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情境、合作、操作等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达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徐业刚.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解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73.
[2]王菲菲.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J].名师在线,2020(1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