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PBL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是仍有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正确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以至于无法将其准确运用于教学中。因此本文将简要分析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存在问题;准确应用教学
Abstract:Nowaday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teachers who do not correctly recognize this teaching mode, so that they cannot be accurately used in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use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BL teaching method,There's a problem,Exact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引言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来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进行。现阶段有很多数学教师无法正确认知PBL教学法,因此也无法准确运用这种教学方式[1]。因此本文简单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PBL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探析开展PBL教学法的正确应用方式。
一、现阶段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能充分地体现出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现如今PBL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小学数学课堂中,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对于PBL教学法的理解不全面,还无法领会其教学精髓,很多时候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出现使用方式不当等问题,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价值无法全面发挥。
(二)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即使运用了这些全新的教学方式,也不懂去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反馈,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巨大的沟通隔阂,未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以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反馈,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导致PBL教学法无法有效实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提出问题
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是PBL教学法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借助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需要详细解读小学数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灵活地导入数学内容,以此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2]。例如在学习“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根细绳围成一个图形,要求这根细绳能够首尾相连,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正好是细绳的长度吗?为什么?”。当学生完成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根细绳去测量教室内地板的长度,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并趁此提问核心问题“不同的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
(二)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是PBL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理清其中的知识脉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此外如果遇到问题或存在新的解题思路,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扩宽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此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周长”这一节内容学习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教师为不同的小组提供不同的材料,如有的小組提供正方形模具,有的小组提供长方形模具等等,让他们用细绳将不同的模具围绕一圈,然后测量所用的细绳的长度以及各个图形的边长和直径,得出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记录整理。
(三)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法中的第三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思维点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经过教师引导后,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已初步了解和掌握,但还会存在理解和认知方面的问题。此时需要为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将之前测得的数据放到班级中让全班同学共同观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黑板板书、学习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辩论等形式对他们测得的这些数据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3]。例如有些小组测得的长方形的长为5cm,宽为4cm,周长为18cm;有些小组测得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周长为20cm;有些小组测得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cm,周长为15cm。通过学生的共同观察、沟通、讨论与探究,最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而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的总和”。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问题”当做教学载体,并将其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3]。通过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设问与答问的过程中不断萌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从这种教学模式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获取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PBL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高效收集相关数学资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春玲.构建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18-19.
[2]付晓偲.浅谈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779.
[3]李泽明. 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142.
关键词:PBL教学法;存在问题;准确应用教学
Abstract:Nowaday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teachers who do not correctly recognize this teaching mode, so that they cannot be accurately used in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use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BL teaching method,There's a problem,Exact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引言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来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进行。现阶段有很多数学教师无法正确认知PBL教学法,因此也无法准确运用这种教学方式[1]。因此本文简单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PBL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探析开展PBL教学法的正确应用方式。
一、现阶段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能充分地体现出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现如今PBL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小学数学课堂中,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对于PBL教学法的理解不全面,还无法领会其教学精髓,很多时候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出现使用方式不当等问题,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价值无法全面发挥。
(二)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即使运用了这些全新的教学方式,也不懂去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反馈,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巨大的沟通隔阂,未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以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反馈,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导致PBL教学法无法有效实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提出问题
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是PBL教学法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借助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需要详细解读小学数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灵活地导入数学内容,以此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2]。例如在学习“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根细绳围成一个图形,要求这根细绳能够首尾相连,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正好是细绳的长度吗?为什么?”。当学生完成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根细绳去测量教室内地板的长度,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并趁此提问核心问题“不同的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
(二)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是PBL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理清其中的知识脉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此外如果遇到问题或存在新的解题思路,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扩宽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此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周长”这一节内容学习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教师为不同的小组提供不同的材料,如有的小組提供正方形模具,有的小组提供长方形模具等等,让他们用细绳将不同的模具围绕一圈,然后测量所用的细绳的长度以及各个图形的边长和直径,得出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记录整理。
(三)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法中的第三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思维点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经过教师引导后,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已初步了解和掌握,但还会存在理解和认知方面的问题。此时需要为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将之前测得的数据放到班级中让全班同学共同观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黑板板书、学习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辩论等形式对他们测得的这些数据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3]。例如有些小组测得的长方形的长为5cm,宽为4cm,周长为18cm;有些小组测得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周长为20cm;有些小组测得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5cm,周长为15cm。通过学生的共同观察、沟通、讨论与探究,最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4,而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的总和”。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问题”当做教学载体,并将其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3]。通过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设问与答问的过程中不断萌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从这种教学模式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获取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PBL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高效收集相关数学资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春玲.构建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18-19.
[2]付晓偲.浅谈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779.
[3]李泽明. 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