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不断丰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营业效益、效率及风险管控水平,在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及监督下,其业务管理系统及其核心技术不断更新与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如何做好计算机审计成为了金融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审计人员在地方金融机构审计中,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对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困难的深入了解,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全面普及和深入开展计算机审计建议的前提,也是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质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基础。
一、 当前地方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一)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以来,陕西省在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是相继举办了多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计算机利用程度由最初的简单制表统计到现在的业务数据分析处理,由利用简单的excel表格到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sql server等大型通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而不断深入;二是开展了多次地方金融机构审计培训班,增加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三是在审计实践中,利用计算机审计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疑点,提高了审计效率,确保了审计质量;四是发现了很多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五是审计人员撰写了多篇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AO应用实例及专家经验,在审计署获得了优秀奖、应用奖。
(二)在开展计算机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开展程度不深入。全省大多数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尚停留在数据的简单处理上,在结合行业法规制度等约束条件,利用数据库系统编程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不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深度也不够。其次,开展范围不全面。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尚未对全省的金融机构业务数据分行业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审计,制约了全省金融行业审计的开展。以全省农村金融机构审计为例,五年来,没有出具过全省综合的宏观审计报告。第三,软硬件环境不到位。一是内外部环境不匹配,即审计对象的部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与现场审计系统等审计分析软件环境不匹配,在搭建数据转换环境上,审计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尚需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二是外部环境不确定,由于未开展过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审计,影响了审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完整有效、内控制度执行、系统本身漏洞等情况的审计判断。三是内部软硬件环境达不到要求,影响了审计的频率和范围,加大了监督风险,削弱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改进地方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前提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无论如何应用,都是达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手段,它的作用只能是分析处理数据。审计的关键因素始终是人,所以,在审计中,审计人员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其次,计算机的作用是分析处理数据、辅助查找审计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和风险点。但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分析处理的数据是根据人脑的指令完成的,可能存在指令误差,需要人工核实验证,所以,不能盲目依赖计算机。
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的地位及作用,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配置最优化的审计力量及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开发专用的审计分析软件是深入普及计算机审计的基础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金融行业审计领域里,计算机审计无法全面普及和深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复合型的审计人员较少。解决的办法无非两点:一是对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通用分析软件。客观上说,这部分审计人员从年龄、计算机应用基础、逻辑语言接受能力等角度讲,达到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比较困难。相对此办法,另一个办法比较切实可行,就是开发专用审计分析软件。根据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核心技术,在能够及时取得完整、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针对各行业金融机构成熟的审计方法,依托金审工程各应用管理系统框架,构建符合审计需求并面向对象的审计模块,形成专用审计分析软件系统。这样,只要提高审计人员对专用软件的应用能力,便能够利用成熟的审计方法分析处理复杂数据,使各层次审计人员都能够通过计算机审计达到审计目标。
在开发专用的审计分析软件时应注意可行性、操作性和服务性定位。一是能够取得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完整数据信息,这是可行性需要;二是审计需求应符合地方金融机构的行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并能够随之不断发展而陆续更新,这是可操作性需要;三是做好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定位,主要面向于非高端复合型审计力量,这是服务性需要。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开展好计算机审计的关键
随着专业审计软件的开发与逐步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不断深入与普及,金融行业审计对从审人员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现在全省金融审计人才队伍现状:一是熟悉金融业务而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以及既不熟悉金融业务而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不高的人员较多;二是复合型人才及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而不熟悉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较少。面对这种现状,应该从理论培训及实战带兵两个方面入手,以扩大基础审计队伍及培养优势力量为目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金融审计队伍建设。
1.加强培训,提高一般从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及金融审计业务理论水平。首先,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根据金融行业的特点以及目前金融审计组织形式,市县两级参训人员在计算机审计中级班培训后,应用于审计实务的不多,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没有经过审计实践得到加强。因此,在坚持原有培训模式基础上,根据金融行业的审计特点,应该对金融从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普及培训、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温故及强化培训。其次,在业务理论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省厅应坚持举办金融培训班,以讲座、授课、交流等形式开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的审计理论及法规政策知识普及。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利用择优深造、定期抽检、物质及精神奖惩等方式,防止学习形式化、学而不用、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发生。 2.以审代训,提高一般从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实战能力。计算机审计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实战能力是结合业务经验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集中体现,所以,以审代训尤为重要。在大多数市县两级未开展过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的前提下,应以精英培训、逐级推广、局部实验、全面普及的方式进行。首先,组织以省级复合型审计人才为主、各级审计机关金融行业骨干人才参加的审计实战培训,从数据采集转换、审计分析处理、审计方案编制、审计疑点确定及核实、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经验方法应用及更新、通用及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使用等各方面开展实训。其次,组织以各级审计机关金融骨干人员为主、省厅复合型人才分散参加及基层审计人员参与的实战培训,选定金融各分支机构做局部实验,反馈审计结果,优化培训方案。最后,达到全省各级审计机关都能够利用计算机开展地方金融机构审计的目的。
3.精益求精,加大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培养。由于高端复合型计算机审计人才不仅承担培养其他审计人员的责任,还决定着计算机审计创新能力,这样,培养优势资源是带动全省计算机审计不断深入的关键。首先,加强高端复合型人才利用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能力。从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定位看,面向对象为一般审计人员,在金融行业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信息系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专用审计分析软件需求更新会滞后,这时就有赖于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应用。其次,加强与计算机审计开展较好并形成成熟经验的审计机关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审计思路和计算机应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联网审计、跟踪监控风险等新的审计监督模式。
(四)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是搞好计算机审计的保障
计算机审计区别于传统手工审计的最大特点是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计算机审计的规模、范围及模式。近年来,全省审计机关计算机硬件设施配备及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开展大部分行业的计算机审计提供了必要保障。但从金融行业的特点来看,省级机关的硬件配备还不能满足全面开展行业审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部分审计人员单机笔记本电脑处理能力不足、缺少固定的大型服务器支持、单机硬盘及移动存储介质空间不足等方面。同时,以市县两级审计机关低于省级机关的计算机硬件配备水平,更加达不到要求。所以,加强金融行业计算机硬件设施投入势在必行。由于地方金融机构基本为省级机构,省级审计机关可以优先配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托省厅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逐步配备到位,为开展金融行业计算机审计奠定硬件基础。
(五)探索新的审计方式是适应计算机审计的必然要求
在满足了专业审计力量、提供了专业审计分析软件及优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依托传统审计方式,探索新的灵活的审计方式及组织方式才能更大的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1.以集中分析、分散核查、重点倾斜的审计方式开展行业审计,发现普遍性的机制体制等问题,为宏观决策服务。依靠大型服务器及专业审计分析软件,根据金融行业的审计特点及能够配置的优势资源,可以采取省级机关集中数据分析、确定审计重点疑点、审计过程控制指导并出具省、市汇总审计报告,各级机关分散核实取证、独立出具基层法人机构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开展行业全面审计。对在集中分析中,疑点较多的机构和地区,集中优势审计资源进行重点突破,以求在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案件线索上有重大突破。
2.以连续分析、确定指标、比较评价的审计方式开展效益审计。根据金融行业数据信息集中管理的特点,可以连年采集数据(或采集联网同步数据信息),以省级机构为复核对象,对金融机构的财务、业务、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处理,与区域或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较,开展效益审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提高行业盈利水平,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3.以跟踪监控、疑点反馈、重点核实的审计方式开展内控联网审计。根据金融行业的业务特点,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不符合约束条件的疑点进行反馈,审计人员通过排查筛选,确定核实重点,开展抽查审计。内控联网审计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监控金融业运行风险。
一、 当前地方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一)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以来,陕西省在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是相继举办了多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计算机利用程度由最初的简单制表统计到现在的业务数据分析处理,由利用简单的excel表格到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sql server等大型通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而不断深入;二是开展了多次地方金融机构审计培训班,增加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三是在审计实践中,利用计算机审计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疑点,提高了审计效率,确保了审计质量;四是发现了很多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五是审计人员撰写了多篇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AO应用实例及专家经验,在审计署获得了优秀奖、应用奖。
(二)在开展计算机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开展程度不深入。全省大多数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尚停留在数据的简单处理上,在结合行业法规制度等约束条件,利用数据库系统编程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不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深度也不够。其次,开展范围不全面。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尚未对全省的金融机构业务数据分行业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审计,制约了全省金融行业审计的开展。以全省农村金融机构审计为例,五年来,没有出具过全省综合的宏观审计报告。第三,软硬件环境不到位。一是内外部环境不匹配,即审计对象的部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与现场审计系统等审计分析软件环境不匹配,在搭建数据转换环境上,审计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尚需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二是外部环境不确定,由于未开展过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审计,影响了审计人员对数据信息的完整有效、内控制度执行、系统本身漏洞等情况的审计判断。三是内部软硬件环境达不到要求,影响了审计的频率和范围,加大了监督风险,削弱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改进地方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前提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无论如何应用,都是达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手段,它的作用只能是分析处理数据。审计的关键因素始终是人,所以,在审计中,审计人员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其次,计算机的作用是分析处理数据、辅助查找审计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和风险点。但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分析处理的数据是根据人脑的指令完成的,可能存在指令误差,需要人工核实验证,所以,不能盲目依赖计算机。
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的地位及作用,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配置最优化的审计力量及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开发专用的审计分析软件是深入普及计算机审计的基础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金融行业审计领域里,计算机审计无法全面普及和深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复合型的审计人员较少。解决的办法无非两点:一是对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通用分析软件。客观上说,这部分审计人员从年龄、计算机应用基础、逻辑语言接受能力等角度讲,达到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比较困难。相对此办法,另一个办法比较切实可行,就是开发专用审计分析软件。根据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核心技术,在能够及时取得完整、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针对各行业金融机构成熟的审计方法,依托金审工程各应用管理系统框架,构建符合审计需求并面向对象的审计模块,形成专用审计分析软件系统。这样,只要提高审计人员对专用软件的应用能力,便能够利用成熟的审计方法分析处理复杂数据,使各层次审计人员都能够通过计算机审计达到审计目标。
在开发专用的审计分析软件时应注意可行性、操作性和服务性定位。一是能够取得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完整数据信息,这是可行性需要;二是审计需求应符合地方金融机构的行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并能够随之不断发展而陆续更新,这是可操作性需要;三是做好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定位,主要面向于非高端复合型审计力量,这是服务性需要。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开展好计算机审计的关键
随着专业审计软件的开发与逐步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不断深入与普及,金融行业审计对从审人员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现在全省金融审计人才队伍现状:一是熟悉金融业务而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以及既不熟悉金融业务而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不高的人员较多;二是复合型人才及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而不熟悉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较少。面对这种现状,应该从理论培训及实战带兵两个方面入手,以扩大基础审计队伍及培养优势力量为目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金融审计队伍建设。
1.加强培训,提高一般从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及金融审计业务理论水平。首先,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根据金融行业的特点以及目前金融审计组织形式,市县两级参训人员在计算机审计中级班培训后,应用于审计实务的不多,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没有经过审计实践得到加强。因此,在坚持原有培训模式基础上,根据金融行业的审计特点,应该对金融从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普及培训、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温故及强化培训。其次,在业务理论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省厅应坚持举办金融培训班,以讲座、授课、交流等形式开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的审计理论及法规政策知识普及。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利用择优深造、定期抽检、物质及精神奖惩等方式,防止学习形式化、学而不用、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发生。 2.以审代训,提高一般从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实战能力。计算机审计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实战能力是结合业务经验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集中体现,所以,以审代训尤为重要。在大多数市县两级未开展过金融机构计算机审计的前提下,应以精英培训、逐级推广、局部实验、全面普及的方式进行。首先,组织以省级复合型审计人才为主、各级审计机关金融行业骨干人才参加的审计实战培训,从数据采集转换、审计分析处理、审计方案编制、审计疑点确定及核实、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经验方法应用及更新、通用及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使用等各方面开展实训。其次,组织以各级审计机关金融骨干人员为主、省厅复合型人才分散参加及基层审计人员参与的实战培训,选定金融各分支机构做局部实验,反馈审计结果,优化培训方案。最后,达到全省各级审计机关都能够利用计算机开展地方金融机构审计的目的。
3.精益求精,加大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培养。由于高端复合型计算机审计人才不仅承担培养其他审计人员的责任,还决定着计算机审计创新能力,这样,培养优势资源是带动全省计算机审计不断深入的关键。首先,加强高端复合型人才利用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能力。从专业审计分析软件的定位看,面向对象为一般审计人员,在金融行业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信息系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专用审计分析软件需求更新会滞后,这时就有赖于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应用。其次,加强与计算机审计开展较好并形成成熟经验的审计机关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审计思路和计算机应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联网审计、跟踪监控风险等新的审计监督模式。
(四)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是搞好计算机审计的保障
计算机审计区别于传统手工审计的最大特点是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计算机审计的规模、范围及模式。近年来,全省审计机关计算机硬件设施配备及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开展大部分行业的计算机审计提供了必要保障。但从金融行业的特点来看,省级机关的硬件配备还不能满足全面开展行业审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部分审计人员单机笔记本电脑处理能力不足、缺少固定的大型服务器支持、单机硬盘及移动存储介质空间不足等方面。同时,以市县两级审计机关低于省级机关的计算机硬件配备水平,更加达不到要求。所以,加强金融行业计算机硬件设施投入势在必行。由于地方金融机构基本为省级机构,省级审计机关可以优先配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托省厅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逐步配备到位,为开展金融行业计算机审计奠定硬件基础。
(五)探索新的审计方式是适应计算机审计的必然要求
在满足了专业审计力量、提供了专业审计分析软件及优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依托传统审计方式,探索新的灵活的审计方式及组织方式才能更大的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1.以集中分析、分散核查、重点倾斜的审计方式开展行业审计,发现普遍性的机制体制等问题,为宏观决策服务。依靠大型服务器及专业审计分析软件,根据金融行业的审计特点及能够配置的优势资源,可以采取省级机关集中数据分析、确定审计重点疑点、审计过程控制指导并出具省、市汇总审计报告,各级机关分散核实取证、独立出具基层法人机构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开展行业全面审计。对在集中分析中,疑点较多的机构和地区,集中优势审计资源进行重点突破,以求在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案件线索上有重大突破。
2.以连续分析、确定指标、比较评价的审计方式开展效益审计。根据金融行业数据信息集中管理的特点,可以连年采集数据(或采集联网同步数据信息),以省级机构为复核对象,对金融机构的财务、业务、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处理,与区域或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较,开展效益审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提高行业盈利水平,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3.以跟踪监控、疑点反馈、重点核实的审计方式开展内控联网审计。根据金融行业的业务特点,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不符合约束条件的疑点进行反馈,审计人员通过排查筛选,确定核实重点,开展抽查审计。内控联网审计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监控金融业运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