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1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贯彻教育部命题改革精神,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突出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凸显立德树人的功能,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优化试题质量,增强试题开放性,发挥了引领教学改革和服务选才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命题 国家课程标准 试题评价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在试题的命制上体现三个鲜明的特色:第一,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突出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第二,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深化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发挥考试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第三,优化试题设问形式,适度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兼顾高中选拔新生的现实需求。
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知,落实立德树人的功能
(一)倡导劳动光荣,对标全面发展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劳动为出发点和主线,发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劳动思想,结合自己的劳动实践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劳动观念。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第16题辨析改错题,以“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观点为切入口,考查中国古代、近现代各行各业的实干家们,突出他们的丰功伟业。该题展现了以贾思勰、徐悲鸿、王进喜、袁隆平等为代表的古今劳动者们,靠着自己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最终托起了中国的繁荣昌盛。中考历史试题将劳动观念纳入考查的主要内容,重在启发和引导考生深刻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热爱劳动、肯学实干,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成果,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
(二)聚焦百年党史,筑牢信仰根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党史研究和学习实践活动。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学科,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积极回应了这一盛世活动。如第7题选择题呈现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变化的相关史实,要求考生分析政策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解放区经济的实际状况,对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原有的土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抗日、生产的积极性,还团结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抗战,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为抗战胜利后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该题从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的变化切入,引导考生深刻认识到这种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具体体现。试题用具体的史实说话,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三)坚持唯物史观,形成正确认知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史观就是要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就是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2021年安徽中考试题引导考生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如第12题展示了工业革命后女性在生产中地位的变化,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其反映的本质问题,引导考生得出正确认识:正是由于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方式,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才使得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四)强化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志。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精心选择不同素材,多角度地渗透对家国情怀的考查。选择题第1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展示老子、孔子的观点,考查两者的共同之处,旨在引导考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选择题第3题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的相关文字史料,考查胡汉交融的问题,引导考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选择题第8题以日本官员和英国媒体对中国的认可为素材设置情境,考查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引导考生理解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发展“兩弹一星”的必要性,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选择题第9题通过对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的描述,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的历程,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二、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发挥以考促学的导向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深化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了以考促学的导向作用。
(一)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突出考查基本概念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的定义,而是通过设置情境融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等视角,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如选择题第2题以西汉初期和后期封国形势图的变化为情境,考查“推恩令”实施的作用。选择题第4题以唐高宗、唐玄宗时期“进士身份受到尊崇”的史实为依托,说明“科举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选择题第14题以意大利共产党在选举中惨败的史实,考查“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政治以及“冷战”实施的影响。材料解析题第18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考查考生对“庄园”“农奴”“采邑制”“封君封臣制”等概念的区别和理解。 (二)强化考查关键能力,彰显历史学科特色
关键能力是使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注重创设不同问题情境,强化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考查形式多样,覆盖各个能力层面,尤其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解释能力。概括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从材料中提炼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从具体史实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史实按一定标准归类等。解释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影响、判断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等,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抓住了概括和解释能力,就抓住了初中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点。
材料解析题第17题在考查概括、解释等能力方面较为突出。该题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选取一个剖面,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的相关材料,设计了前后呼应、逻辑关系较为严密的三个问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分类归纳史实,从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三个方面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考生的说明能力,要求考生联系和迁移所学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用证据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历史结论。第(2)小题要求考生能够从材料二中划分层次,找出关键词句,归纳工人运动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概括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然后,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方面分析解释工人运动变化的原因。第(3)小题要求考生“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考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综合前两个问题的内容,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是随着近代企业的不断出现而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等正确的历史认知。本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升华到对家国情怀的考查,较好地落实了多项考核功能。这种命题方式必将对初中历史教学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适度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兼顾高中选拔新生的需求
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在延续原有题型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和完善不同题型的考查功能。命题者注重优化试题设计,精心选择典型素材,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引导考生讲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选择题的设计明显受到全国卷历史高考试题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一,从材料呈现方式来看,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仅有第2题、第5题以“地图”和“表格”材料呈现,往年常有的漫画材料没再出现。文字材料类选择题出现数量的增多,对于考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从设问词来看,传统的“组合类”“逆向类”“史实直选类”选择题完全绝迹,“本质类”“因果类”选择题大幅度增加。如第3、4、6、9、12、13、14、2、5题使用了设问词“体现”“反映”“说明”“主要是因为”等,考查考生对本质、规律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出现了“针对这一情况”“基于这一理念”等新的设问词,考查考生能够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如第10题要求考生能够针对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分析罗马万民法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第11题要求考生基于“‘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这一理念,理解三权分立实行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题第19题的设计更集中体现了命题者在创新题型考查功能方面的探索。本题设计的亮点主要有:第一,以图考史、以图导学。命题者选取的素材仅有一幅历史地图——《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840年以前)》。该题以历史地图入题,用地图语言描述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考生只有熟练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弄清图例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准确地迁移自己所学知识,才能正确领会这幅地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而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试题所用的历史地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图出版社共同编著的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地图册》。以部编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作为命题素材,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图册本来应有的辅助性功能,对于充分阐发历史地图作为史料证据的独特证史功能、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第二,增加试题开放性,服务于高中选才。试题第(1)小题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根据地图,填写18世纪60年代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在图中的字母序号。考生只要具备基本的时空意识和知识储备,可以很容易填写出来。第(2)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根据上图,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该小题囊括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诸多方面,不仅考查考生整理信息、调动知识、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学习中的必备能力,还包括独立提出历史观点、论证历史问题等较高层次的能力。这种对观点进行评述的题型在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中首次出现,能力要求高,开放性增强,难度比往年加大。多数考生很难从一幅地图中提炼出观点;也有部分考生只关注某一事件,忽视整体,忽视中外历史事件的关联。该题拉开了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的差距,体现了服务高中选拔新生的要求。
综上,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科目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贯彻教育部命题改革精神,凸显立德树人的功能,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优化试题质量,增强试题开放性,发挥了引领教学改革和服务选才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关键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命题 国家课程标准 试题评价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在试题的命制上体现三个鲜明的特色:第一,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突出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第二,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深化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发挥考试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第三,优化试题设问形式,适度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兼顾高中选拔新生的现实需求。
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知,落实立德树人的功能
(一)倡导劳动光荣,对标全面发展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劳动为出发点和主线,发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劳动思想,结合自己的劳动实践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劳动观念。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第16题辨析改错题,以“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观点为切入口,考查中国古代、近现代各行各业的实干家们,突出他们的丰功伟业。该题展现了以贾思勰、徐悲鸿、王进喜、袁隆平等为代表的古今劳动者们,靠着自己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最终托起了中国的繁荣昌盛。中考历史试题将劳动观念纳入考查的主要内容,重在启发和引导考生深刻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加热爱劳动、肯学实干,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成果,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
(二)聚焦百年党史,筑牢信仰根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党史研究和学习实践活动。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学科,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积极回应了这一盛世活动。如第7题选择题呈现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变化的相关史实,要求考生分析政策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解放区经济的实际状况,对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原有的土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抗日、生产的积极性,还团结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抗战,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为抗战胜利后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该题从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的变化切入,引导考生深刻认识到这种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具体体现。试题用具体的史实说话,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三)坚持唯物史观,形成正确认知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史观就是要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就是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2021年安徽中考试题引导考生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如第12题展示了工业革命后女性在生产中地位的变化,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其反映的本质问题,引导考生得出正确认识:正是由于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方式,给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才使得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四)强化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志。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精心选择不同素材,多角度地渗透对家国情怀的考查。选择题第1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展示老子、孔子的观点,考查两者的共同之处,旨在引导考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选择题第3题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的相关文字史料,考查胡汉交融的问题,引导考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选择题第8题以日本官员和英国媒体对中国的认可为素材设置情境,考查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引导考生理解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发展“兩弹一星”的必要性,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选择题第9题通过对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的描述,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的历程,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二、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发挥以考促学的导向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深化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了以考促学的导向作用。
(一)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突出考查基本概念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的定义,而是通过设置情境融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等视角,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如选择题第2题以西汉初期和后期封国形势图的变化为情境,考查“推恩令”实施的作用。选择题第4题以唐高宗、唐玄宗时期“进士身份受到尊崇”的史实为依托,说明“科举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选择题第14题以意大利共产党在选举中惨败的史实,考查“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政治以及“冷战”实施的影响。材料解析题第18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考查考生对“庄园”“农奴”“采邑制”“封君封臣制”等概念的区别和理解。 (二)强化考查关键能力,彰显历史学科特色
关键能力是使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注重创设不同问题情境,强化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考查形式多样,覆盖各个能力层面,尤其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解释能力。概括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从材料中提炼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从具体史实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史实按一定标准归类等。解释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历史原因、推断历史影响、判断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等,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抓住了概括和解释能力,就抓住了初中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点。
材料解析题第17题在考查概括、解释等能力方面较为突出。该题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选取一个剖面,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的相关材料,设计了前后呼应、逻辑关系较为严密的三个问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分类归纳史实,从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三个方面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考生的说明能力,要求考生联系和迁移所学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用证据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历史结论。第(2)小题要求考生能够从材料二中划分层次,找出关键词句,归纳工人运动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概括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然后,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方面分析解释工人运动变化的原因。第(3)小题要求考生“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考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综合前两个问题的内容,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是随着近代企业的不断出现而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等正确的历史认知。本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升华到对家国情怀的考查,较好地落实了多项考核功能。这种命题方式必将对初中历史教学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适度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兼顾高中选拔新生的需求
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在延续原有题型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和完善不同题型的考查功能。命题者注重优化试题设计,精心选择典型素材,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引导考生讲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选择题的设计明显受到全国卷历史高考试题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一,从材料呈现方式来看,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仅有第2题、第5题以“地图”和“表格”材料呈现,往年常有的漫画材料没再出现。文字材料类选择题出现数量的增多,对于考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从设问词来看,传统的“组合类”“逆向类”“史实直选类”选择题完全绝迹,“本质类”“因果类”选择题大幅度增加。如第3、4、6、9、12、13、14、2、5题使用了设问词“体现”“反映”“说明”“主要是因为”等,考查考生对本质、规律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出现了“针对这一情况”“基于这一理念”等新的设问词,考查考生能够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如第10题要求考生能够针对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分析罗马万民法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第11题要求考生基于“‘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这一理念,理解三权分立实行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题第19题的设计更集中体现了命题者在创新题型考查功能方面的探索。本题设计的亮点主要有:第一,以图考史、以图导学。命题者选取的素材仅有一幅历史地图——《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840年以前)》。该题以历史地图入题,用地图语言描述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考生只有熟练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弄清图例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准确地迁移自己所学知识,才能正确领会这幅地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而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试题所用的历史地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图出版社共同编著的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地图册》。以部编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作为命题素材,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图册本来应有的辅助性功能,对于充分阐发历史地图作为史料证据的独特证史功能、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第二,增加试题开放性,服务于高中选才。试题第(1)小题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根据地图,填写18世纪60年代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在图中的字母序号。考生只要具备基本的时空意识和知识储备,可以很容易填写出来。第(2)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根据上图,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该小题囊括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诸多方面,不仅考查考生整理信息、调动知识、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学习中的必备能力,还包括独立提出历史观点、论证历史问题等较高层次的能力。这种对观点进行评述的题型在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中首次出现,能力要求高,开放性增强,难度比往年加大。多数考生很难从一幅地图中提炼出观点;也有部分考生只关注某一事件,忽视整体,忽视中外历史事件的关联。该题拉开了优秀学生与中等学生的差距,体现了服务高中选拔新生的要求。
综上,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科目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贯彻教育部命题改革精神,凸显立德树人的功能,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关键能力,优化试题质量,增强试题开放性,发挥了引领教学改革和服务选才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