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全国都在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但是目前仍有部分老师没有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没有用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没有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首先要考虑好教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学内容存在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实效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与自己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教,却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首先我们就要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确定好教学内容,让语文要素真正在课堂落地。下面我以《“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诺曼底号”遇難记》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物品质,语文要素有两个,其中指向阅读的语言要素是要求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篇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线,而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牺牲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后有三道练习题,也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一是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二是思考“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三是思考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教学参考用书也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第34和第42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聚焦船长的形象,从“巍然屹立”和“纹丝不动”等词中,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视死如归,让学生感受到船长伟大的品质。
同年级的一位老师在上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并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解读、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让语文要素真正在课堂落地,导致课堂的实效性不高。授课老师在课堂伊始让学生回顾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进入学习活动一,让学生找出描写灾难发生时的自然段,并且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当时的情形怎样。在这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段环境描写,让学生感受灾难来临时是多么可怕,人们是多么地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此外,教师还配乐诵读这段环境描写,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诵读一边看灾难发生时的图片,把学生带入灾难发生的情境之中。教师告诉学生灾难发生时人们都非常地害怕绝望,只有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学习活动二,教师请学生默读第10—48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段落,关注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朗读好人物的对话。从他的语言中,你看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品质。活动三,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最后一个学习活动是让学生拓展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节选),运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说说你从哪些语言描写中看出张玉滚是一个怎样的人。
授课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才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的自然段,让他们明白到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品质,但是授课老师忽略了如何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个语文要素。虽然这篇课文刻画哈尔威船长的动作描写并不是很多,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动作描写不重要,可讲可不讲,讲不讲都无所谓,恰恰是这些动作刻画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让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去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来感受人物品质的原因。虽然这是一篇小说,但是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重点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才要求学生在读小说时,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虽然我们教师用的是新教材,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没有认真研读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教给学生,却恰恰没有考虑到是不是编者要求我们教的,学生应该要学的。
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在《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讲座上说道:“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小说,要从单元语言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来看,并没有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应该将着力点放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品质,可以适度渗透情节、环境等描写,为感受人物品质服务。”陈主编还建议教师重点关注课后第二道练习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实现长文短教。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关键词句体会,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而不是简单地给人物品质“贴标签”。要让教材中的语文素养真正在课堂落地,就要教师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不能随意制定教学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的写作很有特色,例如运用了人物的对比描写,揭示人物的品质。遇难时乘客们惊慌失措,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但是不是什么都要教给我们的学生呢?如果我们没有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写意图,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都不知道在这节课里要获得什么发展。教师要大胆地取舍教学内容,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否则要教的没教到,不是教学重点又花了大力气去教,课堂教学怎么会高效呢?又何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为此,陈主编说:“现在虽然有的课教的是统编教材,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留有原来的影子。”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也说:“虽然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明确了教学内容,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但是有些老师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研究有深有浅,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状况,落实差异很大。第一种是穿新鞋,走老路。用的是统编教材,但是教的内容还是老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第二种是阳春面加浇头,虽然关注了语文要素,但是添加了一些其他要素,落实往往不到位;第三种是能够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教学。”在我们身边,确实还有部分老师没有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写意图,自己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和编写意图,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能自己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都是有序列,螺旋式上升的,教师要观照全套教材的前后衔接,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得到提升和发展,否则语文要素就成了虚设,没有真正把这套教材用好。
作者简介
谢榕花(1988.06—),女,广东省韶关市人,2012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于韶关市曲江区实验小学任教,大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诺曼底号”遇難记》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物品质,语文要素有两个,其中指向阅读的语言要素是要求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篇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线,而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牺牲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后有三道练习题,也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一是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二是思考“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三是思考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教学参考用书也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第34和第42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聚焦船长的形象,从“巍然屹立”和“纹丝不动”等词中,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视死如归,让学生感受到船长伟大的品质。
同年级的一位老师在上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并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解读、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让语文要素真正在课堂落地,导致课堂的实效性不高。授课老师在课堂伊始让学生回顾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进入学习活动一,让学生找出描写灾难发生时的自然段,并且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当时的情形怎样。在这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段环境描写,让学生感受灾难来临时是多么可怕,人们是多么地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此外,教师还配乐诵读这段环境描写,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诵读一边看灾难发生时的图片,把学生带入灾难发生的情境之中。教师告诉学生灾难发生时人们都非常地害怕绝望,只有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学习活动二,教师请学生默读第10—48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段落,关注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朗读好人物的对话。从他的语言中,你看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品质。活动三,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最后一个学习活动是让学生拓展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节选),运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说说你从哪些语言描写中看出张玉滚是一个怎样的人。
授课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才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的自然段,让他们明白到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品质,但是授课老师忽略了如何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个语文要素。虽然这篇课文刻画哈尔威船长的动作描写并不是很多,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动作描写不重要,可讲可不讲,讲不讲都无所谓,恰恰是这些动作刻画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让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去关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来感受人物品质的原因。虽然这是一篇小说,但是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重点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才要求学生在读小说时,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虽然我们教师用的是新教材,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没有认真研读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教给学生,却恰恰没有考虑到是不是编者要求我们教的,学生应该要学的。
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在《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讲座上说道:“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小说,要从单元语言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来看,并没有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应该将着力点放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品质,可以适度渗透情节、环境等描写,为感受人物品质服务。”陈主编还建议教师重点关注课后第二道练习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实现长文短教。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关键词句体会,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而不是简单地给人物品质“贴标签”。要让教材中的语文素养真正在课堂落地,就要教师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者意图,不能随意制定教学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的写作很有特色,例如运用了人物的对比描写,揭示人物的品质。遇难时乘客们惊慌失措,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但是不是什么都要教给我们的学生呢?如果我们没有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写意图,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都不知道在这节课里要获得什么发展。教师要大胆地取舍教学内容,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否则要教的没教到,不是教学重点又花了大力气去教,课堂教学怎么会高效呢?又何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为此,陈主编说:“现在虽然有的课教的是统编教材,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留有原来的影子。”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也说:“虽然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明确了教学内容,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但是有些老师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研究有深有浅,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状况,落实差异很大。第一种是穿新鞋,走老路。用的是统编教材,但是教的内容还是老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第二种是阳春面加浇头,虽然关注了语文要素,但是添加了一些其他要素,落实往往不到位;第三种是能够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教学。”在我们身边,确实还有部分老师没有正确把握教材和领会编写意图,自己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和编写意图,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能自己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都是有序列,螺旋式上升的,教师要观照全套教材的前后衔接,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得到提升和发展,否则语文要素就成了虚设,没有真正把这套教材用好。
作者简介
谢榕花(1988.06—),女,广东省韶关市人,2012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于韶关市曲江区实验小学任教,大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