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孕育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并涉及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变化。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手段。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强化,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学习。其中,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学习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六个要素,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手段,培养信息化人才是目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有利于创设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情境。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课堂信息的来源,诸如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使得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因材施教。诸如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信息化教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展现知识的内容,适合不同学习者得要求。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逐步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形式。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如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并且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技术的诸多特性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例如,互联网(Internet)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和“会学”的能力,并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息化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拥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拥有的信息沟通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改革。
信息技术下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赋予了更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过程由以“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为中心转移为以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在一定环境下,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创造性的学习。第三,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
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来促进与改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控制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任务的提出,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提出的任务要基本涵盖学习的知识点,要把新知识尽量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对其加以思考。教师要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是新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问题,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使学生通过获取相关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
解决问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了新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主动地调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并理解新知识,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在解决问题的任务之中。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共性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效果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过程,关注信息素养、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是依据学生和教师按照实际问题、先前经验共同编制,标准不固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这些方法和形式适应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者既有老师又有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参加教学评价,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提高。
归纳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其不足是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可能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五、参考文献
[1]申志永,袁素娟.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
[2]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3]徐雷,张莉.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4]丁素英.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手段。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强化,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学习。其中,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学习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六个要素,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手段,培养信息化人才是目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有利于创设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情境。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课堂信息的来源,诸如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使得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因材施教。诸如文字、图形、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信息化教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展现知识的内容,适合不同学习者得要求。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逐步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形式。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如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并且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技术的诸多特性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例如,互联网(Internet)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和“会学”的能力,并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息化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拥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拥有的信息沟通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改革。
信息技术下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赋予了更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过程由以“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为中心转移为以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在一定环境下,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创造性的学习。第三,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
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来促进与改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控制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任务的提出,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提出的任务要基本涵盖学习的知识点,要把新知识尽量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对其加以思考。教师要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是新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问题,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使学生通过获取相关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
解决问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了新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主动地调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并理解新知识,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在解决问题的任务之中。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共性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效果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过程,关注信息素养、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是依据学生和教师按照实际问题、先前经验共同编制,标准不固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这些方法和形式适应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者既有老师又有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参加教学评价,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提高。
归纳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其不足是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可能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五、参考文献
[1]申志永,袁素娟.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
[2]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3]徐雷,张莉.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4]丁素英.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