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实施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在单纯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层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教育理论的提出,到学者长时间的研究实验,再到素质教育的初步实施和全面实行,每个阶段教育工作者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优秀的新型人才,所以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時,也要兼顾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便是结合品德教育、智力培养、体能锻炼、美商培养等方面,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
首先,主观上缺乏重视。部分职业院校对于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从心理上不够重视。其次,在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职业院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判断存在偏差,导致课堂传授的内容不合时宜。最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效果差。
(二)素质教育考核制度欠缺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考试都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至于素质教育的测评大多采用学生自己评估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评估的方式。虽然部分院校的学生素质测评是由教师进行,但部分教师对于评语的撰写并不负责任,不切合实际。且部分学校和教师不支持热衷于艺术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务正业。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学生对于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不自信,因此对于学校给予的综合素质评估成绩也不看重。
(三)学校偏重学习成绩
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学分是否修够,以及专业课是否全部通过,很少有学生因素质教育不过关导致不能顺利毕业,学校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艺术爱好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成绩,这便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自身素质提升与艺术天赋发挥的重视程度,抱着“不管怎么样,只要考试成绩合格就能毕业”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对于素质教育不重视,从而难以推进素质教育。
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改进教育理念
首先,要提高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使各个专业技能的教师把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于专业课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认知,强调教师将学生的个人文化课成绩与素质教育同等对待,实现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两手抓。最后,根据职业学院学生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以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教师素质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明白,自己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人的工作,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大环境,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职业院校中要创办一些学生团体,给学生们搭建一个良好的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素质教育的理念,如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新闻网、学校论坛等,以及开展相关讲座或演讲比赛等。最后,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艺术文化氛围的营造,比如建立自己的校园博物馆、设立字画廊、开展音乐舞蹈比赛活动等。
(四)完善素质教育测评
首先,对于素质的测评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判定,可以采用多个教师对同一学生的测评取平均值的方式,这样会使成绩更客观公正,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其次,提高学生的素质测评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素质课程虽然是通识必修课,但是其重要程度不应低于专业技能课程。最后,文化艺术教学应该贯穿教学的各个阶段,使文化艺术教学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素质高低与毕业成绩挂钩,保证学生对素质教育足够重视,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就要从教学抓起,做到专业课教学和素质教育两手抓。如何做好两者的兼顾,还需要学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学生才能汲取到丰富的文化艺术营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甦甦,路丹.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职师范生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4):30-31.
[2]林丽萍.浅析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3):62-63.
[3]肖尚军.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内容适切性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6-9+26.
[4]杨瑾.职业院校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117-120.
[5]刘斯敏.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01):39-42.
[6]戴敏利,王敏,李宏丽,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25(03):86-89.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在单纯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层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教育理论的提出,到学者长时间的研究实验,再到素质教育的初步实施和全面实行,每个阶段教育工作者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优秀的新型人才,所以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時,也要兼顾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便是结合品德教育、智力培养、体能锻炼、美商培养等方面,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
首先,主观上缺乏重视。部分职业院校对于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从心理上不够重视。其次,在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职业院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判断存在偏差,导致课堂传授的内容不合时宜。最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效果差。
(二)素质教育考核制度欠缺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考试都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至于素质教育的测评大多采用学生自己评估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评估的方式。虽然部分院校的学生素质测评是由教师进行,但部分教师对于评语的撰写并不负责任,不切合实际。且部分学校和教师不支持热衷于艺术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务正业。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学生对于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不自信,因此对于学校给予的综合素质评估成绩也不看重。
(三)学校偏重学习成绩
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学分是否修够,以及专业课是否全部通过,很少有学生因素质教育不过关导致不能顺利毕业,学校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艺术爱好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成绩,这便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自身素质提升与艺术天赋发挥的重视程度,抱着“不管怎么样,只要考试成绩合格就能毕业”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对于素质教育不重视,从而难以推进素质教育。
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改进教育理念
首先,要提高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使各个专业技能的教师把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于专业课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认知,强调教师将学生的个人文化课成绩与素质教育同等对待,实现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两手抓。最后,根据职业学院学生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以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教师素质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明白,自己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人的工作,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大环境,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职业院校中要创办一些学生团体,给学生们搭建一个良好的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素质教育的理念,如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新闻网、学校论坛等,以及开展相关讲座或演讲比赛等。最后,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艺术文化氛围的营造,比如建立自己的校园博物馆、设立字画廊、开展音乐舞蹈比赛活动等。
(四)完善素质教育测评
首先,对于素质的测评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判定,可以采用多个教师对同一学生的测评取平均值的方式,这样会使成绩更客观公正,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其次,提高学生的素质测评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素质课程虽然是通识必修课,但是其重要程度不应低于专业技能课程。最后,文化艺术教学应该贯穿教学的各个阶段,使文化艺术教学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素质高低与毕业成绩挂钩,保证学生对素质教育足够重视,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就要从教学抓起,做到专业课教学和素质教育两手抓。如何做好两者的兼顾,还需要学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学生才能汲取到丰富的文化艺术营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甦甦,路丹.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职师范生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4):30-31.
[2]林丽萍.浅析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3):62-63.
[3]肖尚军.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内容适切性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6-9+26.
[4]杨瑾.职业院校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117-120.
[5]刘斯敏.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01):39-42.
[6]戴敏利,王敏,李宏丽,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25(03):86-89.
(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