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验室在担负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高效有序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现状
(一)缺乏正确定位和整体规划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高职院校通过专业、专业群建设,购买了很多先进的实验设备,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实验室的硬件结构得以充实。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没有一个统一规划,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前期论证,没有综合考虑当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及市场需求,缺乏正确定位及正确方向指引;各院系部实验室相互独立,设备的购、管、用没有部门统一规划、论证,没有做到真正的整合优化,基本上是谁申报,谁就负责购买、使用、保管,缺乏院系部门间的沟通交流,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闲置,得不到合理使用或没人会用,更有甚者连实验设备的包装都未打开。
(二)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特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很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应的,实验室应用与管理也得不到重视。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课教学计划以外几乎没有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从属于课堂理论教学,认为做实验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没必要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致使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及配套设施不能及时跟进,管理淡化,部分实验室无专人管理,设备维护不及时,大型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降低了实验室的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匮乏
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偏低,专业跨度较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再加上人员配备不足,一个实验技术人员要管多个实验室,造成其日常事务繁多、疲于应付,只能完成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再加上职业地位、待遇等问题影响,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成就感较差,积极性缺失,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策略
(一)整合优化,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要立足现实,打破院系界线,从空间上、时间上、资源上合理布局调配,进行专业整合、实验室整合,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率最大化,实现资源利用与管理现代化的高水平运行。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同样,高职院校各学科、各专业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独立院系的实验室资源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相关学科。因此,必须打破“谁申报、谁购买、谁使用”的分割管理模式,加强院系合作与交流,提高院系之间、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形成互补。高职院校管理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本着“适度超前、突出特色、避免重复”的原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高质量发展专业群建设,真正实现“校校”“校企”“校政”深度融合。
(二)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深学问的科学研究人才,偏重于理论教学,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更偏重于实践教学。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的多重性、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必须从本质上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转变其教学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三)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完善招聘制度。高职院校领导应充分肯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开门、锁门”,应将实验技术人员划归为一线教学人员,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消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负面思想。同时应完善实验室人员的引进制度,招收真正热爱实验室工作和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员來壮大实验室人才队伍,推行聘任制,做到优胜劣汰,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积极优化实验室人员结构,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稳定实验室人员队伍,为培养高精类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3.实行量化考核。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的工作质量难以考核,存在着“出勤不出力”现象。通过量化考核可客观反映其工作量,消除其“大锅饭”“不出事”等思想带来的负面效应。可将实验课、实训课划归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准备、讲解、指导、考核等)完成,以激发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向实验实训教学现代化迈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一项长期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建设职业现代化的高水平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文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J].化工管理,2018(07):14.
[2]胥建鹏.普通高校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改革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39-40.
[3]方堃,雷敬炎,朱娟蓉,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70-273+287.
[4]李芳芳,田浩彬.浅谈工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科技资讯,2020,18(04):137+139.
[5]陈少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9):164+166.
[6]林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20,18(35):228-230.
[7]任宛莉.对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几点看法[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3):133-134.
【本文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博士+高职生”工作室建设专项项目(BG202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验室在担负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高效有序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现状
(一)缺乏正确定位和整体规划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高职院校通过专业、专业群建设,购买了很多先进的实验设备,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实验室的硬件结构得以充实。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没有一个统一规划,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前期论证,没有综合考虑当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及市场需求,缺乏正确定位及正确方向指引;各院系部实验室相互独立,设备的购、管、用没有部门统一规划、论证,没有做到真正的整合优化,基本上是谁申报,谁就负责购买、使用、保管,缺乏院系部门间的沟通交流,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闲置,得不到合理使用或没人会用,更有甚者连实验设备的包装都未打开。
(二)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特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很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应的,实验室应用与管理也得不到重视。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课教学计划以外几乎没有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从属于课堂理论教学,认为做实验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没必要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致使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及配套设施不能及时跟进,管理淡化,部分实验室无专人管理,设备维护不及时,大型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降低了实验室的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匮乏
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偏低,专业跨度较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再加上人员配备不足,一个实验技术人员要管多个实验室,造成其日常事务繁多、疲于应付,只能完成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再加上职业地位、待遇等问题影响,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成就感较差,积极性缺失,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策略
(一)整合优化,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要立足现实,打破院系界线,从空间上、时间上、资源上合理布局调配,进行专业整合、实验室整合,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率最大化,实现资源利用与管理现代化的高水平运行。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同样,高职院校各学科、各专业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独立院系的实验室资源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相关学科。因此,必须打破“谁申报、谁购买、谁使用”的分割管理模式,加强院系合作与交流,提高院系之间、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形成互补。高职院校管理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本着“适度超前、突出特色、避免重复”的原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高质量发展专业群建设,真正实现“校校”“校企”“校政”深度融合。
(二)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深学问的科学研究人才,偏重于理论教学,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更偏重于实践教学。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的多重性、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必须从本质上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转变其教学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三)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完善招聘制度。高职院校领导应充分肯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开门、锁门”,应将实验技术人员划归为一线教学人员,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消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负面思想。同时应完善实验室人员的引进制度,招收真正热爱实验室工作和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员來壮大实验室人才队伍,推行聘任制,做到优胜劣汰,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积极优化实验室人员结构,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稳定实验室人员队伍,为培养高精类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3.实行量化考核。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的工作质量难以考核,存在着“出勤不出力”现象。通过量化考核可客观反映其工作量,消除其“大锅饭”“不出事”等思想带来的负面效应。可将实验课、实训课划归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准备、讲解、指导、考核等)完成,以激发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向实验实训教学现代化迈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一项长期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建设职业现代化的高水平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文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J].化工管理,2018(07):14.
[2]胥建鹏.普通高校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改革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39-40.
[3]方堃,雷敬炎,朱娟蓉,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70-273+287.
[4]李芳芳,田浩彬.浅谈工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科技资讯,2020,18(04):137+139.
[5]陈少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9):164+166.
[6]林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20,18(35):228-230.
[7]任宛莉.对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几点看法[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3):133-134.
【本文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博士+高职生”工作室建设专项项目(BG202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