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地球资源遭受疯狂掠夺,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新世纪伊始人类正不断品尝因此造成的生态恶果。在许多作家家都遇见了这样的结果如,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创造了世外桃源的同义词——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个和谐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态乐园。本文作者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消》进行解读,浅议小说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间复杂的关系,强调小说蕴含的深层的生态思想内涵,旨在唤起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反思。
关键词:《消失的地平线》 生态危机 生态批评 自然环境 和谐的香格里拉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c)-0244-01
1 生态危机与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一词是威廉·鲁克尔特(W illiam Rueckert)1978年在他的《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实验》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其含义在于它把生态学范畴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概念引入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此前在大多数文学理论中,“世界”就等同于人类社会,生态批评就是将“世界”的概念扩大到包括整个生态系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视角来审视人类文明,进行文化批判从而深入探索人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模式是怎样影响、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是如何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等诸多问题的。这同时也揭示了生态批评在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关键的本质特征。
盛行千年的基督教文明从一开始就剥夺了自然在人类思维中的主体地位,让人们视它为沉默的客体,由此形成了二元论(Dualism)和人类中心说(Anthropocentrism)。这两个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把人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并把自然对立为可征服的敌人。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人类便开始了对自然肆意的掠夺,甚至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毁灭性破坏,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更加坚定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野心,也加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日益缩小。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噪音、污染的空气,生活垃圾,废水包围。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会看到关于生态危机的新闻越来越多:酸雨、沙尘暴、热带森林被毁、饮用水污染、核废料污染、传染病等。上个世纪有骇人听闻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进入21世纪,有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此前,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及大连湾漏油事故等。这些是天灾更是人祸。它们毫不留情地拷问着人类文明,生态系统也在对人类进行报复。
2 《消失的地平线》中体现的生态危机
《消》是关于主人公康威等四名西方人在从南亚的巴斯库乘机去白沙瓦过程中, 被一个神秘东方人劫持到香格里拉在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希尔顿从战争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出发,对战争、暴力、工业化文明进行了批判,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小说中所反映的战争、暴力、对大自然任意的践踏在21世纪的今天还在重演。人类的文明到底能走多远,要走向哪里?人类中心论和二元论使人类敌对对自然,使人与社会疏离,也使人类自身精神状态发生病变。多重的不和谐状态使矛盾复杂,使得生态问题日显突出。
《消》的故事发生在一战和二战之交,也是经济危机笼罩的大背景下,作者有意将一个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疑虑重重、矛盾激烈的时代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样的混乱中,主人公康威及他的同伴代表着西方高度文明戏剧般地被一个东方人劫持到香格里拉—— 一个远离尘嚣的和谐乐土。香格里拉虽然看似与世隔绝但是却是盛世文明,因为它博采中西方文化所长避其所短,她代表了真正理想的人类文明,包容不同宗教信仰、种族的居民。但荒谬的是,自高自大的西方客人却讨论着如何早日离开甚至后来想逃离香格里拉。其中的象征意义令人深思。在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中,有人选择了和谐宁静的香格里拉,而有人却选择返回乱世迷途,抛弃自然和谐。他们利欲熏心肆意掠夺自然资源。结果,不但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人类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也受到伤害。
3 香格里拉的和谐生活
在《消》中,希尔顿主张回归自然,重温和谐并远离人类社会的污秽,战乱及污染。他精心刻画了一个人间天堂—— 香格里拉。她象征着和平幸福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小说诞生起,无数爱好和平的人士即为之深深吸引,有些激进者甚至去寻找香格里拉。书中老张说的那样:“没有外界的污染和影响,一种独立的文明才会开花结果繁荣下去。”
希尔顿不但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还要敬畏自然,要摒弃自我(ego)。梭罗在《华登湖》中说:“我游曳于自然之中,带着一种别样的自由,我是她的一部分。”由于人类长久以来将自然视为敌对,我们未体会到自然真正的魅力和伟大。人类将自己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划清界线。而避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永无和谐。书中赞扬了中国道家传统哲学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观点:“中庸之道”,它主张恰到好处,不消极,不过分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天人合一思想使道教哲学完全对立于西方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论。
香格里拉的居民没有私欲,不贪婪,不争吵,不犯罪,人与人和睦融洽。他们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态体系。因为他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也不透支滥用资源。抱着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和爱,他们顺理成章地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书中描写了香格里拉人的长寿,其主要原因也许是他们的生态体系非常和谐健康吧!人类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4 结语
人类发展史充满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时至今日有增无减。人类似乎已经习惯于二元地看待自然界的生命。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自然灾难不断的21世纪,如果真有一个香格里拉,恐怕于事无补。人类的命运虽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最终还是掌握在自然的手上。21世纪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矛盾。读《消》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过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只要有人类,有生态危机,对于香格里拉的向往和憧憬就不会停止。比起天堂,香格里拉更加的现实。希尔顿在小说中所表达的生态思想内涵是积极的,香格里拉无疑会在21世纪唤起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深刻的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 GLOTFELTY C,FROMM H.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Athens,Ga:Univer-sity ofGeorgia Press,1996:P19~20.
[2] 享利·戴维·梭罗[著],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
[3] 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詹姆斯·希尔顿[著],赵净秋,等[译].消失的地平线[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消失的地平线》 生态危机 生态批评 自然环境 和谐的香格里拉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c)-0244-01
1 生态危机与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一词是威廉·鲁克尔特(W illiam Rueckert)1978年在他的《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实验》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其含义在于它把生态学范畴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及概念引入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此前在大多数文学理论中,“世界”就等同于人类社会,生态批评就是将“世界”的概念扩大到包括整个生态系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视角来审视人类文明,进行文化批判从而深入探索人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模式是怎样影响、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是如何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等诸多问题的。这同时也揭示了生态批评在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关键的本质特征。
盛行千年的基督教文明从一开始就剥夺了自然在人类思维中的主体地位,让人们视它为沉默的客体,由此形成了二元论(Dualism)和人类中心说(Anthropocentrism)。这两个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把人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并把自然对立为可征服的敌人。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人类便开始了对自然肆意的掠夺,甚至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毁灭性破坏,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更加坚定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野心,也加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日益缩小。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噪音、污染的空气,生活垃圾,废水包围。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会看到关于生态危机的新闻越来越多:酸雨、沙尘暴、热带森林被毁、饮用水污染、核废料污染、传染病等。上个世纪有骇人听闻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进入21世纪,有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此前,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及大连湾漏油事故等。这些是天灾更是人祸。它们毫不留情地拷问着人类文明,生态系统也在对人类进行报复。
2 《消失的地平线》中体现的生态危机
《消》是关于主人公康威等四名西方人在从南亚的巴斯库乘机去白沙瓦过程中, 被一个神秘东方人劫持到香格里拉在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希尔顿从战争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出发,对战争、暴力、工业化文明进行了批判,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小说中所反映的战争、暴力、对大自然任意的践踏在21世纪的今天还在重演。人类的文明到底能走多远,要走向哪里?人类中心论和二元论使人类敌对对自然,使人与社会疏离,也使人类自身精神状态发生病变。多重的不和谐状态使矛盾复杂,使得生态问题日显突出。
《消》的故事发生在一战和二战之交,也是经济危机笼罩的大背景下,作者有意将一个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疑虑重重、矛盾激烈的时代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样的混乱中,主人公康威及他的同伴代表着西方高度文明戏剧般地被一个东方人劫持到香格里拉—— 一个远离尘嚣的和谐乐土。香格里拉虽然看似与世隔绝但是却是盛世文明,因为它博采中西方文化所长避其所短,她代表了真正理想的人类文明,包容不同宗教信仰、种族的居民。但荒谬的是,自高自大的西方客人却讨论着如何早日离开甚至后来想逃离香格里拉。其中的象征意义令人深思。在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中,有人选择了和谐宁静的香格里拉,而有人却选择返回乱世迷途,抛弃自然和谐。他们利欲熏心肆意掠夺自然资源。结果,不但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人类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也受到伤害。
3 香格里拉的和谐生活
在《消》中,希尔顿主张回归自然,重温和谐并远离人类社会的污秽,战乱及污染。他精心刻画了一个人间天堂—— 香格里拉。她象征着和平幸福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小说诞生起,无数爱好和平的人士即为之深深吸引,有些激进者甚至去寻找香格里拉。书中老张说的那样:“没有外界的污染和影响,一种独立的文明才会开花结果繁荣下去。”
希尔顿不但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还要敬畏自然,要摒弃自我(ego)。梭罗在《华登湖》中说:“我游曳于自然之中,带着一种别样的自由,我是她的一部分。”由于人类长久以来将自然视为敌对,我们未体会到自然真正的魅力和伟大。人类将自己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划清界线。而避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永无和谐。书中赞扬了中国道家传统哲学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观点:“中庸之道”,它主张恰到好处,不消极,不过分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天人合一思想使道教哲学完全对立于西方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论。
香格里拉的居民没有私欲,不贪婪,不争吵,不犯罪,人与人和睦融洽。他们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态体系。因为他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也不透支滥用资源。抱着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和爱,他们顺理成章地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书中描写了香格里拉人的长寿,其主要原因也许是他们的生态体系非常和谐健康吧!人类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4 结语
人类发展史充满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时至今日有增无减。人类似乎已经习惯于二元地看待自然界的生命。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自然灾难不断的21世纪,如果真有一个香格里拉,恐怕于事无补。人类的命运虽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最终还是掌握在自然的手上。21世纪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矛盾。读《消》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过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只要有人类,有生态危机,对于香格里拉的向往和憧憬就不会停止。比起天堂,香格里拉更加的现实。希尔顿在小说中所表达的生态思想内涵是积极的,香格里拉无疑会在21世纪唤起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深刻的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 GLOTFELTY C,FROMM H.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Athens,Ga:Univer-sity ofGeorgia Press,1996:P19~20.
[2] 享利·戴维·梭罗[著],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
[3] 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詹姆斯·希尔顿[著],赵净秋,等[译].消失的地平线[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