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虽然今天在李白文集目录学方面已有了更加完善的著作可以参考,但《总目》的编纂方法、文献意义,甚至经典性的品评文字等,在李杜研究史上都仍有着可持续的研究与利用价值。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李白;文集识读;价值
作为一部官修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是汉魏至清的官修目录中最出色的代表作,同样具有官修目录最基本的特点即所著录的图书全面丰富,代表的是国家藏书的水平。《四库全书总目》对读书治学是极有价值的,因此即便它有许多缺点和错误,还是会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现就《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类二中有关李白文集类的三个文集版本(《李太白集》三十卷,李白撰,宋·宋敏求编次,曾巩考次,清·缪曰芑刻;《分类补注李白集》三十卷,宋·杨齐贤集注,元·肖士贇删补;《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六卷,清·王琦撰),其提要内容作一详尽识读,并力求以此探求出其著录中所蕴含的学术价值。
一、《李太白集》(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有关李白文集、卷数、刊刻源流等,提要中指出:
(1)和李白同期的唐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李白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不言卷数。
(2)北宋时期:
①官修的,欧阳修、宋祁等人编写的《新唐书》称“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编”
②曾参编过《新唐书》的宋敏求称“唐李阳冰序李白草堂集十卷,咸平中乐史别的歌诗十卷,合为李翰林集二十卷”
③宋敏求集北宋宰相王溥和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同时再结合唐类诗编、石刻的有关记载编成有关李白文集的一个本子
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考订宋敏求有关李白文集的本子的先后次第从而形成明确的三十卷本。这个本子的首卷只记载各种序文碑记。第二卷以下为歌诗,共二十三卷。另有杂著六卷。但此本流传很少。
(3)南宋时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都题宋敏求本为“李翰林集”
(4)清朝时期:
①康熙时期,吴县繆曰芑重刊曾巩改订的宋敏求本。并且重刊本后有繆曰芑跋文临川宴氏宋本,重加校正,较坊刻颇为近古,并且书名为“李太白全集”。
②王琦注本中有对重刊30卷本的考异一卷。作坊刻印本都削去了清代繆曰芑的序目,以此仿冒宋本,同时王琦考异一卷也一并削去。
《新唐书·艺文志》所说的李阳冰编二十卷本《草堂集》因特殊原因散佚了无法考证。而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时《草堂集》也早已失传,宋敏求所称的“咸平中乐史别得歌诗十卷”而编成的二十卷本《李翰林集》也不多见。由以上原因,《总目》还是保守认为草堂集原本十卷。而对于南宋时陈氏,晁氏题“李翰林集”,清康熙时题“李太白全集”,清修《总目》对此现象是“未审为宋本所改,是则稍稍可疑耳。”
二、《分类补注李白集》(三十卷,通行本)
《总目》著录的30卷本《分类补注李白集》是南宋杨齐贤集注,元代萧士贇删补的本子。《总目》对为何著录此本作了说明:自北宋以来杜甫注者不下数十家。而李白集在此期间撰辑的,到清乾隆时期也只有这个杨齐贤注、萧士贇删补的本子流传于世。故仅收此本。
清康熙时期,吴县繆曰芑曾翻刻北宋时宋敏求集结的李翰林集,翻刻本前二十三卷为歌诗,后六卷为杂著,而《总目》著录的这个30卷本前25卷为古赋乐府歌诗,后5卷为杂文,并且分门别类,与繆本目次不同。对这一状况,《总目》称“其为齐贤改编,或为士贇改编,原书无序跋,已不可考”这也体现了《总目》著录对事实的尊重。并且《总目》所著录的这个30卷本为区别宋本而以“齐贤曰、士贇曰互为标题”便于识辨,可见《总目》所收著作的确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三、《李太白集注》(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南宋时期:杨齐贤注李白诗
(2)元代时期:萧士贇对齐贤注进行删补即30卷本《分类补注李白集》
(3)明朝时期:
①林兆琦作《李诗钞述注》十六卷(对此,《总目》评价此书说“简陋殊甚”。)
②胡震亨驳证旧注而作《李诗通》二十一卷
(4)清朝时期:王琦作《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六卷。此本是王琦因胡本“多漏略”而重加编次形成的。同时繆氏本(即宋敏求本)所谓考异一卷,在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中散在文句之下,未另列。《总目》评价此本为“其诗参合诸本,益以逸篇,厘为三十卷。以合曾巩序所言之数。别以序志、碑传、赠答题咏、诗文评语、年谱、外纪委附录六卷”并且说“其注欲补三家之遗阙,故采摭颇富,不免微伤于芜杂。然捃拾残胜,时亦寸有所长。自宋以来注杜诗者林立,而注李诗者寥寥仅二三本。录而存之,亦足以资考证。是固物少见珍之义也”。
由以上对三部著作著录提要比较详尽的识读,可以看出《总目》在李白著录比较相近的行文中对考镜学术源流的重视,系人系事系年都可得到一部有关李白文献源流史的论述。大到整个李白研究史,小到一本书的源流,都在提要中得以条分缕析、正本清源。对作者的介绍可谓详尽,交代籍贯、学术成果及存佚情况,甚至对本书的内容、版本、得失,述评结合,简要精当。无论是考订作者、证实版本源流还是裁判诗人生平诗文创作实际,都报以实为根的态度,对后世的考证研究提供了可信的考证结论,功不可没。虽然《总目》因时代局限还是打上了封建性的烙印或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滞留的缺陷,但是它对世人学术研究的延传性不容忽视,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话作结就是——“嘉惠学林,攻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中华书局.2003
[2]周勋初,李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倪培翔.《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李杜著录研究【J】.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2008
作者简介:张莹(198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李白;文集识读;价值
作为一部官修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是汉魏至清的官修目录中最出色的代表作,同样具有官修目录最基本的特点即所著录的图书全面丰富,代表的是国家藏书的水平。《四库全书总目》对读书治学是极有价值的,因此即便它有许多缺点和错误,还是会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现就《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类二中有关李白文集类的三个文集版本(《李太白集》三十卷,李白撰,宋·宋敏求编次,曾巩考次,清·缪曰芑刻;《分类补注李白集》三十卷,宋·杨齐贤集注,元·肖士贇删补;《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六卷,清·王琦撰),其提要内容作一详尽识读,并力求以此探求出其著录中所蕴含的学术价值。
一、《李太白集》(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有关李白文集、卷数、刊刻源流等,提要中指出:
(1)和李白同期的唐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李白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不言卷数。
(2)北宋时期:
①官修的,欧阳修、宋祁等人编写的《新唐书》称“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编”
②曾参编过《新唐书》的宋敏求称“唐李阳冰序李白草堂集十卷,咸平中乐史别的歌诗十卷,合为李翰林集二十卷”
③宋敏求集北宋宰相王溥和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同时再结合唐类诗编、石刻的有关记载编成有关李白文集的一个本子
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考订宋敏求有关李白文集的本子的先后次第从而形成明确的三十卷本。这个本子的首卷只记载各种序文碑记。第二卷以下为歌诗,共二十三卷。另有杂著六卷。但此本流传很少。
(3)南宋时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都题宋敏求本为“李翰林集”
(4)清朝时期:
①康熙时期,吴县繆曰芑重刊曾巩改订的宋敏求本。并且重刊本后有繆曰芑跋文临川宴氏宋本,重加校正,较坊刻颇为近古,并且书名为“李太白全集”。
②王琦注本中有对重刊30卷本的考异一卷。作坊刻印本都削去了清代繆曰芑的序目,以此仿冒宋本,同时王琦考异一卷也一并削去。
《新唐书·艺文志》所说的李阳冰编二十卷本《草堂集》因特殊原因散佚了无法考证。而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时《草堂集》也早已失传,宋敏求所称的“咸平中乐史别得歌诗十卷”而编成的二十卷本《李翰林集》也不多见。由以上原因,《总目》还是保守认为草堂集原本十卷。而对于南宋时陈氏,晁氏题“李翰林集”,清康熙时题“李太白全集”,清修《总目》对此现象是“未审为宋本所改,是则稍稍可疑耳。”
二、《分类补注李白集》(三十卷,通行本)
《总目》著录的30卷本《分类补注李白集》是南宋杨齐贤集注,元代萧士贇删补的本子。《总目》对为何著录此本作了说明:自北宋以来杜甫注者不下数十家。而李白集在此期间撰辑的,到清乾隆时期也只有这个杨齐贤注、萧士贇删补的本子流传于世。故仅收此本。
清康熙时期,吴县繆曰芑曾翻刻北宋时宋敏求集结的李翰林集,翻刻本前二十三卷为歌诗,后六卷为杂著,而《总目》著录的这个30卷本前25卷为古赋乐府歌诗,后5卷为杂文,并且分门别类,与繆本目次不同。对这一状况,《总目》称“其为齐贤改编,或为士贇改编,原书无序跋,已不可考”这也体现了《总目》著录对事实的尊重。并且《总目》所著录的这个30卷本为区别宋本而以“齐贤曰、士贇曰互为标题”便于识辨,可见《总目》所收著作的确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三、《李太白集注》(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南宋时期:杨齐贤注李白诗
(2)元代时期:萧士贇对齐贤注进行删补即30卷本《分类补注李白集》
(3)明朝时期:
①林兆琦作《李诗钞述注》十六卷(对此,《总目》评价此书说“简陋殊甚”。)
②胡震亨驳证旧注而作《李诗通》二十一卷
(4)清朝时期:王琦作《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六卷。此本是王琦因胡本“多漏略”而重加编次形成的。同时繆氏本(即宋敏求本)所谓考异一卷,在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中散在文句之下,未另列。《总目》评价此本为“其诗参合诸本,益以逸篇,厘为三十卷。以合曾巩序所言之数。别以序志、碑传、赠答题咏、诗文评语、年谱、外纪委附录六卷”并且说“其注欲补三家之遗阙,故采摭颇富,不免微伤于芜杂。然捃拾残胜,时亦寸有所长。自宋以来注杜诗者林立,而注李诗者寥寥仅二三本。录而存之,亦足以资考证。是固物少见珍之义也”。
由以上对三部著作著录提要比较详尽的识读,可以看出《总目》在李白著录比较相近的行文中对考镜学术源流的重视,系人系事系年都可得到一部有关李白文献源流史的论述。大到整个李白研究史,小到一本书的源流,都在提要中得以条分缕析、正本清源。对作者的介绍可谓详尽,交代籍贯、学术成果及存佚情况,甚至对本书的内容、版本、得失,述评结合,简要精当。无论是考订作者、证实版本源流还是裁判诗人生平诗文创作实际,都报以实为根的态度,对后世的考证研究提供了可信的考证结论,功不可没。虽然《总目》因时代局限还是打上了封建性的烙印或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滞留的缺陷,但是它对世人学术研究的延传性不容忽视,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话作结就是——“嘉惠学林,攻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中华书局.2003
[2]周勋初,李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倪培翔.《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李杜著录研究【J】.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2008
作者简介:张莹(198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