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对于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一线干部而言,走好群众路线,保持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应努力既注重个人修为,更注重方式方法,既要着眼大局,又要重情重义,创造性地实践好党的群众路线。
强化党性意识,讲历史、重危机。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要的是强化党性意识,并将这种强化与弘扬民族传统、研究党的历史和执政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丰富党性意识的生发源泉。做群众工作是有文化传统的。从中国历史上来看,百姓将官员视作父母官,凡事都愿找政府,习惯性地请“官老爷”来评理和主持公道。这种群众对政府的深刻心理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传统。在基层的群众工作中,就要理解和尊重这种传统背后的合理性,耐心细致、任劳任怨在基层繁杂的事务中为群众服好务。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从建党开始,我们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依靠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不管碰到多么大的困难,不管遭遇多么严重的挫折,只要我们与群众在一起,胜利总属于我们。所以党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就要从这种历史意识出发,在做群众工作中锤炼好自身党性。做不好群众工作是有惨痛教训的。由突尼斯革命引发的中东和北非震荡,极大地冲击了地区和世界的秩序,带来诸多惨烈的流血冲突和生命财产损失。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官民冲突,本源在于这些地区的政府机构与百姓关系长期紧张,特别是基层政权和群众的对立。这从反面凸显了基层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党正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这些矛盾和考验更真切地凸显在基层,基层干部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群众工作,切实为党效力、为国分忧。
强化使命意识,讲责任、重大局。宋代河南内乡县衙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更要有这种使命意识,更要在基层群众工作中讲好责任、注重好大局。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北京市乃至下级党委、政府,始终强调要强化大局意识。尽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大局”的提法和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大局始终是永恒的,这个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当前,干群关系的风险点和冲突点主要在基层,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也主要从基层开始蔓延。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事发地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方式不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进而使一点儿火苗屡屡在局部成为燎原之势,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了重大损失。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我们的工作大局和责任使命,不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强化调研意识,讲学习、重方法。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基层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决定了基层的群众工作必须把通过调研了解民情作为基本工作要求。群众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调研。在基层群众工作中的任何一个案例、一个群众困难的解决都不是孤立的,绝大部分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都牵扯着无数政策、历史渊源,可能会追溯到几十年前。每起矛盾的化解、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需要做好调查研究。把加强学习作为基础素质,越是在基层,越不能目光短浅,越要做好积累。要自觉加紧加快加速学习,主动做好理论、知识和能力储备,特别要善于主动和群众打交道、甘心当好群众的学生,努力吸收和提炼群众智慧,着力克服“本领恐慌”,弥补“能力赤字”,为群众服好务。注重群众工作方法,要掌握调研方法,不仅要善于调研典型案例,还要善于调研整体趋势;不仅要善于调研客观情况,还要善于分析群众情绪;不仅要善于调研當前情况,还要善于进行历史分析,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走访等多种手段,提升调研实效。要掌握网上群众工作方法,针对互联网和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结合基层独有的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开展好网上群众工作,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要掌握为群众办实事的方法,紧贴着民生诉求和群众需要来开展工作,着力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创造出群众欢迎的政绩。
强化公仆意识,讲感情、重换位。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基层群众工作,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时,一定要带着感情,时刻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有效化解矛盾,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是要真心对待群众。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员,不要“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因为掌握了一点公权力,就想当然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所谓的施舍者、恩赐者,把自己当成为老百姓造福的高大形象,而是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的头一个字是“公”字。要放下架子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让群众来说真话、反映真实诉求,把握群众话语背后的真想法、真诉求。努力找准政策法规约束和相关群众诉求之间的平衡点,既不突破政策,又能解决好群众的正当诉求;既能解决当前问题,又不留后患,做好综合处置、实现统筹兼顾。
强化沟通意识,讲作风、重能力。在基层群众工作中,善不善于和群众沟通是决定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客观地说,当前干群沟通不畅现象还比较普遍,现在不少群众失去对干部的信任,不愿跟干部沟通,或是一接触就着急上火。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原因很复杂。要缓解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和群众沟通,能打破隔阂,拆掉干群之间无形的“墙”,减少诸多不必要的误会,形成共识。具体来说,要入乡随俗。基层党员干部绝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群众,要换位思考、多考虑群众感受,不能把自己当成什么官老爷,经常性地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入乡随俗,就是要听得懂、说得上、适应得了所在地区的风俗,至少要懂当地群众的话语体系、会跟群众拉家常。要心态阳光。基层党员干部切忌用训斥性的、命令式的语言去与群众沟通,而用比较好的心态和情绪去和群众拉近距离、消除隔阂、清理障碍,打心眼里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实在在倾听群众呼声。要宽容大度。基层党员干部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雅量,不是一味地拿某个标准去衡量群众,特别要能够求同存异,善于寻找和群众的共同点。
强化奉献意识,讲无私、重心态。做好群众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要有无私和自我牺牲的超常心。群众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具备强烈的奉献意识和超常心。现在的群众工作与过去相比,必须要更懂政策、更熟悉法律,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去疏导情绪、答疑解惑、满足诉求、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要有看淡得失、宠辱不惊的平常心。要把做好群众工作当作党性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作个人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始终有诚实、朴实、充实的平常心。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云泉同志所说的“五心四力三比较”,即“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接近群众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理想信念上要和革命先烈去比,工作标准上要和焦裕禄、孔繁森等劳动模范比,生活待遇上要和困难群众去比”。只有这样,才能够“放得下架子,俯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超然应对群众工作中扑面而来的各种焦虑、烦恼和冲突,才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笃定平常,超越平凡。
总而言之,身为党的基层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一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官”,二要敞开心扉和群众打交道,三要真为群众办实事。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教导,恪守中央和北京市委要求,牢记自己来自群众,本身就是群众中一员,不能因为一纸任命书、一个别样的称呼、一个比较显赫的职务就把自己和群众远远隔开。在和群众打交道中,要少些官气、多些地气,少些暮气、多些朝气,少些浮气、多些实气,少些俗气、多些真气,努力通过扎实工作和实在政绩,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光添彩,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早日实现“中国梦”尽好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中共朝阳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直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沈 聪
强化党性意识,讲历史、重危机。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要的是强化党性意识,并将这种强化与弘扬民族传统、研究党的历史和执政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丰富党性意识的生发源泉。做群众工作是有文化传统的。从中国历史上来看,百姓将官员视作父母官,凡事都愿找政府,习惯性地请“官老爷”来评理和主持公道。这种群众对政府的深刻心理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传统。在基层的群众工作中,就要理解和尊重这种传统背后的合理性,耐心细致、任劳任怨在基层繁杂的事务中为群众服好务。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从建党开始,我们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依靠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不管碰到多么大的困难,不管遭遇多么严重的挫折,只要我们与群众在一起,胜利总属于我们。所以党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就要从这种历史意识出发,在做群众工作中锤炼好自身党性。做不好群众工作是有惨痛教训的。由突尼斯革命引发的中东和北非震荡,极大地冲击了地区和世界的秩序,带来诸多惨烈的流血冲突和生命财产损失。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官民冲突,本源在于这些地区的政府机构与百姓关系长期紧张,特别是基层政权和群众的对立。这从反面凸显了基层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党正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这些矛盾和考验更真切地凸显在基层,基层干部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群众工作,切实为党效力、为国分忧。
强化使命意识,讲责任、重大局。宋代河南内乡县衙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更要有这种使命意识,更要在基层群众工作中讲好责任、注重好大局。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北京市乃至下级党委、政府,始终强调要强化大局意识。尽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大局”的提法和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大局始终是永恒的,这个大局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当前,干群关系的风险点和冲突点主要在基层,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也主要从基层开始蔓延。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事发地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方式不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进而使一点儿火苗屡屡在局部成为燎原之势,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了重大损失。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我们的工作大局和责任使命,不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强化调研意识,讲学习、重方法。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基层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决定了基层的群众工作必须把通过调研了解民情作为基本工作要求。群众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调研。在基层群众工作中的任何一个案例、一个群众困难的解决都不是孤立的,绝大部分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都牵扯着无数政策、历史渊源,可能会追溯到几十年前。每起矛盾的化解、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需要做好调查研究。把加强学习作为基础素质,越是在基层,越不能目光短浅,越要做好积累。要自觉加紧加快加速学习,主动做好理论、知识和能力储备,特别要善于主动和群众打交道、甘心当好群众的学生,努力吸收和提炼群众智慧,着力克服“本领恐慌”,弥补“能力赤字”,为群众服好务。注重群众工作方法,要掌握调研方法,不仅要善于调研典型案例,还要善于调研整体趋势;不仅要善于调研客观情况,还要善于分析群众情绪;不仅要善于调研當前情况,还要善于进行历史分析,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走访等多种手段,提升调研实效。要掌握网上群众工作方法,针对互联网和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结合基层独有的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开展好网上群众工作,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要掌握为群众办实事的方法,紧贴着民生诉求和群众需要来开展工作,着力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创造出群众欢迎的政绩。
强化公仆意识,讲感情、重换位。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基层群众工作,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时,一定要带着感情,时刻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有效化解矛盾,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是要真心对待群众。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官员,不要“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因为掌握了一点公权力,就想当然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所谓的施舍者、恩赐者,把自己当成为老百姓造福的高大形象,而是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的头一个字是“公”字。要放下架子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让群众来说真话、反映真实诉求,把握群众话语背后的真想法、真诉求。努力找准政策法规约束和相关群众诉求之间的平衡点,既不突破政策,又能解决好群众的正当诉求;既能解决当前问题,又不留后患,做好综合处置、实现统筹兼顾。
强化沟通意识,讲作风、重能力。在基层群众工作中,善不善于和群众沟通是决定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客观地说,当前干群沟通不畅现象还比较普遍,现在不少群众失去对干部的信任,不愿跟干部沟通,或是一接触就着急上火。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原因很复杂。要缓解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和群众沟通,能打破隔阂,拆掉干群之间无形的“墙”,减少诸多不必要的误会,形成共识。具体来说,要入乡随俗。基层党员干部绝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群众,要换位思考、多考虑群众感受,不能把自己当成什么官老爷,经常性地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入乡随俗,就是要听得懂、说得上、适应得了所在地区的风俗,至少要懂当地群众的话语体系、会跟群众拉家常。要心态阳光。基层党员干部切忌用训斥性的、命令式的语言去与群众沟通,而用比较好的心态和情绪去和群众拉近距离、消除隔阂、清理障碍,打心眼里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实在在倾听群众呼声。要宽容大度。基层党员干部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雅量,不是一味地拿某个标准去衡量群众,特别要能够求同存异,善于寻找和群众的共同点。
强化奉献意识,讲无私、重心态。做好群众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要有无私和自我牺牲的超常心。群众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具备强烈的奉献意识和超常心。现在的群众工作与过去相比,必须要更懂政策、更熟悉法律,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去疏导情绪、答疑解惑、满足诉求、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要有看淡得失、宠辱不惊的平常心。要把做好群众工作当作党性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作个人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始终有诚实、朴实、充实的平常心。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云泉同志所说的“五心四力三比较”,即“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接近群众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理想信念上要和革命先烈去比,工作标准上要和焦裕禄、孔繁森等劳动模范比,生活待遇上要和困难群众去比”。只有这样,才能够“放得下架子,俯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超然应对群众工作中扑面而来的各种焦虑、烦恼和冲突,才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笃定平常,超越平凡。
总而言之,身为党的基层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一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官”,二要敞开心扉和群众打交道,三要真为群众办实事。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教导,恪守中央和北京市委要求,牢记自己来自群众,本身就是群众中一员,不能因为一纸任命书、一个别样的称呼、一个比较显赫的职务就把自己和群众远远隔开。在和群众打交道中,要少些官气、多些地气,少些暮气、多些朝气,少些浮气、多些实气,少些俗气、多些真气,努力通过扎实工作和实在政绩,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光添彩,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早日实现“中国梦”尽好基层干部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中共朝阳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直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沈 聪